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治疗消化道异物262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消化道异物在内镜下的处理经验.方法1989年~1996年03月消化道异物262例,男174例,女88例;年龄10月龄~79岁;部位在食管内84例,胃内167例,十二指肠6例,回肠2例,大肠3例.在内镜直视下按照异物的形态和大小,选择适合的异物钳,取出异物188例,设法让异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69例.结果262例患者中257例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取出异物188例、排出异物69例.仅5例治疗失败后(取出失败3例,排出失败2例)改为手术处理.内镜治疗消化道异物成功率为981%.结论经内镜治疗除空回肠以外的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探讨IB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131例IBD患者的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NFα-308 位点基因型频率(15.5%)及等位基因频率(8.7%)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4.1%和2.0%(P<0.01),克罗恩病(CD)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和CD患者TNFβ+25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08与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BD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308等位基因与UC发病的易感性相关,TNFα-308 的基因多态性与CD的发病无关;TNFβ+252的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3.
大肠镜单人操作检查的教学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中,大肠镜检查具有重要作用,改变过去以双人检查法为主方式,采用国际流行的单人操作法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胃部疾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部疾病的关系尤其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胃部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6月对446例(含门诊病诊)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其中24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中17...  相似文献   
5.
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胃体黏膜萎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胃体黏膜萎缩(atmphic gastric body mucosa,ABM)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ABM可靠的方法,但却为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患者痛苦较大,费用相对较高,不适用于儿童和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且需要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胃黏膜释放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西安市西京医院和中医医院1980~1985年,以上消化道出血急症胃镜检查者750例共810例次,检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年龄和性别患者年龄自4~80岁,其中41~60岁者占40. 1%,男女之比为3. 68:1,61岁以后男女之比  相似文献   
7.
假性胰腺囊肿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探讨新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胰腺假性囊肿患者8例,均有2次以上外科手术史,再次外科手术难度较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乳头、主胰管括约肌切开,行内引流管置人或主胰管探条扩张治疗,囊肿消失后经内镜取出内引流管。结果 ERCP提示,3例囊肿与主胰管相通,l例囊肿压迫造成胆总管下段狭窄梗阻。置入内引流管5例;探条扩张治疗3例。术后l~4个月囊肿完全消失7例;l例囊肿缩小约l/3,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囊肿未再缩小,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血、尿淀粉酶升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及其派生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有效、安全,可作为胰腺假性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内镜应用单、双食管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与复发、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结果。结论 43例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都得到缓解,患者有贲门粘膜撕裂、擦伤、渗血等,未发生穿孔、哎血或黑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3个月~4.8年,平均2.6年。治疗后1/2、1、2、3年症状缓解率依次为90.7%(39/43)、85.3%(29/34)、82.6%(19/23)、82.4%(14/17),症状复发率依次为9.3%(4/43)、14.7%(5/34)、17.4%(4/23)、17.6%(3/17)。此外,随访出现反酸16例(37.2%)、烧心13例(30.2%),诊断I期反流性食管炎6例(14.0%)。结论 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在近期或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6-01/2001-12我所临床应用ERCP诊治的1147例疾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性ERCP由1997年的6例(12.4%)上升到2001年的261例(87.6%),逐渐取代了诊断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和胆道取石术是治疗性ERCP中最多的术式,在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结论:诊断性ERCP向治疗性ERCP的转变是消化内镜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内镜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内镜监测结果 ,讨论内镜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自末端回肠肠造口插入内镜 ,观察移植肠粘膜变化 ,并取检肠粘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结果 描述了术后不同时期移植肠粘膜的内镜下表现 ,及时诊断出肠道出血、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结论 内镜观察和肠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小肠移植术后最可靠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