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茂名市白纹伊蚊对残杀威、双硫磷、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标《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敏感基线法之幼虫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茂名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是1.57、4.45、5.73、1.37、2.03;残杀威、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处于敏感水平,双硫磷、溴氰菊酯处于低度抗性水平。结论茂名市白纹伊蚊对双硫磷、溴氰菊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应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对残杀威、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可作为现阶段的主要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自贡市媒介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并对自贡市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经实验室饲养后,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试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2018—2020年自贡市媒介蚊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自贡市监测点年均蚊密度分别为1.11、10.71、4.81只/(灯·h),2018—2020年自贡市全年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均呈现单峰型,7月最高,不同生境间蚊密度差异明显,牲畜棚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毒死蜱、残杀威、噁虫威24 h致死率分别为70.71%和3.85%、26.53%和1.68%、19.79%和1.94%、40.80%和0.81%、97.98%和3.85%、100.00%和7.52%、100.00%和66.34%、96.15%和33.60%、100.00%和71.43%。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残杀威产生可疑抗性,对毒死蜱、杀螟硫磷、噁虫威敏感;致倦库蚊对所有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较高抗药性。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减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蚊密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常用的化学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及部分生物杀虫剂对野外白纹伊蚊幼虫的敏感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武汉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经实验室鉴定计数,白纹伊蚊幼虫 1 847只,蛹302只,实验室饲养至F1代,试虫为F1代三龄幼虫。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不同杀虫剂(96.85%溴氰菊酯、99.00%氯菊酯、87.40%双硫磷、95.56%残杀威、97.00%吡丙醚、95.00%S-烯虫酯、98.70%除虫脲)及 7 000 ITU/mg Bti对白纹伊蚊的敏感性;白纹伊蚊二龄幼虫被武昌罗索线虫寄生后,每天统计幼虫死亡情况,绘制存活曲线。结果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023 40、0.036 37、0.200 0、1.562 9 mg/L,对双硫磷和溴氰菊酯较为敏感。对S-烯虫酯、吡丙醚和除虫脲IE50分别为0.000 310、0.000 412、0.009 594 mg/L,对S-烯虫酯和吡丙醚较为敏感。Bti对白纹伊蚊LC50为0.002 697 mg/L,在蚊幼虫∶线虫=1∶5和1∶10的感染比例时,蚊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7.42%和95.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防控时,双硫磷、溴氰菊酯可作为快速杀灭手段,也可以选用S-烯虫酯和吡丙醚等生长调节剂。同时,生物测定表明生物防治剂武昌罗索线虫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不同片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分析成因,提出治理对策。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各街镇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代后,采用幼虫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 本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LC50介于0.007~3.789 mg /L,抗性倍数介于2.66~18.12倍。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除东片区为低抗外,其它均为中抗;其次为双硫磷,除西、北片区为低抗外,其它均为中抗;抗性最弱的是残杀威,除南片区为低抗外,其它均为敏感;氯菊酯除西片区为中抗外,其它均为低抗;溴氰菊酯除北片区为中抗外,其它均为低抗。LC50分别为介于0.039~0.098,0.007~0.014,2.372~3.789,0.110~0.358,0.016~0.030 mg /L;抗性倍数分别为介于7.21~18.12,7.08~14.17,2.66~4.26,3.38~11.01,6.37~11.95。结论 白纹伊蚊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镇街消杀站及PCO公司的不规范用药,为延缓抗性产生,政府部门需做好药物配比、施药步速、消杀频次等方面的质量把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规范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使用SPSS 18.0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杀虫剂对幼蚊半数致死浓度(LC50);用成蚊接触筒法检测白纹伊蚊成蚊在常用杀虫剂诊断剂量时24 h死亡率,评价抗药性水平。结果 2018和2019年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呈现中度和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5.03和65.96倍;对溴氰菊酯呈现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25和211.75倍;对氯菊酯呈现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为46.17和243.36倍;2018—2019、2021和2023年对双硫磷呈现中度和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9.55、23.94、53.48和22.12倍;2021和2023年对倍硫磷呈现中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0.04和12.54倍。2021和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白纹伊蚊成蚊对0.03%溴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4%氯菊酯和0.08%高效氯氰菊酯均呈现抗性,死亡率在17.20%~49.67%;对0.7%高效氯氟氰菊酯和0.2%杀螟硫磷均...