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和HIV感染状况。方法对400名靖江船厂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进行调查,并采集5mL血液进行HIV和梅毒检测。结果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6.0%。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的占17.5%,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44.4%;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9.4%,其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13.9%,最近1年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有11人,占2.75%。ELISA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4例,检出率为3.50%,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靖江市船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曾素清  黄融融  郭寒蕾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52-1254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内企业外来人口艾滋病相关的基本信息,探索外来人口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相关服务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选择金山区某企业外来务工人员310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下占68.4%)的一个群体,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艾滋病是种什么疾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9.4%,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哪些行为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8.7%和31.0%。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在艾滋病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外出农民工的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春节期间回家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结果 2006名农民工中,97.41%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29.21%,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11.57%,不安全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检出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5‰.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对他们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防止艾滋病向农村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抽取不同行业年龄在15~65岁人员为调查对象。结果共调查798人,以青壮年、男性、已婚、初中学历为主,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超过70%,但是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低仅为57.64%;最近1年22.56%有过婚外和商业性性行为,婚外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仅为14.29%,商业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20.39%,11人(1.38%)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接受免费安全套的占22.93%(183/798),接受艾滋病性病免费宣传材料的占36.72%(293/79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是艾滋病知识的薄弱人群,应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减少高危性行为,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转变不良行为,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危险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部沿海某市18-60岁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的信息,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1190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全部回答正确的占71.9%。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全部回答正确的分别占18.2%和7.1%,所有问题均能正确回答的仅占2.5%。在有过性经历者中,非婚性行为者占41.7%,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11.4%。在与固定性伴和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2.9%和46.7%。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确知晓传播途径与文化程度和有性经历有关。无论与固定性伴,还是商业性性伴,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均与正确知晓传播途径有关。1125名工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同时需要加强对该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新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日至2月10日,随机抽取8个乡镇中的40个村,每村抽取外出打工超过3个月以上的返乡人员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4 18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85%,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5.1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0.25%;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为36.55%;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和电视,占81.40%,其次是朋友占33.33%;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占16.26%,其中有17.79%的人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检测4 24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大新县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存在误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斗门区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为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流动人口人群哨点监测(健康调查问卷)》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823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3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18.51%,从未使用的占46.52%;与性服务人群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1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51.22%,从未使用的占14.63%;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135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44%,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6.30%。有10人曾有吸毒行为,1人注射吸毒,未与他人共用针具。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促进流动人口性观念转变和安全性行为的建立对于预防艾滋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部队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788名官兵,以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调查新兵与学员分别为552人和236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等。结果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知识总分为(10.86±2.41)分,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在90.00%以上,对非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80.00%,对艾滋病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0.13%;拒绝交易性行为得分为(4.32±0.84)分,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得分为(19.03±4.53)分;人伍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1.21%,交易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19%、3.54%,每次性行为中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3.06%。结论官兵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应加强新兵HIV检测,解决窗口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外出务工人员454人,利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结果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43.6%~68.6%,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MDS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的知晓率只有19.3%;93.1%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仅有48.1%的人表示同情并愿意给予艾滋病患者帮助;21.6%的人有婚前性行为,71.0%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建筑农民工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主城区3个区建筑农民工,由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等。结果:共调查1 243人,8个HIV/AIDS防治知识问题中回答正确占33.95%~80.13%,全部回答正确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12%;10种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中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电视53.50%、广播37.01%、宣传材料31.62%;最近1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关系每周≥1次占44.2%,最近1年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44.0%;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占14.9%,其中使用安全套的占21.1%;7.9%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占58.2%;性疾病感染人数为75人(6.03%),3个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HIV/AIDS防治知识全面掌握率较低,存在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止艾滋病疫情输入、蔓延。[方法]2008年,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多部门参与模式探讨"项目,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研究。