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细胞迁移是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对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迁移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与滑膜细胞单培养和共培养的条件下,研究前列腺素E2对此2种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分别进行2种细胞的单培养和Transwell共培养,并用质量浓度10 μg/L的前列腺素E2干预。比较单培养和共培养下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划痕试验检测24 h时细胞的迁移率。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使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迁移率较单培养增高128%和48%。前列腺素E2分别使单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迁移率降低了28%和14%;使共培养下细胞的迁移率较相应的共培养组未处理细胞下降37%和24%。证实,在前列腺素E2的刺激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降低,尤其对共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迁移率的抑制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来源神经元样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培养后的神经元特有分子表达和形态特征。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部分接种于培养瓶内,部分细胞接种在6孔培养板内。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变化。RT-PCR方法检测MNCs培养前后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NF-M及MAF2 mRNA的表达,培养14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培养前脐血MNCs胞体小呈圆形,神经干,前体细胞特异性抗体nestin阳性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抗体MAP2和NF-M阳性细胞散在分布,阳性率分别为1.5%、3.4%和2.5%。培养14d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一些有多个粗长突起的细胞群,相邻细胞突起连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AP2、NF-M染色阳性细胞成片状分布,阳性率分别为27.6%和21.7%。RT-PCR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nestin、NF-M及MAP2基因表达呈阳性,培养14d后上述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脐血细胞中可能沉寂有神经(干)前体细胞,经体外培养后能分化为具有一定形态的类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嗅成鞘细胞条件培养基(OECCM)对PC12细胞促分化作用及其对-OH自由基损伤分化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培养和纯化嗅成鞘细胞,收集其培养上清作为OECCM,然后用其培养PC12细胞,培养3 d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βtubul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在同一批细胞中加入100μmol/L FeSO4和50μmol/L H2O2作用20 min,再用OECCM继续培养48 h,然后进行MTT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和存活细胞计数。结果用OECCM培养的PC12细胞长有突起,形态酷似神经元,并且-βtubul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而对照组细胞在同样培养时间里,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βtubulin染色呈阴性。用FeSO4和H2O2产生的-OH自由基对分化后的PC12细胞进行损伤,发现继续用OECCM培养后,反映细胞活性的A值为0.346 5±0.032,对照组0.201 8±0.034(P<0.01);同时两组细胞存活数目的百分比分别为:实验组为(56.7±5.9)%,对照组为(23.8±7.4)%(P<0.01)。结论嗅成鞘细胞可以分泌有促PC12细胞分化作用的分子和对分化后的细胞在损伤时有保护作用的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与ESAT-6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是否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尼龙毛柱法分离获得T细胞。将T细胞分别用卡介苗与ESAT-6刺激扩增γδT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γδT细胞,并检测其抗原提呈细胞表型。PBMC用贴壁法制备单核细胞后,诱导培养分化为成熟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成熟程度。T细胞用CFSE标记后分别按四种方法培养:①与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抗原(Mtb-Sag)共同培养;②与Mtb-Sag孵育2小时后的卡介苗激活的γδT细胞共同培养;③与Mtb-Sag孵育2小时后的ESAT-6激活的γδT细胞共同培养;④与Mtb-Sag孵育2小时后的成熟DC细胞共同培养;培养后检测T细胞及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卡介苗与ESAT-6激活的γδT细胞CD80、CD86、HLA-DR的表达水平都增加,且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卡介苗与ESAT-6激活的γδT细胞培养组的T细胞增殖总数及CD4+T细胞的增殖有所增加;而后者显著高于前者,与成熟DC细胞培养组的增殖情况相似。结论:用卡介苗与ESAT-6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都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表型和抗原提呈作用;但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的最佳体外扩增培养条件。方法取健康产妇分娩后脐带,用胶原酶Ⅰ消化后得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传代培养时则分别采用RPMI-1640培养基和EGM-2培养基,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状态,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生长周期,对比培养效果。