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 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 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不同片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白云区各街镇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一代后,采用幼虫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广州市白云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抗药性,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为中抗,残杀威为敏感,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低抗。南片区抗性最严重,已无敏感杀虫剂;其次为西北中片区;相对较轻的为东片区,仅对1种杀虫剂敏感。结论今后应加强敏感性监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规范药物配比、施药步速、消杀频次等,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州省盘县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7月,采集贵州省盘县不同方位的家蝇,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现场种群成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95%CI,并将野外种群与敏感种群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 2016年贵州省盘县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375 8、0.661 5、48.451 1 μg/♀,抗性倍数分别为443.81、62.41和141.22,抗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结论 贵州省盘县野外家蝇对3种卫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个别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已基本无效。贵州省盘县蝇类控制工作应进一步注重可持续控制策略,以环境治理与物理防制为主要控制手段,必要时选择抗性低的卫生杀虫剂,科学合理施药,以控制或延缓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1532T突变与白纹伊蚊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杀虫剂抗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长宁株作为试虫,分别对幼虫和成虫阶段,以幼虫浸渍法和成虫接触筒法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敏感性进行生物测定。收集生物测定死亡和存活的个体单只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并检测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 kdr)突变情况,χ2检验I1532T与2种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相关性。结果 幼虫浸渍法的结果显示,白纹伊蚊长宁株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23倍和3.31倍,提示对2种杀虫剂均为敏感。成蚊接触筒测定的结果显示,接触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后成蚊的死亡率分别为74.69%和78.79%,提示白纹伊蚊长宁株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均已产生抗性。本研究共测定了401只白纹伊蚊长宁株的VGSC基因部分片段,1532位点为突变基因型(突变纯合子ACC/ACC和野生突变杂合子ATC/ACC)的占59.10%,其余为野生型ATC/ATC,占40.90%;1534位点为突变基因型(突变纯合子TCC/TCC和野生突变杂合子TTC/TCC)的占4.49%,其余为野生型TTC/TTC,占95.51%。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幼虫氯菊酯或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之间的I1532T突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虫的氯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之间的I1532T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P=0.019)和基因型频率差异(P=0.044)有统计学意义,而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的I1532T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GSC基因I1532T突变使白纹伊蚊成虫对氯菊酯敏感性下降,但与溴氰菊酯敏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荆州市城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指导白纹伊蚊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的6—10月在荆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的卵和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取3龄末~4龄初的蚊幼虫进行幼虫浸渍法监测;取羽化后3~5天的未吸血健康雌蚊进行成蚊接触筒监测。用SPSS 22.0软件对监测结果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为高抗(LC50=0.095 834 mg/L、0.163 511 mg/L、0.193 573 mg/L);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中抗(LC50=0.034 359 mg/L);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升高,由中抗(LC50=0.005 410 mg/L)变为高抗(LC50=0.056 935 mg/L);白纹伊蚊幼虫对吡丙醚、Bti和双硫磷的抗性有所下降,分别由高抗、中抗和中抗(LC50=0.006 774 mg/L、0.010 318 mg/L、0.02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大学城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在广州大学城一期和二期校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一代,分别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法对4类4种幼虫药物和4类9种成蚊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并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12月在沙坪坝区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公园和旧轮胎堆放地等4类生境中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6-7月在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天星桥街道、覃家岗街道、山洞街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海南省2017—2021年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密度变化和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当地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双层叠帐法和诱蚊灯法监测成蚊。 