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平均病程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苓  高美华  吕婵  战连芬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72-1073
目的 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01-2010-12住院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康复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轻其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FMA、MBI、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MB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疗效颇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3):171-17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23)。在接受基础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功能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共4周。治疗前后采集患侧手部的表面肌电值,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估患者的功能。结果:共43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后,对照组FMA、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FMA、MAS、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iEMG、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MA总分及手部分评分、MBI评分、腕伸肌RMS、指伸肌iE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被动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被动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予被动训练,联合治疗组接受被动训练及常规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FMA运动量表)、神经功能(NIHSS、MMSE量表)及心理状态(HAMA、HAMD量表),随访2年,对比3组治疗后1年、2年的生活质量(ADL量表)。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AS及FMA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AMA及HAMD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及2年联合组的ADL评分均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被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垂直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MAS评分[(1.16±0.32)分和(1.62±0.36)分]、FMA评分[(28.26±4.33)分和(21.24±5.31)分]、MBI评分[(72.8±24.6)分和(55.3±18.7)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垂直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循证护理对高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循证支持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AS评分、FMA评分及MMSE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 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 36%,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1. 82%(P 0. 05)。结论循证支持下的个性护理应用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冲击波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理疗、中医康复等康复治疗方法,冲击波组除上述康复治疗外,每周进行2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强度0.8~1.5 bar,频率10 Hz。2组治疗均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手部屈肌肌群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及手功能(采用DASH问卷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且在治疗后由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在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手部屈肌肌群肌张力MAS评分,上肢及手功能DASH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有所改善(均P<0.05),且冲击波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冲击波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体外冲击波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持和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屈肌肌群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肥胖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118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所有患者综合康复12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的NIHSS、FMA、BBS以及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肥胖组NIHSS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为最差(P0.05),各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胖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导致残疾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11月,39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13)、白贴组(白贴+康复,n=13)和空白组(康复,n=13)。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间FMA及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内效贴组MAS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治疗8周后,肌内效贴组MAS、FAM及MBI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作为社区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EA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腕关节徒手肌力测试(MMT)、腕肘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上肢评定(FMA-U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 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掌屈、背伸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肘关节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腕关节肌张力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周后,2组FMA-UE总分、FMA腕和手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适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近期手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方案的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最佳策略。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急性期(21d内)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组于康复机构康复治疗2个月后,再到社区或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对照组自行在家练习。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SF-36量表来评定疗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①脑卒中急性期(21d内),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FMA及MBI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21d后~6个月)的各个阶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在康复后6个月及2年随访时,康复组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每减少1分、FMA及MBI评分每提高1分需分别花费人民币2412.5元、442.0元和332.1元,而对照组则需分别花费3285.4元、637.8元和447.5元。结论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NIHSS、FMA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中医综合护理,研究组行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前后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结果护理前组间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NIHSS、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速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康复疗效及脑网络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tDCS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表Barthel指数(B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情况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脑网络机制的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6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0、1.13、0.12,P均>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8、35.46、2.73,P均<0.05)。结论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行tDCS能明显降低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部分脑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体感音乐)、对照组1(体感音乐)和对照组2(针刺),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Z3.067,P0.001),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326,P0.01)。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Z2.919,P0.01),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 MAS分级、FMA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1为50%,对照组2为53%(χ~2=8.573,P=0.014)。结论针刺配合体感音乐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张力平衡针法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梗死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和观察组(n=12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加张力平衡针法,观察组另予中药熏洗患肢,共6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对患者进行评定,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FMA、MBI与N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MAS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121,P=0.001);两组患者FMA、MBI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7.382,P0.05),观察组FMA、MBI与NDS评分优于对照组(t4.412,P0.05);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用中药熏洗能改善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按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痉挛的肌肉,每次注射总剂量≤500 IU。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周分别采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足印分析法评估2组的肌痉挛状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6周2组的MAS评分显著下降,FM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步速及步长显著提高,并且实验组表现更优(P0.05)。治疗后12周,2组的MAS、FMA、MBI、步速、步长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及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量表评分、MBI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量表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及MBI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肢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中医定向透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58-1759
目的研究上肢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腹股沟皮瓣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深度烧伤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胸、髂腰、前臂等处带血管蒂皮瓣逆行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股沟皮瓣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皮瓣断蒂时间、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手部肌张力及上肢肌张力神经功能烧伤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34/34),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断蒂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手部肌张力、上肢肌张力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手部肌张力及上肢肌张力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深度烧伤患者以腹股沟皮瓣移植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术后皮瓣断蒂时间,改善手部肌张力及上肢肌张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