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范永升教授运用补肾滋阴、涤痰开窍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SLEE)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证学习和查阅SLEE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阐述范永升教授治疗SLEE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结果] 范永升教授认为,SLEE的主要病因病机以肾阴不足为本,风痰上扰清窍为标。在临床诊疗中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别疾病的轻重和缓解程度,在补肾滋阴或涤痰开窍上有所侧重,兼顾狼疮本病和继发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在本例医案中,范永升教授运用补肾滋阴、涤痰开窍法治疗SLEE,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结论] 范永升教授运用补肾滋阴、涤痰开窍法治疗SLEE,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施治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的方法。[方法]通过典型病案举例,分析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热毒炽盛证、饮邪凌心证、饮热迫肺证、风痰内动证的不同治疗方法。[结果]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证,用犀角地黄汤加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饮邪凌心证,用木防己汤加减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饮热迫肺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风痰内动证,用天麻钩藤饮合止痉散加减以清肝熄风,涤痰开窍。同时,不同证型视血瘀、水饮、痰饮之轻重予以兼顾。[结论]以4种证型辨证施治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效果肯定,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回顾、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相关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色、辨证论治等方面,全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则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伤,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肺的特殊类型,可属于中医“五脏痹“”胸痹“”厥证”范畴,并认为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在于“肾虚、热毒、血瘀”,其病机在于患者先天禀赋之不足,加之热毒、血瘀及痰浊等病理因素的参与,最终引起心肺受损,宗气不足,肺脉痹阻,肺气失宣,心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肺动脉高压。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分为初期气阴亏虚证,慢性期气滞血瘀证、寒凝脉络证、热毒痰瘀证和终末期阳虚脉痹证共5个证型,进行分期、分证型辨证论治,分别予以益气养阴、疏肝行气、温阳通络、解毒祛瘀、活血利水治疗。所举医案中患者处于疾病慢性期,证属寒凝脉络,治拟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结论]范永升教授将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分为3期、5型进行辨证施治,并灵活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学术经验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符为民教授基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脾、脑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符教授临证思路及经验,分析其在脾脑相关理论指导下治疗眩晕的特色,并附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脾、脑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紧密联系。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痰瘀内生,阻痹清窍,脑窍不利,是导致眩晕的基本病机,创新性地提出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提倡将脾脑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论治本病。所举医案为临床眩晕典型病例,辨证为痰瘀阻窍,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窍,处方以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结论] 符教授以“脾脑相关学说”为基础治疗眩晕,健脾养血、充养髓海以治本,痰瘀同治、通利脑窍以治标,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强调了脑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验案四则,介绍范永升教授灵活应用凉血解毒与活血化瘀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瘀热痹阻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邢新婵  黄甡 《中医学报》2020,35(9):1922-1924
黄明志教授运用愈痫丸治疗小儿癫痫时,常根据患儿风、痰、瘀三种表现的侧重不同,将癫痫分为肝风内动、痰浊蒙窍、瘀血阻窍、痰热惊风四个证型,辨证配伍进行诊治。肝风内动证,治以平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配愈痫丸;痰浊蒙窍证,治以化痰开窍,方选柴胡龙牡汤合温胆汤配愈痫丸;瘀血阻窍证,治以活血通窍,方选通窍活血汤配愈痫丸;痰热惊风证,治以清热镇惊、化痰熄风,方选风引汤合涤痰汤配愈痫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学术理论精华和临证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以及收集整理符为民教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医案,加以整理归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论述符为民教授论治脑梗塞后遗症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符为民教授从"正虚痰瘀"论治脑梗塞后遗症,认为正虚,尤以肝肾亏虚、髓窍失养为致病之本,内生痰瘀是该病病程绵长的重要病理产物。治疗上以逐瘀活血通络、开窍化痰、补益肝肾为基本大法,并巧用虫类药搜风剔络,临床疗效满意。所举验案以化痰逐瘀、舒筋和络、补肝益肾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从正虚痰瘀论治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斐然,值得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治疗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理论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从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等方面论述符教授治疗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理论观点和临证经验,从而总结其用药规律和诊疗思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符教授擅从"痰瘀"论治本病,认为外感六淫或瘟疫时邪等诸邪余毒未清,久入血络,热、痰、瘀互结,阻塞脑窍,神明受扰,为发病之标;肾精不足,心肾失交,髓海空虚,神明失养,为致病之本。病理性质以标实或虚实夹杂为主。治疗上以开窍化痰通瘀为基本法则,佐以补肾填髓、交通心肾,体现了"祛邪勿忘治本"的特点。[结论]符为民教授治疗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痫病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火、痰、瘀等,熊继柏教授治疗痫病主要从痰论治。本文主要以熊教授治疗痫病的两种证型为例:风痰闭阻证方用定痫丸加减以涤痰熄风,开窍定痫;痰火扰神证方用芩连涤痰汤加减以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等病邪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痰瘀为病理产物;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少阳三焦衰弱,因此临证必须紧抓少阳三焦衰弱这个根本病机。