结果 海南省2017—2021年共捕获白纹伊蚊雌蚊成蚊1 962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2.17%。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58,P<0.01)。2017年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平均为9.71只/(灯·夜),但白纹伊蚊的构成比最低,为1.29%;2020年医院的蚊密度最低,为2.22只/(灯·夜),2019年居民区和医院的白纹伊蚊占全部蚊虫构成比最高,平均为3.27%。不同生境下蚊密度均在2020年最低;2017—2021年居民区和牲畜棚的白纹伊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余生境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医院的构成比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2021年监测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5.97、4.26、3.82、3.39、3.68只/(灯·夜),除2021年外,呈逐年递减趋势;帐诱指数除2019年外,也呈递减趋势,平均值为1.5只/(小时·顶),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21年海南省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0.09只/(灯·夜),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7—2021年的布雷图指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缓慢,且每年的高峰在6—8月之间,均比成蚊密度高峰晚1~2个月。结论 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根据蚊虫季节性特点开展蚊虫防治活动,以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登革热媒介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伊蚊种群、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指数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伊蚊携带病毒监测采用RT-PCR分型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和登革热病毒分离方法气候、环境等因素监测采用定期收集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现场记录的气候、环境数据。结果 南宁市2015年5月—2018年4月捕获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常年有伊蚊活动,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期为5—9月;与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较高的场所是废品收购站、花鸟市场、公园、工地,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孳生地类型主要是小型积水容器,孳生繁育的适宜小气候环境和栖息条件为丘陵地形、毗邻水系、有废弃物或有植被覆盖。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常年有活动,5—9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凤梨科植物(家族:凤梨科)在佛罗里达东北部的住宅景观中普遍存在。众所周知,许多凤梨科植物能保持水分不流失,可为各种疾病媒介蚊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提供幼虫栖息地。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凤梨科植物上的幼虫繁殖状况及其对病媒蚊生存的可能影响。方法 对凤梨科植物进行采集和取样,收集蚊幼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并在显微镜下鉴定种类。以蚊幼虫和凤梨科植物为实验对象,研究成年蚊类在植物上的生存状况。结果 在佛罗里达州东北部圣约翰县的13个地点监测了蚊类的种类。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从凤梨科植物叶腋上收集了Aedes aegypti Linn.、Aedes albopictus Skuse、Culex quinquefascaitus Say、Wyeomyia mitchelli Theobald和Toxorhynchites r. rutilus Coquillett的幼虫。在被调查的80%的居住地点的凤梨科植物上积水中发现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两种蚊的幼虫,在几处地点的植物叶腋中发现了八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结论 凤梨科植物是白纹伊蚊、其他蚊类和几种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地。尽管蚊类可能会利用凤梨科植物来作为栖息地,实验证明,完整或受损的凤梨叶不是成年白纹伊蚊生存的主要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东莞市蚊媒的种类、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及携带病毒情况,为本市蚊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每月定时、定点选定1个生境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采用成蚊诱蚊灯收集法监测蚊媒种类密度及伊蚊成蚊,蚊诱卵器调查法监测伊蚊幼蚊,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利用Excel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16—2017年蚊媒种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共捕获415只,占捕获总数的79.35%,捕获白纹伊蚊95只(18.16%),三带喙库蚊6只(1.15%),微小按蚊7只(1.34%),蚊媒密度2.51只/灯。2016—2017年伊蚊成虫平均密度指数为2.78,平均密度为0.03(只/灯),每年5—9月伊蚊诱蚊指数较高。伊蚊幼虫监测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2.73,每月的BI<5,不具备登革热在城市流行传播的条件。平均容器指数(CI)为3.88,最高峰为6.83,超出了安全警戒线。结论 本次调查获得较为详细的东莞市蚊媒本底资料及伊蚊季节消长规律,伊蚊核酸检测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不代表东莞市伊蚊没有传播登革热疾病的可能,今后应建立东莞市蚊媒监测常态化,更科学地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等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口市演丰镇、新埠岛、长流镇、苍西村、龙泉镇5个地点采集致倦库蚊幼虫,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5个采集点的致倦库蚊成蚊对0.025%高效氯氰菊酯、0.25%氯菊酯、0.025%溴氰菊酯24 h 死亡率分别为16.67%~92.22%、5.56%~93.33%、15.56%~94.44%;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由低到高分别为溴氰菊酯(51.56%)、氯菊酯(56.22%)、高效氯氰菊酯(59.56%),死亡率均在80%以下。结论 海口市致倦库蚊成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在今后的蚊虫防制中,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