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2周内死亡的患者归为死亡组,2周内存活的患者归为生存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测定血清中ET-1的浓度。依据AECC标准和肺损伤评分(LIS),观察不同肺损伤分级患者之间、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ET-1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LI/ARDS患者血清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6.18±4.48)ng/L比(2.68±1.34)ng/L,P〈0.05]。ALI组与ARDS组之间ET-1水平无显著差异[(5.43±4.39)ng/L比(7.01±4.51)ng/L,P〉0.05];LIS≤2.5组与LIS〉2.5组之间血清ET-1水平无显著差异[(5.93±5.21)ng/L比(6.68±2.76)ng/L,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ET-1持续升高,病程延长至第5 d时血清ET-1较生存组明显升高[(7.96±3.30)ng/L比(4.36±3.29)ng/L,P〈0.05]。血清ET-1水平与PaO2/FiO2和AaDO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6和-0.300,P〈0.05),与SIRS、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9、0.369和0.426,P〈0.05)。结论 ALI/ARDS患者血清ET-1的检测有助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收治的ARDS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ARDS患者治疗后30 d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0例)。记录受试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LIS),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VEGF对ARD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APACHEⅡ、SOFA、LIS评分分别为(99.27±18.04)ng/L、(134.52±24.46)ng/L、(19.88±5.14)分、(7.81±1.42)分、(1.68±0.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8±8.39)ng/L、(41.96±7.59)ng/L、(14.26±4.73)分、(3.48±0.63)分、(0.28±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患者PaO2/FiO2水平为(164.37±27.39)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36±65.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RDS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APACHEⅡ、SOFA、LI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HIF-1α水平、VEGF水平、APACHEⅡ评分、LIS评分、PaO2/FiO2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IF-1α、VEGF水平预测ARD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14(P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升高,检测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对监测ARDS患者疾病进程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均行ICU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患者RR、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西宁地区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氧合,降低ARDS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至2015年入院治疗的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引发ARDS患者50例, 随机平均分为2组, 分别选择常规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均改善 (P<0.05) , 研究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2组患者30 d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引发ARDS, 提高患者氧合指标, 在临床预后改善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严重外伤和手术后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31例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入院第1 d和第5 d的病情变化,分为持续ALI组(10例),持续ARDS组(9例),病情加重组(ALI加重为ARDS,6例),以及病情缓解组(ARDS缓解为ALI,6例)。对ALI/ARDS患者使用改进的EcoScreen冷凝器采集EBC标本。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自主呼吸收集EBC标本。采用EIA法测定EBC中8-iso-PG浓度,观察不同肺损伤分级及预后患者EBC中8-iso-PG水平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LI/ARDS患者第1 d和第5 d时EBC中8-iso-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5.53±14.37)ng/L和(45.31±12.42)ng/L比(19.47±4.06)ng/L,P〈0.001]。持续ALI组EBC中8-iso-PG水平在第1 d和第5 d时为(39.23±11.49)ng/L和(37.42±12.11)ng/L(P〉0.05),显著低于持续ARDS组[(52.57±9.87)ng/L和(51.93±10.45)ng/L,P〉0.05)]。病情加重组EBC中8-iso-PG水平在第1 d和第5 d时分别为(32.56±9.70)ng/L和(51.43±10.93)ng/L(P〈0.05),病情缓解组第1 d和第5 d时分别为(58.43±13.47)ng/L和(42.42±10.42)ng/L(P〈0.05)。病死组第1 d和第5 d时EBC中8-iso-PG水平为(53.94±12.25)ng/L和(57.33±10.48)ng/L,显著高于存活组[(39.16±13.65)ng/L和(36.19±7.96)ng/L,P〈0.01]。EBC中8-iso-PG水平与外周血WBC、LIS评分、X线评分、AaDO2/PaO2、AaDO2、VT、VE及MEW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aO2/PAO2、PaO2/FiO2呈负相关(P〈0.05)。结论 ALI患者EBC中8-iso-PG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限制液体策略与患者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ARDS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依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胸内液体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6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及入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降低(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入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R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诱发因素,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对ALI和ARDS的认识.方法分析10年间发生ALI和ARDS的60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I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ARDS患者(P<0.01);导致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肺部感染,导致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全身性感染;符合2项SIRS标准的患者ALI发病率显著高于ARDS发病率(P<0.05),符合3项SIRS标准的患者ALI与ARDS发病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符合4项SIRS标准的患者ALI发病率显著低于ARDS发病率(P<0.05);体温(T)<36℃是影响患者总病死率及ALI和ARDS病死率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影响ALI患者进展为ARDS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中毒、心率(P)≥130次/min和脑外伤(P<0.05);ALI患者中,MOD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ARDS患者(P<0.01).发生2个器官功能障碍的ALI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发生同样数目器官功能障碍的ARDS患者(P<0.01),而发生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ALI患者病死率与发生同样数目器官功能障碍的ARDS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原发病、氧疗及抗感染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P<0.05).结论ALI的预后好于ARDS;感染是二者发病的主要诱因;SIRS是二者发病的基础;T<36℃是影响二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MODS的发生与二者病死率密切相关;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二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患者诊断为ARDS后第1 d和第3 d 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将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WF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计算患者肺损伤评分,并与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APACHEⅡ评分和v WF诊断ARDS死亡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ARDS患者112例。在诊断ARDS后第1 d,存活组患者v WF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在第3 d,存活组患者v WF水平升高,而APACHEⅡ评分下降,较第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水平仍显著低于死亡组第3 d(P0.05)。存活组第1 d肺损伤评分为(1.7±0.4)分,显著低于死亡组的(2.5±0.6)分,第3 d,存活组肺损伤评分有所下降,而死亡组肺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5)。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和v WF与肺损伤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P0.05;r=0.79,P0.05)。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和v WF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87(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浆v WF水平对ARDS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文娟  贺芬  张旭  任阳 《西部医学》2023,35(1):102-106
