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为民教授立足经典,认为痿证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不足。符教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辨证,分证治之,据古而不泥古。一方面治痿当取阳明,重视脾胃、气血在痿证发病的关键地位;另一方面治痿非独取阳明,重视湿热、肝肾亏损在痿证发病的重要地位。治疗上主张补中益气为主线,在辨证的基础上重视清热化湿、补益肝肾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其与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疾病并列为全球最致残慢性疾病[1],是目前医学界重点关注与防治病种。中医药特色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在改善急性发作期症状和预后方面独具优势[2]。中医学说“络病”理论肇始于《内经》,经近代医家及研究者共同努力,目前共识认为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及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符为民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精研《内经》之旨,参悟诸子百家学说,在疑难杂病及中医内科急症诊治方面极具造诣,临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符教授结合“络病”理论治疗偏头痛,见解独到,疗效确凿,同时又“不失人情”,体现大医本色。兹从病因病机、效验效方、特色用药及调摄护理几个角度介绍符教授临证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经验是其奠基石.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继承、整理、发展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就是传承发展中医学术.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务必要端正态度,志做明医,崇尚国故,博览群书.根据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传承之路.在继承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是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郝晓晓  朱方石  王小宁  陈炯华 《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中医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医药膳的渊源,“健则益寿、病则御疾”的作用,“三因制宜,科学施膳”的原则及中医药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其在“治未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人类要主动掌控健康状态,而非被动地接受疾病"。张伯礼院士[1]提出,医学发展经历了从救死扶伤到防病治病再到维护健康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维护健康为出发点和最高宗旨。"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萌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后世历代医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内涵,涵盖"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  相似文献   
6.
陈炯华  王永炎  谢雁鸣 《中医杂志》2011,52(3):195-196,202
对于尚未出现特殊问题的上市药物而言,"常规药物警戒"是可行的,但对于出现重要的已识别风险、重要的潜在风险或重要的信息缺乏药物来说,则须针对特殊的安全信号进一步评价,可采取科学设计的非随机化临床研究进行信号评价或是安全性验证,本文就3种主要的非随机化临床研究,包括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登记、横断面调查进行介绍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络病理论源远流长,从《黄帝内经》中的"络"及"络脉"概念,到清代叶天士根据络脉的病变首次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理论,继而90年代提出"络病理论",到许多专家学者又相继从现代实验角度具体研究络病的现代机理。文章从传统头痛络病机制和现代实验研究进展探讨络病理论与头痛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市后中药安全信号的识别与评价,是针对取得新药证书后的中成药实施常规药物警戒的主要手段,包括规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填写,报告的整理与归类,ADR病例组的概述及分析,应用数据挖掘识别药物一事件组合,重点关注的安全信号,计算报告率和发生率等6方面内容,用于ADR/ADE的日常监测,以便企业、药监部门、专家共同协作,针对“问题”品种采取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病证相符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关键,也是中药发挥疗效、避免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基石,本文通过建立中药注射剂模型ADR/ADE文献数据库,调查中药ADR/ADE与病证相符/不相符资料,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失宜现象突出,也是其ADR/ADE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严格掌握中成药说明书,把握病证相符原则,珍爱生命,防止不必要的药害事件。  相似文献   
10.
陈炯华  王永炎  谢雁鸣 《中成药》2010,32(7):1205-1207
药物上市后由于用药人群及用药时间等变化,须通过有效的药物警戒及时收集信息、发现信号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时将信息反馈,指导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本文参考国际上已有的规范及要求,介绍如何撰写并提交上市药的"安全信息报告"及"药物警戒计划",为将来上市药再注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