结果 EGM-2组内皮细胞生长良好,2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可达90%。EGM-2组S期细胞比例为(29.07±1.48)%,RPMI-1640培养基组S期细胞为(17.58±3.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M-2培养基更适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传代扩增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HepG2细胞的低氧习服模型,以探讨细胞低氧习服的机制。 方法: HepG2细胞在1%O2低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正常氧压条件下培养24 h,以此为一个周期,连续低氧处理6个周期,期间以MTT法、透射电镜观察法、Northern杂交检测细胞达到低氧习服后,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内EPO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HepG2细胞在1%O2低氧条件下培养48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超微结构受到损伤;而经过6周期的间断低氧处理后,再低氧48 h,细胞的增殖能力恢复到常氧对照组水平,提示细胞耐氧能力明显升高,细胞的形态、胞浆突起数量、线粒体数目和结构都接近于常氧对照组水平。急性低氧能够引起HepG2细胞内EPO基因表达增强,而低氧习服的HepG2细胞再低氧48 h,EPO基因表达量接近到常氧对照细胞水平。 结论: HepG2细胞经过6个周期低氧处理后,细胞耐低氧能力增强,急性低氧促进EPO基因表达的作用受到抑制,细胞达到低氧习服状态。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人LO2肝细胞系,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LO2细胞;模型组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作用LO2细胞4 h;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50 mg/L 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处理LO2细胞24 h,再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4 h后处理细胞。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LO2细胞经100 mmol/L过氧化氢作用4 h后,LO2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P < 0.0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 < 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 < 0.01)。给予质量浓度50 mg/L 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4 h,LO2细胞的凋亡被显著抑制(P < 0.01),说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增加LO2细胞Bcl-2的表达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LO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L-2刺激后肺结核患者CD3+CD56+NKT细胞活化的规律和增殖情况。方法: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IL-2刺激和培养不同时间,采用多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T细胞的CD69的表达率以及培养前后NK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的比率在刺激培养前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经IL-2刺激0、8、16、40和64 h后,患者组和正常组NK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但患者组NKT细胞的CD69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培养14 d后,患者组NKT细胞的数量扩增(108.69±59.22)倍,正常组NKT细胞的数量扩增(246.26±134.06)倍,明显高于患者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在IL-2刺激后表现为高度活化和低增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激发型CD28单抗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激发型CD2 8单抗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在表达CD2 8分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 6 6和XG 1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 10 μg/ml的激发型CD2 8单抗 ,逐日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状况。结果显示 ,在加入激发型CD2 8单抗后 2 4h即可见细胞聚集且逐渐加剧 ,细胞的立体感和折光性逐渐减弱 ,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抑制 ,台盼蓝着色阳性率增加 ;凝胶电泳的结果表明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出现降解的DNA条带 ;透射电镜分析的结果显示 ,加入激发型CD2 8单抗培养 2 4~ 4 8h ,30 %以上的细胞出现核质边聚的凋亡早期的病理性改变 ,培养 72h后 ,5 0 %以上的细胞出现空泡及凋亡小体。提示激发型CD2 8单抗具有诱导表达CD2 8分子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PC12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PS(200 μg/L)刺激培养的PC12细胞(0.5、1、2、4 h)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别检测0.5、1、2、4 h各时间点COX-2的免疫反应活性,进一步选择COX-2免疫反应活性表达最高时间点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在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中,细胞无或呈浅棕黄色染色;LPS刺激培养的PC12细胞后,0.5 h检测到COX-2的免疫反应活性,1 h后免疫反应活性增强,2 h时达到高峰,4 h时开始降低;Western blot结果分析COX-2免疫反应活性的最高点(2 h),与对照组相比较,经LPS刺激2 h,PC12细胞COX-2 Western blot分析的阳性信号明显增强(P<0.01).