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HPLC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20℃.结果 绿原酸在23.2~92.8 μg·mL<'-1>...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银翘柴桂汤中绿原酸、芍药苷、黄芩苷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建立银翘柴桂汤剂中黄芩苷、绿原酸、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l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为35℃;多波长检测芍药苷检测波长230 nm,黄芩苷检测波长280 nm,绿原酸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在40 min内均能与其他组分实现良好分离,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077 6~0.776 0μg(r=0.999 9),0.076 1~0.761 0μg(r=0.999 9),0.264 8~2.648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7%(RSD 1.48,n=6),97.85%(RSD 1.85,n=6),101.86%(RSD1.44,n=6)。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同时测定银翘柴桂汤中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抗感宁合剂(金银花,葛根,赤芍,连翘,等)中绿原酸、葛根素和芍药苷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多波长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50 mm ×4.6mm,5 μm),乙腈-0.1%磷酸(11:89)为流动相,绿原酸、葛根素和芍药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4 nm,254 nm和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绿原酸、葛根索和芍药苷分别在0.179~2.864μg,0.071 55~1.144 8μg和0.372 5~5.96μg范围内,其进样质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103.3%,102.6%,RSD分别为2.2%,2.4%,1.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抗感宁合剂中绿原酸、葛根素和芍药苷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HPLC法同时测定银翘柴桂颗粒中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蜀华  陈军  王林  鲍涵  左峻岭  张军  赖小平  林培政 《中成药》2011,33(7):1175-1178
目的为有效控制银翘柴桂颗粒(金银花,白芍,黄芩,重楼等)的质量,建立制剂中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绿原酸和黄芩苷327 nm、芍药苷23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068 88~0.688 8μg、0.066 96~0.669 6μg和0.121 6~1.216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103.70%、103.31%、97.92%。RSD为1.07%、2.07%和1.32%。结论此法操作简捷,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好,可用于银翘柴桂颗粒中绿原酸、芍药苷和黄芩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 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绿原酸在0.44~6.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0%;黄芩苷在0.52~6.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8%;连翘苷在0.20~2.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3.55%;汉黄芩素在0.13~1.7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49%.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快速,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栀花口服液(金银花、栀子、黄芩等)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黄芩素与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的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0~13 min,327 nm;13~15 min,238 nm;15~45 min,280nm)。结果:根据回归方程,5种成分线性范围分别为绿原酸4.096×10-3~1.228 8×10-1μg(r=0.999 3);栀子苷4.204×10-3~1.261 2×10-1μg(r=0.999 9);黄芩苷0.117 5~3.525μg(r=0.999 9);黄芩素4.152×10-3~1.245 6×10-1μg(r=0.999 9);汉黄芩素4.256×10-4~1.276 8×10-2μg(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绿原酸99.31%,RSD 0.8%,栀子苷99.62%,RSD 0.5%,黄芩苷99.94%,RSD1.3%,黄芩素99.64%,RSD 0.8%,汉黄芩素100.1%,RSD 1.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栀花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0℃,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4、280nm。结果: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28.53-285.25、4.86-48.60、2.05-20.50、2.01-20.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3、0.9993、0.9997,4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3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选用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木犀苷和蒙花苷分别在40.44~647.04 ng(r =0.999 8)、19.50 ~311.92 ng(r =0.999 7)和253.62 ~405 7.82 ng(r =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6%、99.99%和98.94%,RSD均<2.0%.22批野菊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0.108%~0.545%,木犀苷含量为0.029%~0.393%,蒙花苷含量为0.028%~3.51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以用于野菊花药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郑敏霞  诸葛周  戴德雄  朱莹 《中草药》2011,42(6):1138-1140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银黄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绿原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0∶9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27 nm;黄芩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tek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143~2.28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1.54%;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067 5~1.08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0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银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 C18(250mm×4.6mm,5μ);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0~25min)和280nm(25~50min),柱温:25℃。结果:绿原酸在0.516~4.128μg范围内、牛蒡苷在1.980~15.84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83%,牛蒡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为0.69%;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50mm×2.1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和325 nm(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体积流量0.4 mL/mim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分别在3.984~159.400、1.440~57.600、1.204~48.160、1.056~42.240 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8.66%、96.76%、101.1%、103.6%.结论 UPLC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好,且快速、准确,可作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重力进样,进样高度10 cm,进样时间30 s,正极进样,负极柱上220nm检测.操作电压11.5kV,运行缓冲溶液为乙腈.硼砂(15%乙腈,25 mmol·L~(-1)硼砂,15 mmol·L~(-1)β-CD),pH 9.10.