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普及、推广和完善,从最初的诊断性ERCP发展到治疗性ERCP,从胆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推广到胰腺疾病的诊治,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内镜超声技术(EUS)出现较晚,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胆胰疾病的治疗.两种手段联合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可大大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 ERCP的局限性有:①各种原因(如十二指肠梗阻、术后解剖结构改变等)导致ERCP失败.②ERCP获得的是通过注射造影剂获得的间接征象,易受气泡等外来因素干扰,对某些小病变易漏诊.③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EUS的优势有:①直接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②胆管内超声(IDUS)技术可以鉴别气泡,发现胆管内小病变.③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US-FNA)可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ERCP失败病例可以进行会师操作或直接引流.其穿刺全程均在实时EUS图像监控下进行,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1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ERBD)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131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116例,总成功率87.33%,并发症为9.16%。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内引流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性ERCP的主要手段.2000年7月至2004年11月,我科通过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16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断,近年来治疗性ERCP术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的有效方法。我院用此方法治疗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6-01/2001-12我所临床应用ERCP诊治的1147例疾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性ERCP由1997年的6例(12.4%)上升到2001年的261例(87.6%),逐渐取代了诊断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和胆道取石术是治疗性ERCP中最多的术式,在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结论:诊断性ERCP向治疗性ERCP的转变是消化内镜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内引流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性ERCP的主要手段。2000年7月至2004年11月,我科通过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16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伴着现代医学"微创"和"介入"观念的深入人心,ERCP在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开辟了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3年9月-2011年2月我科应用ERCP诊治的1 37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性ERCP由2003年的13例(13.6%)上升到2011年的236例(86.7%).1 378例中,造影成功率93.32%; 治疗性ERCP693例次,占总ERCP例次的50.29%.并发出血占4.09%,术后胰腺炎占8.54%.结论 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特别是对于无手术机会的恶性胆胰管梗阻患者,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对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能避免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5年2月至9月我院应用ERCP诊治的35例(38例次)胆胰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性ERCP7例(20.0%),其中胆总管狭窄4例,胰腺癌1例,术后胆总管瘘1例,胆总管囊肿1例。治疗性ERCP28例(80.0%);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加胆道取石术是治疗性ERCP中最多的术式,本组共23例(82.1%);胆道蛔虫症1例(3.6%);因恶性狭窄所致黄疸外科手术前ERCP 鼻胆引流术(ENBD)3例(10.7%);因结石过大无法取石1例。结论治疗性ERCP对胆胰疾病是有效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胆胰系统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的诊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口胆道子镜光纤直视系统(transoral choledochoscope optical fiber vision system, SpyGlass)拓宽了ERCP适用范围,主要表现为诊断ERCP无法确诊的胆胰管狭窄和治疗难治性胆胰管结石及一些其他胆胰管疾病,可以直视下行活检并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它的出现弥补了ERCP的不足,获得了极大的欢迎。现对SpyGlass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性ERCP在急症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急症胆胰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院4年来的64例急症胆胰疾病的治疗性ERC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治疗性ERCP中,成功59例,成功率92.2%,其中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25例,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ENBD12例,ERCP+EST+取石5例、取蛔虫4例,ERCP+EST+ENBD5例,ERCP+EST+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术(ERBD)6例,ERCP+EST+内镜下鼻胰管引流(ENPD)2例。操作时间20~70min,平均42min。失败5例。并发轻症胰腺炎1例,大出血1例。结论治疗性ERCP可迅速缓解急症胆胰疾病的病情,明显缩短病程,对急症胆胰疾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胰胆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的150例患者的疾病构成、诊治方案、基础疾病、诊疗结果及胆汁培养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造影成功率为99%,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25例,占83%;治疗性ERCP病例中,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者占79.2%;ERCP诊治的原发病的组成中以胆囊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结石、胆管炎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诊治各类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ERCP技术在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男性54例、女性46例,实施ERCP治疗。结果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中,ERCP技术条件下内镜手术治疗成功例数为96例,成功率为96%。结论 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临床治疗中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明军 《中外医疗》2013,(23):187+189-187,189
目的探讨使用消化内镜下的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78例在进行ERCP诊治治疗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78例在进行ERCP插管之后,成功诊断的有76例,其中有胆总管结石52例,EST19例,EPBD3例,胰管结石4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血的有4例,出现胰腺炎的有2例。结论 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简便、微创的优点,而且具有可重复性以及并发症少。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治疗胆胰疾病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CP在胰胆疾病中的检查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首次应用于临床是在1968年,从那开始后,经过广大内镜工作者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ERCP的成功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84.0%提高到90年代的96.1%,已逐步成为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治疗性ERCP于80年代初在我国也得到开展及应用,并逐步成为某些胰胆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使原来需要外科手术的某些胰胆疾病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从而开创了我国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格局。我院从2003年开始引进此技术后至2006年共做此检查1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炎管,在过去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使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内窥镜诊断及治疗性手段有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逆行胆管引流ERBD、内镜金属胆管支架放置EMBE、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EST+取石、网篮取石.  相似文献   

18.
内镜治疗胆、胰疾病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泽丽 《重庆医学》2003,32(9):1199-1200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 ,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炎管 ,在过去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使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划时代阶段[1] 。内窥镜诊断及治疗性手段有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逆行胆管引流ERBD、内镜金属胆管支架放置EMBE、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EST +取石、网篮取石。我科于 2 0 0 1年开展了治疗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多项新技术。经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对患者先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根据不同疾病,分别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或气囊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ERBD)等。结果100例患者ERCP检查成功率为94%。诊断性ERCP 46例,治疗性ERCP 48例。EST 46例,网篮或气囊取石38例(其中先机械碎石4例,取石失败2例),取出蛔虫1例,行ENBD 3例,ERBD 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结论ERCP诊断及其治疗技术具有微创、快捷、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ERCP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16例患者的ERCP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ERCP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4.6%(299/316).计胆总管结石EST227例,EST后取石成功率94.7%(215/227);60例恶性胆道梗阻中,56例行ERBD成功(56/60,93.3%).行ENBD者绝大部分成功.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其次为出血、心肺功能障碍.结论: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内镜下个体化原则治疗胆胰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