[结果]活动实施前与实施1年后各调查75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0.07%、87.77%(P〈0.01);艾滋病态度、行为正确率,实施前为37.53%,实施后为64.2%(P〈0.01)。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咨询检测,实施前的1年为226人;实施期间的1年为502人,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期间主动检测108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例(外地到本地打工人员)。[结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施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工地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为53.66%,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相对较差,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医生咨询,同伴教育,报刊杂志,分别为68.15%,43.25%,41.15%,33.1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仅占16.54%,且有4.5%存在商业性行为。影响农民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结论]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其中少数人的高危行为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知信行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两工厂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工厂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和深入研究的线索。方法:横断面现况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深圳南山区马家龙工业区两家工厂251名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信息。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6.6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晓率(56.00%)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37.30%);18.33%的调查对象同情通过性途径和吸毒途径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者,正向态度率最低;65.74%认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应该享有教育和就业的权利,正向态度率最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群和未知晓人群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率(28.21%、3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方法和非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需要重点宣传。歧视态度仍然普遍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中。深入了解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可借鉴其他研究方法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缪小兰  张轩  成浩  季亚勇  何恩奇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10-1813
目的了解无锡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现状,为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建筑工人、企业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和劳务市场寻工人员中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检测,分析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感染情况。结果在1 703份有效问卷中,该省外市流动人口占37.1%,外省的占62.9%。在调查的8个艾滋病预防知识中,总知晓率为67.8%。知晓率企业工人高于建筑工人、劳务市场寻工人员和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男性高于女性,初中及以上学历高于小学和文盲,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在一起工作仅占29.01%;未婚者中有过性行为经历的占16.1%,承认过去1年内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侣的占3.9%,男性被调查者中承认最近1年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占6.0%。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书籍、广播和免费宣传材料;调查对象中有80.4%的人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的外展干预服务,有41.3%接受过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抗体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24%,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0.06%。结论无锡市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知晓率低,相关行为率高,歧视态度普遍,需加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能力,促进健康行为,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分析两者关系,为有效开展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建筑工地,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结果调查的818名建筑工地农民工以18~25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38.3%~91.3%之间,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认同率在27.0%~66.6%。结论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对艾滋病的歧视严重影响各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和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佘冬梅  姚秋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6-1618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行为、相关态度和需求,以及在4年里发生的变化,为防治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对随州市农村居民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经EpiData 3.02进行录入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州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和经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到2010年基本上均提高到90%左右;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亦有所提高,其中对使用安全套是否有保护作用的知晓率从52.23%提高到92.64%,对忠于性伴侣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知晓率从76.89%提高到91.4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与正常人群无区别的知晓率从45.24%提高到80.62%;2010年有78.10%的居民愿意与感染了HIV的熟人继续交往;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资料、电视和报刊书籍。结论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提高农村居民的防治知识和保护意识,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务工人员艾滋病毒和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务工人员HIV、梅毒的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233人接受了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0.3%、1.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性别、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这些地区务工人员的HIV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进一步传播HIV的风险,应加强对他们的预防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宁区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为有效地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长宁区一个建筑工地,所有务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了解。结果 艾滋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40%,知晓程度较高的人群为男性(OR=2.92,95%CI:1.73~4.93)、“有配偶/性伴”(OR=3.19,95%CI:2.08~4.90)、“四川户籍”(与“浙江户籍”相比,OR=2.03,95%CI:1.14~3.59),知晓程度较低的人群为“31~岁”年龄组(与“51~岁”年龄组相比,OR=0.47,95%CI:0.23~0.97)、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的人群(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OR小学及以下=0.50,95%CI:0.27~0.91;OR初中=0.36,95%CI:0.21~0.61)。对艾滋病的经性、血液、共用针具和母婴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16%,88.02%,80.35%和68.49%;对“蚊虫叮咬”、“共用牙刷、剃须刀”,“一起吃饭”和“共用游泳池、浴缸”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非传播途径存在一定误区,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0.81%,51.05%,59.77%和43.95%。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55.70%的对象不愿意和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62.33%的对象对艾滋病患者感到恐惧,不同知识知晓程度对患者的歧视程度不同(P<0.05)。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对日常生活接触的非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提高知晓率,降低歧视。  相似文献   

19.
刘晓静 《中国校医》2014,28(10):740-741
目的为了解泉山区农民工艾滋病与梅毒感染状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有关行为和可能的感染途径;尽快发现感染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关怀等综合措施,防止艾滋病疫情在本区传播和蔓延。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大中型工地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进行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调查检测的220名农民工中,未发现HIV阳性者,梅毒ELISA初筛结果阳性2例,梅毒的感染率0.91%,梅毒RPR/TRUST复检结果阳性0例。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1.82%,但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回答正确率仅为26.82%。结论建筑业农民工因其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点人群,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缺乏,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