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分析肾脏灌注图像及灌注参数变化规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CT 16 splice或64splice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正常志愿者6例及肾脏肿瘤(良恶性)患者25例的CT灌注参数值和参数图进行分析。结果①肾细胞癌(15例)肾皮质BF、BV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肾错构瘤(10例)肾髓质BF及肾细胞癌肾髓质BF低于正常肾组织。②肾细胞癌及肾错构瘤MTT明显缩短,其中肾细胞癌MTT短于肾错构瘤(P<0.05)。③肾细胞癌BF、BV高于肾错构瘤(P<0.05)。④BF,BV,MT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肾组织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肾脏及肾肿瘤CT灌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脏及肾肿瘤的CT灌注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1例受检者肾脏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包括:层厚3 mm,在对比剂注射后第7 s开始扫描,间隔扫描时间为3 s,共扫描12层,对比剂按1 ml/kg计算给药,经肘前静脉单相注射,注射流量为3 ml/s.取得正常肾脏 (n=13)及肾肿瘤(n=9)血流量(BF)图.结果正常肾皮质BF为(157.3±20.5) ml/(min·100 ml),恶性肿瘤BF为(85.4±43.8) ml/(min·100 ml).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肾脏及肾肿瘤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3.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人肾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 ,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 (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 ,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 /达峰时间比 ,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 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 (P <0 .0 0 1,r =-0 .78,r =-0 .76)。结论 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肾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中肾皮质、髓质的各项灌注参数并分析正常肾脏皮质、髓质灌注值与年龄、性别、左右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IEMENS Sensation64层螺旋CT(SCT)扫描仪,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肾脏灌注扫描,应用随机工作站上Body Perfusion软件包中的Kindey分析软件测定正常肾脏的各项灌注参数值,并分别比较左右侧之间、男女之间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各灌注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从而分析侧别、性别与年龄是否对各灌注参数产生影响。【结果】①28例正常肾脏64层SCT灌注成像表现为双侧肾脏皮质、髓质TDC曲线(time-density curve)对称,基本重合。肾皮质血流量(BF)为(301.56&#177;68.79)mL/(100mL&#183;min),血容量(BV)为(38.86&#177;5.83)mL/100mL,达峰时间(TTP)为(11.17&#177;1.12)s,表面通透性(PS)为(42.85&#177;10.88)mL/(100mL&#183;min),Patlak血容量(PBV)为(67.53&#177;10.25)mL/100mL;肾髓质BF为(157.78&#177;34.58)mL/(100mL&#183;min),BV为(28.53&#177;3.90)mL/100mL,TTP为(12.38&#177;1.15)S,PS为(75.59&#177;22.68)mL/(100mL&#183;min),PBV为(28.24&#177;0.94)mL/100mL。②双侧肾脏皮质、髓质各灌注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男、女肾脏皮髓质各灌注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年龄因素对肾脏皮髓质灌注参数有影响,年龄〈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三组比较肾皮质BF、BV、TTP、PS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肾髓质BV、PS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组间比较时(P均〈0.05)。【结论】①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能测量正常肾脏皮质、髓质各灌注值,能定量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②肾脏皮髓质的灌注值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左右侧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癌增强CT肾脏皮质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到2020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肾实质内病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肾癌28例(肾癌组)与肾良性病变50例(良性组),两组都给予增强CT检查,记录CT成像常规参数、肾脏皮质厚度,同时记录与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活体供肾64层螺旋CT灌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64层螺旋CT评估活体供肾CT灌注各参数的特点,测评健康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并与肾功能生化检验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对比,探讨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名活体供肾行灌注扫描,利用AW4.3工作站平台CT Perfusion 3.0灌注软件,测量皮质BV、BF、MTT、PS、TDC等灌注参数,将所得数据与核医学及生化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53名健康受检者TDC曲线形态大致相似,左、右侧肾TDC曲线基本吻合,左、右侧肾各灌注参数值基本相同;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V:(24.55±5.12)ml/100 g,(24.77±4.53)ml/100 g;BF: (498.21±115.59)ml/(100 g·min), (499.47±108.91)ml/ (100 g·min);MTT:(3.54±1.08)s,(3.53±1.12)s;PS:(59.42±12.00)ml/(100 g·min),(59.95±10.80)ml/(100 g·min).健康成人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为:BV:14.51~34.59 ml/100 g,15.89~33.65 ml/100 g;BF:271.65~724.77 ml/(100 g·min),286.01~712.93 ml/(100 g·min);MTT:1.42~5.66 s,1.33~5.73 s;PS:35.90~82.94 ml/(100 g·min),38.78~81.12 ml/(100 g·min).肾皮质各CT灌注参数与核医学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相关性,部分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间有相关性.