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从益气健脾和补益肝肾入手;祛邪则根据风寒湿热以及痰瘀等的夹杂灵活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以及通络等治法。范教授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强调适时祛邪以及不忘宣利肺气,所列举医案充分佐证了范教授临床灵活应用扶正祛邪的这一治疗原则。[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审因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硬皮病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跟师和收集整理范老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硬皮病的医案,分析范老师对硬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药分析,并列举范老师治疗硬皮病的一则经典案例。[结果]范老师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选用温阳散寒,益气和血通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适时佐以理气、化痰、疏肝解郁之法,切中病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主要为寒凝血瘀之症,经过黄芪桂枝五物汤散寒活血通痹治疗之后,雷诺症状好转,诸证稳定。[结论]范永升教授从硬皮病病机出发,拟定温阳散寒、通络袪瘀、培补肺脾的治法方药,治疗卓有成效,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裘昌林教授诊疗神经系统“怪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证、整理医案等方式,总结裘师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一则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裘师认为,伏风内潜系“怪病”的病因,宿痰内停为“怪病”之夙根,风痰合而为患故见“奇证”,治疗上以搜风豁痰为大法,将涤痰汤作为搜风豁痰的基础方,在此基础上对平时深潜体内之伏风,适量选用虫类药搜风通络以增强临床疗效。所举验案中患儿辨证为肝旺脾虚、风痰阻络,经豁痰息风、清热平肝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神经系统“怪病”因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裘昌林教授从伏风宿痰辨治神经系统“怪病”,经验独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程志清教授治疗经期头痛的辨证思想、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跟随程志清教授抄方侍诊,总结程师运用辨证思维治疗经期头痛的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程师认为女子经期头痛不离血虚、肝火、血瘀三因,根本病机为肝血亏损、肝气郁结、血瘀气滞,且程师认为这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往往互为因果,又共为肝经病变。程师整体认识证型之间的病机传变规律,以补血和血、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并自拟和血平肝通络饮治之。和血平肝通络饮全方包括四物汤、全蝎、珍珠母、牛膝、茺蔚子等药物,临床辨证加减使用,治疗效果明显。所选医案中患者为典型经期头痛,辨证为肝气不舒、血瘀血虚之证,故用补血和血、平肝通络法治之,方用自拟和血平肝通络饮加减,获满意疗效。[结论]程师治疗经期头痛遵循补血和血、平肝通络的治则治法,精准合理选择药物,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药物频次规律及组方规律等,提炼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用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治疗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临证多以化湿、通络、清热、宣肺、益气阴等为基本治法。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治疗CTD-ILD的201首方剂,共应用中药166味。其中,应用温药、寒药、甘味药和苦味药较多。使用频次在100以上的中药有5味,分别是茯苓、白术、桔梗、白芍、甘草。常用组合有白术和茯苓,白芍和茯苓,白术和白芍,白术、茯苓和白芍,黄芪、白术和茯苓等。两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有3对,分别是桂枝与黄芪、桂枝与白芍、桂枝与茯苓。三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且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白术、桂枝对茯苓;桂枝、茯苓对黄芪;桂枝、茯苓对白术。[结论]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临床经验丰富,常甘温与苦寒药物并用,同时注重调肺、顾护脾胃,兼以理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郑小伟教授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抄方、整理医案及查阅相关文献,探讨顽固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并运用病案列举兼评析的方法总结郑师治疗顽固性咳嗽的诊治思路及用药经验。[结果]郑师辨治顽固性咳嗽多从肺、脾、肾出发,辨证以风邪滞肺、脾虚湿困、肺肾气虚为主,治以清肺祛风、健脾化痰、补肾固本。郑师治疗顽固性咳嗽,注重审证辨因,标本同治,附举案例中风邪滞肺、宣发不彻者,治以清肺止咳、祛风止痒;脾虚湿困、痰气郁结者,治以健脾祛痰、理气止咳;肺肾气虚者,治以补肾纳气、敛肺止咳,均获良效。[结论]郑师对顽固性咳嗽辨证思路清晰,咽痒而咳从肺论治,痰多而咳从脾论治,虚喘而咳从肾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6.
《太平圣惠方》论治中风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圣惠方》治疗中风的特点是以古续命汤为基础.结合辨证,结合多种治法变化而应用于临床,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续命汤是宋前治风之主方.基本由辛通、行血、补气、清热四类药物组成.其中辛通类药物起主要治疗作用.非但为祛风而设.而且有疏通络隧、流通气血之效.乃为中风之病本而设。《圣惠方》确立了以续命汤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融入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涤痰通络、益气和血、滋补肝肾、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的新的治风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王松龄教授应用经方吐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思路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总结王松龄教授应用中医理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思路,详谈精神分裂症病因病机、证型分类及治疗,阐述吐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依据,并附典型临床案例佐证。[结果]王松龄认为精神分裂症中医属于"癫病""狂病",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心、肾相关,多因情志过极,气机紊乱,内邪丛生所致。五情过极,易伤五脏;而五脏亏虚,易受五情所伤。内邪则多为痰、火、气、血、瘀等。临床治疗采用豁痰、降火、理气、化瘀之法。对于痰、火、气、血、瘀等实邪阻滞胸膈、内闭清窍所致的癫狂,使用吐法,使邪有出路,而诸症自平。临床应用时,王教授不拘谨于有无热证,只要病在上者,痰涎阻于胸膈,就可使用加味三物白散涌之,但须注意中病即止。本虚则治以养心健脾补肾、益脑安神。验案中患者诊断为狂证(痰火扰心证),治以清心泻火、涤痰醒神,先以三物白散加减涌吐痰火热邪,而后使用小陷胸汤清除痰热,获得良效。[结论]王松龄治疗精神分裂症详审病机,辨证论治,常应手取效。对于邪居胸膈、内闭清窍所致的癫狂者,应用加味三物白散涌吐效果甚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以中风为主证的医方及部分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中风伤寒宜调理荣卫、偏虚受风宜养血祛风、热甚生风宜清热熄风、肝风鸱张宜平肝熄风、痰浊蒙蔽宜涤痰开窍、寒中于里宜温中祛寒,对现今防治中风证极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