对电压、缓冲液pH、缓冲液浓度、乙腈、β-CD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分别在3.0~90,4.0-120,2.0~60,5.0~1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0.999 5,0.999 8,0.999 2);回收率分别为95.9%~102.6%,98.6%~103.4%,98.7%~104.1%,96.1%~104.3%,基于3倍信噪比(S/N=3),4种有机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7,1.1,1.2,1.5 mg·L~(-1).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张帆  刘莹  张娜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86-689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升麻药材中3种苯丙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誖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质谱检测器:采用ESI电离源,负离子检测,MRM监测模式,对升麻药材中苯丙酸类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0 ng/m L,10~200 ng/m L,50~1 000 ng/m L,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10和50 ng/m L,加样回收率97.83%~98.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升麻中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董宇  狄留庆  赵晓莉  张新庄  邵璟  汪晶 《中草药》2012,43(2):296-298
目的建立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血压平喷雾剂中绿原酸、阿魏酸、芍药苷、肉桂酸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柱,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λ1=270 nm、λ2=300 nm),柱温30℃。结果 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7.32%~100.85%。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疏血通注射液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GC)以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采用DB-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在18 min内实现了成分分析,载气: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尾吹气:高纯氮气(N2),流速25 mL/min,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240℃。[结果] 对疏血通原料药水蛭及地龙进行气相分析发现,水蛭与地龙药材中均含有乙酸、丙酸、丁酸。通过分析36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发现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为382.2~544.6 μg/支、90.92~217.5 μg/支、39.74~64.27 μg/支,不同批次的疏血通注射液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差异较大、总含量相对稳定。[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疏血通注射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蔡瑜  王书芳  瞿海斌 《中草药》2011,42(1):88-9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尿感宁颗粒中秦皮乙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反相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9 nm。结果秦皮乙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00~200、0.100~500、0.100~500 mg/L;质量检测下限分别为0.984、0.462、0.268 ng;秦皮乙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99.6%、96.8%,RSD分别为1.6%、2.6%、1.5%。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尿感宁颗粒中秦皮乙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丁公藤属植物中东莨菪苷、绿原酸、东莨菪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 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实验中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甲醇-0.1%甲酸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东莨菪苷、绿原酸、东莨菪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分别在0.026 8~2.68,0.027 0~2.70,0.008 1~0.81,0.018 8~1.88,0.017 6~1.76,0.019 6~1.9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6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98.7%,100.8%,100.4%,99.7%,101.1%,RSD分别为2.7%,2.9%,2.6%,2.0%,2.8%,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丁公藤类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菊苣Cichorium intybus中绿原酸、秦皮乙素、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以秦皮乙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绿原酸、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绿原酸、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量的计算(计算法),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菊苣中4种成分的量(实测法),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性,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适用性和重复性。结果 8批菊苣中绿原酸、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实验建立的菊苣中绿原酸、秦皮乙素、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一测多评法准确性、可行性、重复性好。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菊苣中绿原酸、秦皮乙素、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质量评价模式得到了验证,可用于菊苣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张翔  韩继永 《中成药》2011,33(4):622-625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养血化瘀合剂(当归、川芎、甘草等)中阿魏酸、甘草苷和甘草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依利特Hypersil C18(200 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线性梯度洗脱(0~30 min,85%B→50%B),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25℃.结果 阿魏酸在14.84~148.36μg/mL(r=0.9998),甘草苷在3.852~38.52μg/mL(r=0.999 6)和甘草酸在7.55~75.50μg/mL(r=0.9997)的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阿魏酸、甘草苷和甘草酸的进样精密度分别为0.96%、1.02%和0.93%(n=5),测定重复性分别为1.28%、1.32%和1.26%(n=6),加样同收率分别为100.1%、100.1%和99.7%(n=9),溶液在12 h内稳定.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结果 准确可靠,可用于养血化瘀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灯盏花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灯盏乙素、3,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4,5-二咖啡酰奎宁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 5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3% 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2%~15% A,10~32 min,15% ~15% A,32~33 min,15%~20% A,33~ 50 min,20%~22% 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35 nm与327 nm,柱温30℃。 结果: 绿原酸(1)、灯盏乙素(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及4,5-二咖啡酰奎宁酸(4)分别在0.050 1~1.002,0.165 9~3.318,0.049 7~ 0.994,0.048 7~0.974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灯盏花药材中4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3%,99.68%,98.78%,99.06%,RSD 分别为0.94%,0.49%,1.1%,0.81%。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灯盏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