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可对活体供肾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初步预测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健康成人肾脏CT各灌注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肾脏ADC值与滤过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的肾脏ADC值与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55例患者同时行DWI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DWI检查采用的b值为0,500 s/mm2并测量全肾ADC值,根据GFR把110个肾脏分为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比较四组间肾脏ADC值的差异并分析肾脏ADC值与滤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肾脏ADC值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脏ADC值与GFR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r=0.709.结论滤过功能受损的肾脏ADC值低于正常肾脏者.肾脏DWI可以用来评价肾脏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纳米刀消融实验用小型猪肾脏后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 实验用巴马小型猪6头,随机选取每头猪一侧肾脏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导向经皮穿刺技术将纳米刀消融探针置入肾实质内预定治疗区域,正常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实验组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后,分别于消融术后即刻、2、4、8、16周行双侧肾脏CT灌注成像,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肾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肾实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大增强值(PE)、达峰时间(TTP)。对不同时间点两侧肾脏实质灌注参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6头实验猪均穿刺并消融成功,且在各时间点均成功完成CT灌注成像。消融后即刻实验组BV、BF、PE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TTP值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消融后2、4、8、16周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皮纳米刀肾脏消融术后,急性期可降低消融区肾脏血流灌注,消融后2周消融区血流灌注即可恢复。纳米刀消融肾脏对肾血流灌注的影响暂时且可逆。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组和47例肝硬化病例组,其中代偿期肝硬化(compensatedcirrhosis,CC)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cirrhosis,DCC)29例,行16层螺旋CT肾脏灌注检查。通过专用灌注软件得出兴趣区相应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w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和表面渗透积乘积(permeabilitysurfaceareaproduct,PS)。统计分析这些参数。结果DCC较CC和正常对照组BF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皮质BF:对照组(513.95±106.69)ml/(100g.min),CC组(501.56±120.23)ml/(100g.min),DCC组(390.62±113.15)ml/(100g.min);P<0.01。MTT:对照组(2.73±0.72)s,CC组(2.56±0.77)s,DCC组(4.00±2.15)s;P<0.01。髓质BF:对照组(133.16±38.30)ml/(100g.min),CC组(137.96±62.86)ml/(100g.min),DCC组(90.37±60.33)ml/(100g.min);P<0.01。MTT:对照组(5.72±1.95)s,CC组(6.01±3.63)s,DCC组(9.55±5.82)s;P<0.01];DCC较CC和正常对照组皮质的PS值明显减低[对照组(61.57±18.87)ml/(100g.min),CC组(62.09±13.06)ml/(100g.min),DCC组(50.82±15.69)ml/(100g.min);P<0.05];CC与正常对照组BF值、MTT值、PS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BV值和髓质PS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脏BF值和皮质PS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而BV值和髓质PS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平均年龄(36.3±9.7)岁,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30.5±10.4)岁.所有受检者进行双肾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密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降支斜率(α),每位受检者在接受超声检查前48 h内查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分析各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BUN、Ccr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组TIC曲线上升缓慢,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形态圆钝.AUC、TP、A与Scr(r=0.808、0.708、0.727,P<0.05)、BUN(r=0.762、0.715、0.638,P<0.05)呈正相关,AUC、TTP、A与Ccr(r=-0.778、-0.709、-0.692,P<0.05)呈负相关,DPI与Scr(r=-0.752,P<0.05)、BUN(r=-0.705,P<0.05)呈负相关,DPI与Ccr(r=0.790,P<0.05)呈正相关,AUC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相关性最高,α与Scr(r =0.041,P>0.05)、BUN(r=0.039,P>0.05)、Ccr(r=0.046,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肾脏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安全地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功能,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具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CT灌注测量中去卷积算法准确性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去卷积算法在组织灌注测量中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健康成人行左肾静脉水平肾皮质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用去卷积算法计算灌注参数,由所得参数进一步推算肾静脉增强TDC,并与实际测得肾静脉TDC进行比较,计算决定系数R2,评价两者的吻合程度.统计工作在MS Excel 2000中完成.结果决定系数R2的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0.85~0.91.理论计算所得肾静脉TDC与实测TDC符合程度较高.结论 CT组织灌注测量中去卷积算法是一种较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评估正常肾脏皮质与锥体的血流灌注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评估正常肾脏皮质与锥体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对30名健康人共60个肾脏行超声造影(CEU),利用ACQ软件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观察指标为肾皮质和肾锥体的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及达峰强度(PI),并计算两者的差异.结果肾皮质的AT、TTP及PI 分别为(12.24±3.56)s、(20.67±4.35)s和(25.33±4.17)dB;肾锥体为(14.18±3.34)s、(22.27±3.28)s和(23.03±3.43)dB.