结论:LPS可诱导培养的PC12细胞中COX-2一过性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培养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法:取12例AM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后接种于96孔板,加入组合细胞因子,诱导AML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C)生成,培养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在7天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学表型.培养第7天时将组合细胞因子培养液换为高IL-2因子培养液,促进抗AML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生长,培养4~5周后测定T细胞表型,并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进行T细胞杀伤活性测定.结果:AML细胞经组合细胞因子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而且CD80、CD86和HLA-DR较培养前明显上调(P<0.01);高IL-2因子培养液培养4~5周后,82.5%的培养孔内CD3+T细胞占孔内细胞总数99%以上;LDH释放法进行T细胞杀伤试验表明培养出的T细胞对自体AML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异体AML细胞杀伤力弱.结论:在体外可以成功诱导出抗AML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且培养出的T细胞对自体A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RNA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培养6 0d ,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RNA。结果 HepG2 在感染后第2~30天,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 ;负链RNA在感染后第3~30天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在第31~6 0天仍可间断检出HCVRNA正、负链,但检出率逐渐降低。HepG2 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 细胞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HepG2 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对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TREM2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进行原代培养,将培养至10 d的混合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出小胶质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和1、2、4、6、8、10μmol/L NF-κB抑制剂(PDTC)组。继续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存活率筛选适宜PDTC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胶质细胞TREM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给予NF-κB抑制剂后,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TREM2的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加小胶质细胞TREM2的表达,进而可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王海萍  张雷  陈炜  吕洋  尹青  张金平 《解剖学报》2011,42(5):630-634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P19细胞形成细胞聚集体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P19细胞接种于铺有0.5%软琼脂的培养皿中,BMP-2诱导悬浮培养4d形成细胞聚集体,将细胞聚集体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至19d.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经BMP-2诱导悬浮培养24h后即可见多个悬浮的细胞团形成,至第4天形成细胞聚集体/类胚体(Ebs).将Ebs再用生长培养基黏附培养后,可见位于Ebs中央的细胞密集、颜色较深,为Ebs的内核.Ebs贴壁生长后 8h,细胞由Ebs边缘逐渐爬出,在周边形成单层的生长晕,中央细胞多层排列,增殖速度较快,细胞体积较小,具有高核质比,为未分化细胞.培养至11d后,细胞生长晕中一些细胞变形,胞体伸长,体积增大,呈放射状排列.培养至第19天,Ebs边缘生长晕中变形的细胞表达α-横放肌肌动蛋白和c-TnT蛋白.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C-Tn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并且呈共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分化细胞呈杆状,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器丰富,并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结论 BMP-2暴露结合悬浮培养可以诱导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胚胎中脑祖细胞(MPC)体外培养获得高纯度的多巴胺神经元培养体系.方法:取自E12鼠胚中脑腹侧的MPC悬液在添加bFGF的DMEM/F12/N2/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培养液中扩增培养,5 d后停用bFGF,促进细胞分化,4 d后通过Neurobasal/阿糖胞苷(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获得纯神经元,使用TH鉴定细胞,计数细胞比例和纯度,β-tubulin III鉴定成熟神经元,并计数细胞比例和纯度.结果:在添加了bFGF 20 μg/L的DMEM/F12/N2/AA-2P培养液中MPC增殖良好,体外培养7 d后细胞数量扩增到培养前的(16.54±1.25)倍;使用Neurobasal/阿糖胞苷后胶质细胞受抑制,神经元占94%以上,其中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比例约(35.56±4.13)% .结论:E12鼠胚MPC原代培养合并使用阿糖胞苷是获取高纯度DA能神经元培养体系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 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 培养HepG2 细胞传至6孔板中,2 4h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实验开始后HepG2 细胞继续孵育2 4h ,而后用0 0 1mol LPBS清洗8次后加入2 %DMEM培养液。收集PBS第8次洗液,收集PBS洗后每隔12h各孔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的HBVDNA。