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九贴联合健儿康膏方对非急性发作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肺脾气虚证患儿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2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发作期肺脾气虚证患儿采用随机数x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给予三九贴联合健儿康膏方;对照组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疗程4周,随访1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发作次数及病情分级,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IgG、IgA、IgM以及IL-2、IL-4、CD4+/CD8+、血清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最终进入数据分析共120例,每组6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53/60)]高于对照组[75.00%(45/60),x2=4.675,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和病情分级均有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IgG、IgA、IgM、IL-2、IL-4、CD4+/CD8+、IFN-γ水平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三九贴联合健儿康膏方可以改善患儿的内分泌及免疫调节,明显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60例,对照组(玉屏风口服液)3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结果: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组间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IgG、IgA均有改善,IgM无改善。结论: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124例。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及膻中穴,进行中药贴敷,于每年三伏、三九天使用,伏九天各3次,每次贴0.5-2h,连续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减少。FVC、FEV1、PEF、FEF均升高;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细胞因子IFN-γ升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124例。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及膻中穴,进行中药贴敷,于每年三伏、三九天使用。伏九天各3次,每次贴0.5~2h,连续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减少。FVC、FEVl、PEF、FEF均升高;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IFN-7升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阙、关元穴温和灸防治脑瘫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温和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感染急性期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温和灸组采用温和灸神阙、关元穴,对照组静脉滴注西药丙种球蛋白,疗程3个月。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复发的止咳时间和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温和灸组和对照组感染复发次数分别减少至(2.38±0.64)次和(6.50±0.84)次;温和灸组平均止咳时间、平均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92±1.32)天、(4.66±1.82)天,而对照组分别为(6.48±2.18)天、(7.64±1.44)天,温和灸组效果更佳(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值均升高(P0.05),对照组短期效果好,温和灸组长期效果好。结论神阙、关元穴温和灸配合常规对症治疗防治脑瘫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英  赵相雨 《四川中医》2009,(11):116-117
穴位敷贴疗法,又称天灸疗法,是用中药贴于穴位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我们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运用穴位敷贴疗法于“三伏、数九”时节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丁凌  张琳  冮顺奎 《光明中医》2014,(10):2162-2163
冰火两重灸是一类复合灸法。如冷灸、温热灸同用;三伏灸、三九灸同用;三伏贴、三九贴同用;三伏贴、三九灸同用。该项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运用多年,其临床疗效可观,并且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3例,分别给予四君子汤口服和肌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IgG、IgA、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患儿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血清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疗效较好(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够增强反复感冒患儿的免疫功能,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味温里散贴脐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营卫不和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玉屏风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味温里散贴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3月内患儿复诊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6%,优于对照组的76. 6%(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G、IgM、IgA、C4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P 0. 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四味温里散贴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不和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冷灸”或“敷帖发泡”。笔者近20年来运用“三伏灸”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进行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近几年通过运用“三伏灸”配合“三九灸”治疗,其效果相得益彰,疗效明显提高。现就近几年运用“三伏灸”配合“三九灸”治疗喘证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时间因素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时间因素在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将7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伏组(30例)、三九组(21例)和日常组(20例),穴取大椎、肺俞等,采用隔姜灸加中药贴敷。三伏组在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灸贴1次;三九组在冬季一九、二九、三九各灸贴1次;日常组在除三伏、三九以外的时间灸贴,每隔10天1次,共3次。观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结果:三伏组、三九组、日常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61.9%(13/21)、65.0%(13/2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存质量及血清IL-13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血清IL-13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贴敷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疗法中占主导因素的是药物及经穴,时间因素似乎影响不大,适宜全年开展。  相似文献   

12.
王红  王鑫  夏令琼  谌朝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87-1488
目的探讨天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58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于三伏和三九天共6次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天灸治疗,并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逐渐增加,天灸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也相应升高。结论三伏三九天灸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方素清 《中医药学刊》2010,(10):2239-224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根据所患疾病及咽试子培养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4.0%、4.0%,2组比较,差异显著。玉屏风散可以明显提高IgG、IgM的水平,并能调整机体T细胞亚群的含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玉屏风散能够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四季均易发生,是长期困扰医生、家长及患儿的临床常见病,病情反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1]。2011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三九”期间,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芪参补气胶囊治疗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芪参补气胶囊治疗,均为3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WBC、N(%)、IgA、IgG、补体C3、CD4、CD8、CD4/CD8、TNF-α、IL-6、IL-8,以及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且随访至开始治疗后的12个月。结果:2组患者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年度呼吸道感染次数更低(P<0.05),其中对有吸烟史,伴慢性咽炎,伴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5)。2组患者CD4/CD8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IgA、IgG、补体C3水平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胶囊治疗成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同时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系统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三九贴是指于“三九天”中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制成膏药贴敷于相应穴位上,以达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目的的贴敷疗法.三九贴对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鼻炎、肺气肿、免疫功能低下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从三九贴的源流、作用机理、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与三伏贴的关系、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124例.取双侧定喘、肺俞、膏盲及膻中穴,进行中药贴敷,于每年三伏、三九天使用,伏九天各3次,每次贴0.5~2h,连续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减少.FVC、FEV1、PEF、FEF均升高;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IFN-γ升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梅  张文艺  李道睿  王建国 《陕西中医》2007,28(10):1343-134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IFN-γ、IL-4、IgG、IgA、IgM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8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肺脾气虚型、痰湿瘀阻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肺肾阴虚型,并作相关测定。结果:本组患者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CD3、CD4、CD4/CD8、IFN-γ明显减少(P<0.001),而IL-4明显增多(P<0.001)。CD8、IgG、IgA、IgM无明显改变(P>0.05)。各证型组之间比较,按照气滞血瘀型、肺脾气虚型、痰湿瘀阻型、气阴两虚型的顺序,CD4、CD4/CD8、IFN-γ依次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0.01);而CD8、IL-4依次增多(P值分别为<0.05,<0.01)。CD3、IgG、IgA、IgM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6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热敏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伏节气推拿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均有上升;试验组IgG上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伏节气推拿联合热敏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颈髓损伤术后患者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髓损伤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益气活血汤剂及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补体C3、补体C4,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 d后,观察组CD3+、CD4+、NK细胞、IgG、IgA、IgM、C4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CD3+、CD4+、CD8+、NK细胞、IgG、IgA、IgM、C3、C4,以及对照组CD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