两者AT,TTP和P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肾皮质与肾锥体的超声造影TIC定量参数不同,讨论两者的定量指标,可为临床肾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RCC)CT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V)、血流量(BF)、血容积(BV)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 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的灌注参数PV、BF、BV,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SP法)检测RCC中MVD、VEGF的表达;研究VEGF阳性、阴性两组与灌注参数的关系及MVD与VEGF的关系。结果24例肾癌VEGF阳性率约54.2%(13/24),MVD平均值91.3±50.9。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的PV、BF、BV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4.32±32.49,53.38±29.43,P<0.05;938.58±89.63,907.29±112.59,P<0.05;89.73±9.37,62.14±11.23,P<0.05;VEGF阳性肾癌与阴性肾癌两组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3.2±61.7,74.6±41.9,P<0.05;肾癌的VEGF与MVD间呈正相关(r=0.591,P<0.01);肾癌的CT灌注参数PV、BF、BV分别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肾癌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存在正相关,灌注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Chen  Chao  Kang  Qinqin  Wei  Qiang  Xu  Bing  Ye  Hui  Wang  Tiegong  Lu  Yayun  Lu  Jianping 《Abdominal imaging》2017,42(5):1464-1471
Abdominal Radiology -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of CT perfusion parameters with the Fuhrman grade in pT1b (4–7&nbsp;cm)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Fuhrm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全肾灌注成像去除动脉期数据对肾透明细胞癌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Revolution CT肾脏增强及灌注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10例。采用Revolution CT机轴扫模式进行灌注扫描,采用CT Perfusion 4D肾脏灌注软件包进灌注成像分析,对所有图像均进行2次后处理,第1次选择所有的灌注数据为A组;第2次去除第9~15期数据,共测量16期,为B组。选择右侧肾门水平腹主动脉为输入动脉,获得血流量(BF)图、血容量(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及表面通透性(PS)图。分别对比2组肿瘤与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并比较A组和B组间肿瘤、正常肾皮质间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中肿瘤较正常肾皮质的BF值及PS值均减低(P均<0.05),BV及M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病变侧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正常肾皮质的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余灌注参数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灌注扫描时间为600 s时,去除动脉期数据后测量的肾透明细胞癌各灌注参数值与包含动脉期数据测量的结果无差异,去除动脉期的数据可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正常人肾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分析不同灌注软件测得数据的异同。方法:采用Siemens 64层螺旋CT机对24例没有肾脏疾病的受检者进行双肾灌注扫描。原始数据分别经Siemens、Philips及GE灌注软件进行处理,对双侧肾脏灌注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灌注软件测得的同一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左肾与右肾皮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同软件测得的主动脉峰值、达峰时间,肾皮质的最大增强值和达峰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肾皮质血流量之间和血容量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肾脏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肾脏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软件测得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CT灌注成像在肾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癌患者, 根据临床分期分成局限组和转移组;根据病理分级分成低度活性组和中高度活性组,及健康自愿者30人进行肾区CT平描,之后选择经肾门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癌组织的灌注值.结果转移组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局限组(t检验,P=0.015),中高度活性组肾癌灌注值亦显著高于低度活性组(t检验,P=0.014).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测量儿童正常肾皮质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儿童正常肾脏CT图像,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皮质厚度的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肾脏形态异常提供对照标准。方法 连续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无肾脏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的儿童204名,按年龄分为5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测量每侧肾脏肾门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肾皮质厚度分别为(0.41±0.09)cm、(0.48±0.09)cm、(0.54±0.12)cm、(0.65±0.13)cm、(0.76±0.18)cm,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皮质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右侧:r=0.65,左侧:r=0.65,P均<0.05),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与年龄相关性最弱(右侧:r=0.19,左侧: r=0.16,P均<0.05)。结论 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加,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则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可作为监测儿童部分肾脏疾病发展、转归的重要CT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erfusion CT finding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and prospectively correlate perfusion CT parameters with tumor MVD and VEGF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