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可穿戴设备即可以穿戴或佩戴在人身体上的设备的总称。随着传感技术和无线人体区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移动化、便捷化、高效化的可穿戴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康复的早期诊断、功能康复、康复评定及远程监测中[1—2]。在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康复评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上的开展方式多是以观察法或量表法来评定功能障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评定结果会随着评定者对康复评定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经验的不同而改变,难以准确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定耗时长且数据也不易保存。因此,临床需要更多能够实现客观定量评定的新工具、新方法。而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卒中后康复评定能够满足这一临床需求,且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虚拟现实技术:指通过计算机创建虚拟环境,结合三维定位、传感器、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及高速运算等技术,使用户沉浸于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三维世界中,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 卒中:是指脑血管因破裂或梗死导致相应脑区脑组织损伤,出现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持续24 h或死亡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背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在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可能机制已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运用现状及其可能的机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6月至2019年12月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troke;brain hemorrhage;brain infarction;virtual reality;upper limb;hand;motor function;rehabilitation;neurorehabilitation;mechanism”,中文检索词为“卒中;脑出血;脑梗;虚拟现实技术;上肢;手;运动功能;偏瘫;康复;神经康复;机制”。经过筛选后对10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传统康复治疗的辅助手段,可显著提高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且在提高患者依从性、节约人力成本等方面有超越传统康复的优势,但暂无充足的临床证据证明单纯虚拟现实训练优于传统康复治疗,卒中各期患者接受单纯虚拟现实训练的治疗效果可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②虚拟现实训练可能通过视觉反馈激活感觉运动中枢以及促进大脑皮质重组以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但目前的理论模型均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论证。 ORCID: 0000-0001-9111-6463(蔡丹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上肢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和试验组(n=23)。在接受基础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功能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共4周。治疗前后采集患侧手部的表面肌电值,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估患者的功能。结果:共43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后,对照组FMA、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FMA、MAS、MBI评分以及腕屈肌、腕伸肌、指伸肌、拇短展肌表面肌电iEMG、RMS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MA总分及手部分评分、MBI评分、腕伸肌RMS、指伸肌iE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结合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常规药物及运动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传统OT训练,每次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试验组予VR联合传统OT治疗,其中传统OT训练每次20min,VR治疗包括BioMaster数字OT训练及Flextable数字OT训练每次各15min,共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以判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比单侧传统作业治疗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此技术在临床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方法:选择病程为8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试验组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配合下进行平衡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共训练4周。比较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采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鞋垫记录的睁眼和闭眼静态平衡率,以评估训练的有效性和对照组与试验组间训练效果的差异。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BS及TUG评分和静态平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的训练后与训练前各平衡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较更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可穿戴式智能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技术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且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