结果 感染组在PBS洗后1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PCR检测显示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HBVDNA呈阳性,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呈阴性。结论 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HepG2 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巴胺(DA)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DA通过痕量胺相关受体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TAAR1-EAAT2)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经过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对Glu摄取含量的变化,反转录PCR检测TAAR1、EAAT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AAR1、EAAT2蛋白水平;采用TAAR1小干扰RNA(siRNA)和TAAR1质粒转染DA处理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AAT2表达水平并采用Amplex Red谷氨酸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Glu含量。结果 DA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EAAT2水平降低,TAAR1水平增加,培养上清液Glu含量上升。DA处理经TAAR1 siRNA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调EAAT2水平,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减少;DA处理经TAAR1质粒转染后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则EAAT2降低,培养上清液中Glu的含量增加。结论 DA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TAAR1-EAAT2信号通路,减弱细胞Glu摄取能力,引起细胞外Glu蓄积,从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鼠睾丸组织经研磨制成细胞悬浮液,按常规法分别培养4、24、48、和72小时后制片,统计出生精细胞中终变期、中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数,并与未经培养组(对照组1)及活体内注射秋水仙素后取材制片组(对照组2相比较。结果表明:经4、24小时培养的分裂指数分别为0.44±0.15、1.16±0.52,比对照组1(0.16±0.05)有明显升高;培养4小时组与对照组2(0.42±0.16)相近,但培养24小时组则高于对照组2(P<0.05)。本实验证实:小鼠睾丸细胞在体外经4—24小时的培养,也可达到增加可供染色体分析细胞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τ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 mRNA的表达。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H-DMEM培养瓶内。以不加任何生长因子的培养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加入细胞因子EGF+bFGF、bFGF、EGF,终浓度均为20 μg/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方法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τ蛋白及MAP2 mRN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τ蛋白及MAP2阳性细胞。结果:培养前,脐血单个核细胞胞体小呈圆形;培养后EGF+bFGF组细胞胞体较大,突起粗而长,EGF组细胞胞体呈梭形,有1-2个长突触,bFGF组细胞胞体较小、有多个细长突起,形似星形细胞,对照组细胞形态类似于bFGF组,但数量较少。RT-PCR检测未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MAP2 mRNA表达阳性而τ蛋白mRNA呈阴性,培养后MAP2 mRNA表达增强,τ蛋白mRNA亦呈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检测MAP2及τ蛋白阳性细胞在EGF+bFGF组、EGF组、bFGF组、对照组分别为33.5%、25.6%、19.6%、14.4%和29.8%、21.4%、15.3%、13.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的神经元特异性分子,经培养和生长因子调控后表达增强,联合使用bFGF、EGF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用高糖处理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DUP-1的水平。HK-2细胞转染VDUP-1小干扰RN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果。高糖条件培养VDUP-1表达下调的HK-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tched 1 (Ptch1)、Smoothened (Smo)、锌指蛋白Gli2和Shh的水平。用外源性Shh处理HK-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tch1、Smo和Gli2的水平。用外源性Shh处理VDUP-1表达下调的HK-2细胞,高糖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高糖处理后,HK-2细胞中VDU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 0. 05)。转染VDUP-1小干扰RNA后,HK-2细胞中VDUP-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P 0. 05)。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高糖处理后HK-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明显升高,TNF-α含量亦明显升高(P 0. 05);下调VDUP-1表达后的HK-2细胞经高糖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也明显降低(P 0. 05)。高糖培养后细胞中Ptch1、Smo、Gli2和Shh的蛋白水平下降,而下调VDUP-1表达部分拮抗高糖对HK-2细胞中Ptch1、Smo、Gli2和Shh表达的影响。外源性Shh可以促进细胞中Ptch1、Smo和Gli2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和分泌TNF-α,与下调VDUP-1共同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论:干扰VDUP-1表达可能通过激活Shh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分泌TNF-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