目的 探讨血清抑制素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名ARDS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4例),同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3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抑制素A及相关炎症指标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抑制素A水平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RDS死亡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探讨ARDS发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WBC、ALB、AST、GGT水平升高(P<0.05),而Hb、HCT、PLT、TBIL、DBIL、GLU、Ca、Cr、CHOL、HDL-C、LDL-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IL-4、TNF-α、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抑制素A水平升高(P<0.05)。与ARDS轻度组比较,ARDS中度组和A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小儿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剂量沐舒坦治疗组、大剂量沐舒坦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常规剂量组沐舒坦用量为5mg/(kg·d),大剂量组沐舒坦用量为30mg/(kg·d).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天后,三组患者的PaO2及PaO2/FiO2均有明显改善,大剂量沐舒坦组PaO2及PaO2/ FiO2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沐舒坦组发展为ARDS的患者比率、肺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大剂量沐舒坦可以有效恢复急性肺损伤患儿的肺功能,降低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氧(PtcO2)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的早期预警及指导治疗作用。方法92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氧监测组及非经皮氧监测组(各46例)。2组病人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发生ARDS时给予加强治疗。经皮氧监测组以PtcO2/FiO2≤250mmHg考虑发生ARDS,非经皮氧监测组每8h监测Pa02,以PacO2/Fi02≤200mmHg考虑发生ARDS。比较2组病人ARDS的发生率、诊断ARDS的时间、诊断ARDS时PacO2/FiO2、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的ARD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氧监测组ARDS的诊断时间早于非经皮氧监测组(P〈0.05),诊断ARDS时的PacO2/FiO2高于非经皮氧监测治疗组(P〈0.05),诊断后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低于非经皮氧监测组(P〈0.05)。结论经皮氧监测组能够较早预警ARDS的发生并有效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兔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时膈神经放电曲线变化与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复制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FN-γ表达水平及膈神经放电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Pa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ALF中和外周血中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组织中IFN-γ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家兔膈肌放电曲线幅度和对照组家兔相比明显减小,放电持续时间缩短,频率减少(P<0.05),而且实验组家兔PaO2数值与膈神经放电曲线的幅度、放电持续时间、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1826,P<0.05)。结论 IFN-γ参与油酸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反应,放大炎症反应,导致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膈神经放电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短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进行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呼吸循环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4例确诊SAP且发病72h内进入ICU后并发ARDS而接受呼吸机治疗、血液滤过治疗患者,于CRRT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相应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留取血样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石(IL-6)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和血气结果。结果CRRT治疗后6h、12h、24h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动态顺应性有明显升高,气道峰压明显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降低炎症介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最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敌敌畏(DDVP)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2组,每组18只。采取腹腔注射累积给药法,检测给药前后各组的动脉血气分析、血浆SOD+MDA的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染毒组动物均出现口唇及四肢紫绀、惊厥,测动脉血气符合ALI。ALI发生后,PaO2及SaO2明显下降;氧合指数(PaO2/FiO2)均<300。发生ALI时,染毒组大鼠的SOD水平均较给药前下降;而MDA水平均较给药前升高。染毒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充血、灶状出血,部分肺泡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本实验成功模拟了DDVP中毒所致ALI的模型,且该模型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其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呼气末正压(PEE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1)两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h后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2)两组RR、C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Cr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RR、Crs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PE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PEE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EEP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3)两组HR、CVP、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h后HR、CVP、MA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ARDS患者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水平,对其血流动力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张玉梅 《疑难病杂志》2010,9(7):496-49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大黄胶囊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58例ALL/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例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含量和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RR减慢、MAP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与大黄胶囊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机体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改善ALI/AR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lation,NIPPV)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脓毒症所致ALI/ARDS共27例,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 h、24 h及撤机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以及无创心功能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指数变化。结果经NIPPV治疗后,患者PaO2、SaO2较通气前显著增高(P<0.01),HR下降(P<0.05),MAP、CI、CO、SVR较通气前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NIPPV能提高脓毒症所致ALI/ARDS早期患者的SaO2、PaO2,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的氧合指数即结合了平均气道压(Paw)的[PaO2/(FiO2×Paw)]能否较传统氧合指数(PaO2/FiO2)更准确地反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内分流(Qsp/Qt)。方法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12例,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次/min,FiO260%),留置Swan-Ganz导管,采用低流速法测定准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确定低位转折点压力(Pinf)。调整PEEP水平,观察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的变化,分别留取外周及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p/Qt和PaO2/FiO2。结果递增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足以显著改变ARDS患者的肺顺应性(Cst)、PaO2/FiO2及PaO2/(FiO2×Paw)(P0.05)。递增的PEEP对Qsp/Qt改变不明显(P0.05)。检验Qsp/Qt与PaO2/(FiO2×Paw)及Qsp/Qt与PaO2/FiO2的相关系数,Δz=0.571,无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ARDS患者的Qsp/Qt和PaO2/FiO2的参数不是Paw,而是Cst。结论 PaO2/(FiO2×Paw)与PaO2/FiO2相比,两者对ARDS患者肺内分流的评估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