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部肿块22例X线、CT和MRI诊断分析许建华张强中国一拖集团(洛阳)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洛阳471003关键词胸部肿块;X线;CT;MRI;诊断作者回顾性分析22例胸部肿块的X线、CT、MRI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探讨X线、CT和MRI对于诊断胸部肿块的价...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MRI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丁卫祥,周小平,沈卉君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CT/MRI室蒋令,王腊芳随着CT及MRI技术应用于临床,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infarct)已由病理诊断变成了临床诊断。本文对50例腔隙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低场强MRI与CT影像的对比分析李可南朱培武王瑞琳河南省电力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原发性肝癌;MRI;CT;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通过对40例原发性肝癌病例的MRI及CT检查,比较低场强MRI与CT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  相似文献   

4.
肝胆胰影像诊断进展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延 《当代医学》2000,6(4):26-29,32
近年来,肝胆胰影像技术迅速发展。螺旋CT,CT血管造影,CT和MRI动态增强,MR胰胆管造影(MRCP)以及CT和MR导引下穿刺活检等,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应用日益广泛,已确定了它们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位置。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型造影剂研制成功,早期病变的检出能力将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68例(80眼)眼外伤的X线平片、B超、CT和MRI资料,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80只伤眼中57眼合并眼部异物,在合并的69枚眼眶部异物中非磁性异物65枚,磁性异物4枚。X线平片、B超、CT和MRI对69枚异物(眼球内48枚,眼球壁13枚,球后6枚,眼睑2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9%、74%、91%和90%。6枚球壁和邻近球壁异物X线平片定位错误。MRI诊断伤后10~62d眼内出血13眼,B超诊断4眼,CT未诊断1眼。B超诊断玻璃体混浊58眼,MRI和CT分别诊断33眼和11眼。40眼外伤性白内障经B超、CT和MRI分别诊断20眼、21眼和18眼。CT和MRI诊断2例球后脓肿,而B超未能诊断。CT诊断4例眼眶骨折,X线平片和MRI各诊断2例。结果提示:CT和MRI是检出眶内异物的最有效方法,B超主要适用于眼内和眼球壁异物的诊断;MRI可检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和较小铁异物;MRI诊断眼内亚急性和慢性期出血优于CT和B超;CT诊断眶壁骨折优于MRI和X线平片;B超诊断玻璃体混浊优于CT和MRI  相似文献   

6.
董俭  黄梦熊 《宁波医学》1998,10(4):160-161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6例初诊为SAH的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原发性SAH,CT的确诊率为76.5%,MRI的确诊率为0。CT诊断发生SAH43例。结合MRI检查,诊断继发性SAH45例。结论 CT能快速确诊SAH,又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若CT阴性者不能排除SAH,需作MRI检查。MRI对原发  相似文献   

7.
报道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和MRI所见,观察到腰椎间盘膨隆和间盘疝的CT和MRI表现及其所引起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钙化,真空征等伴地CT和MRI诊断结果分析对比,重点讨论了二者在腰椎间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小脑梗塞的临床CTMRI——附13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孙玉衡,刘立新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放射科顾翔以往小脑梗塞在临床很难诊断,头颅CT、核磁共振(MRI)的应用,使其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总结了13例小脑梗塞的临床、CT、...  相似文献   

9.
用CT和MRI检查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22例,结果:CT检查的阳性率为227%,MRI检查的阳性率为100%,笔者对用CT与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脑梗塞的临床CT与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CT、MRI间的相关性以及CT、MRI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经CT、MRI证实的小脑梗塞,从其病因、临床特点、CT、MRI有无特征性改变、临床分型及治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搴主要原因。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结论 轻症小脑梗塞预后较好;对重症小脑梗塞,应加强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应尽早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1.
CT及MRⅠ对不同类型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汪丽娅龚洪翰汪热华(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南昌330006)支气管肺癌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过去常用胸部平片及体层摄影来诊断。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的正确率。笔者收集了199...  相似文献   

12.
影像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胸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导引方法包括CT、MRI、B超和X线透视。CT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位置、病灶内坏死空洞区以及与血管等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 ,亦可精确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和深度 ,避免损伤血管、神经[1] 。近年来介入器械的改进及介入技术的创新 ,CT导引下胸部活检已成为广为接受的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1 介入器械的改进1 1 CT透视的应用CT有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不能用B超和X线透视引导的胸部病变均可在CT引导下活检 ,但传统CT不能提供实时图像 ,获得单一图像需要 3s…  相似文献   

13.
应用MRI、CT影像学技术,对1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①MRI和CT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抗癫痫药物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②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症状与MRI、CT提示的多发性硬化结节的部位、大小和数量有明显的关系。病灶部位广泛,累及大脑皮层、额叶者癫痫发作较重伴智能减退,而范围小、数量少者引起的癫痫发作,多易药物控制,预后较好。③癫痫发作而影像学未见异常表明其还可能与癫痫遗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疾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任宝瑞综述陈巨坤审校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通常依靠临床、超声和核素检查,本文中着重综述CT和MRI方面的应用。1应用价值1.1CT对甲状腺病变诊断优点和不足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弥漫性和局限性病...  相似文献   

15.
肺癌的磁共振诊断王峻,郑英,谢维娜,聂利平(第二附属医院磁共振室)肺癌的X线及CT扫描诊断技术已经成熟,磁共振成像(MRI)做为一种新的影像检查手段显示了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就24例肺癌的MRI诊断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1资料...  相似文献   

16.
CT与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郑广顺1赵焕铎(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颅脑损伤;磁共振成像;CT笔者总结49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MRI特点,并与CT相对比,探讨CT和MRI诊断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垂体微腺瘤的MRI、CT诊断解放军第202医院(110003)黄国辉,向阳广州南方医院陈龙华,戚官迅,何炬斌随着CT临床应用逐渐普及,MRI进入临床,在垂体微腺瘤的影像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评价它们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各自表现及优势。1临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68例经CT或MRI等诊断的大脑后动脉梗塞(PCAI)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所见。并对比分析了其相关关系。视野缺损伴记忆缺失综合征与PCAI的主要临床特征。CT、MRI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脑实质结构,MRI对深部白质及幕下病变的分辨率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明确纵隔胸腺肿瘤的X线、CT、MRI影像特征,以提高正确诊断率。纵隔胸腺肿瘤50例均拍胸部正侧位片,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5例。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密度等。结果显示:X线阳性46例,余4例由CT或MRI发现;病变位于前纵隔43例,中、后纵隔7例;圆形和椭圆形44例,多球状2例,不规则形4例;密度均匀40例,不均匀6例,其中钙化2例。CT见病灶密度高低不等,CT值为14~36HU。MR信号介于肌肉和脂肪之间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重症肌无力占18%,手术病理证实胸腺瘤26例、胸腺癌19例,胸腺脂肪瘤4例、胸腺脂肪肉瘤1例。结果提示:胸腺肿瘤行X线、CT、MRI检查无论有无临床表现均可明确诊断,但对良恶性的判定较为困难。一般有分叶,与近位组织器官粘连,近位淋巴结增大,多发病灶者均提示为恶性征象。CT和MRI更有利于对肿瘤的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