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转基因中药的发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技术改良中药品种、优化种质资源已逐渐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周期短、定向性和精确性等优点,在改良药用植物、丰富中药资源、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培养高天然药物含量的新型转基因药材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对中药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药(植物)是防治疾病的药材,有别于其他经济作物,不仅存在转基因作物方面的安全问题,还存在药用价值是否改变的问题,所以,解决转基因中药安全性评价问题有利于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动物类中药是中药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其药性峻猛,药效成分不明确。现行动物类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严重制约了动物类中药的发展。生物评价不拘泥于个别成分的作用,以生物效应直接关联药效和安全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高内涵分析等新技术的涌现,从相关靶点、通路或关键生化因子入手,拓展了生物评价方法的领域。生物评价具有药效相关、整体可控等优势,符合中医药质量控制的特点,将成为动物类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鑫  陈万生  张汉明  张磊 《中草药》2015,46(16):2343-2354
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面临资源枯竭、药效物质不明确及质量难以控制等难题。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生物科学工程技术来增加生物制品产量和提高生物制品质量,从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诸多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药用植物品种改良与提升及天然药效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药用植物的深入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谱效关系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于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药效相关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该方法揭示了药效相关峰,阐明了药效活性成分,为探索建立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评价方法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该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有关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工作,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中指纹图谱的建立、药效评价和谱效关系数据处理3个重要部分进行了系统综述,阐明了其关键问题,并作了相应探讨,以期为中药谱效关系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还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8,49(22):5229-5234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多维立体筛选和评价的研究模式,以期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以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面临的缺乏多向药理效应评价方法、难以系统辨析药效物质等瓶颈问题,该文采用系统论、信息论以及协同论等科学方法论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从宏观、介观直至微观的跨尺度科学观察中药化学组成与生物效应相关性的系统研究策略,构建了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辨识方法学及其核心技术,构思了以多模态信息获取为手段、以多源信息融合分析为核心、以交互作用评价为重点的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研究技术体系。根据中药与机体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特点,发展了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辨识核心技术,并简要论述了2个应用研究示例,为破解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瓶颈问题开拓新路,也为中药多模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4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简要展望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在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495-496
探讨了中药生物技术在保护和利用我国濒危中药材资源中的作用,并着重阐述了中药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的创新性应用和植物细胞工程在中药产业化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细胞工程、发醇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4个方面概述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简要展望了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千层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层塔是我国民间一直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和精神分裂等疾病的一味草药.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千层塔分离到石杉碱甲,药理学研究证明它是一种高效、可逆、选择性强的乙酰胆酯酶抑制剂,对老年痴呆症有显著疗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千层塔的药用价值,本综述对干层塔的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成分、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药理作用的中药组分功效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贝叶斯网络研究中药药理作用与其功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网络研究中药补肾、活血等功效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中药组分进行了功效预测.结果: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合理地表达了药理作用与功效关系,并且中药组分的预测结果与原饮片功效基本一致.结论:利用贝叶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决策树算法研究中药药理作用与其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中药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决策树算法研究中药药性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中药组分进行了药性预测。结果: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药或组分中药的药性预测。结论:用决策树模型对组分中药药性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出组分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为组分中药药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的可行性、现实性及意义。方法:中药药性与临床应用具有一致性、中药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具有一致性,中药药性、临床及药理作用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可建立药性理论与药理作用的相互联系。结果:不仅可建立单独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也可建立几种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结论: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及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实施基因工程 培养传统型中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中医药教育经历了50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全面总结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教育50年经验和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对开设七年制传统型中医方向、实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因工程进行了总结,全面探讨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并分析了传统型中医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一种方法,很多发酵后的药物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药用真菌既是中药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药用真菌发酵中药及复方的可行性,以期能进一步推广这种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及复方配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对应关系,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查阅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收集、整理书中547味中药、335种功效及86种药理作用信息,借助Acce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单一功效、药理作用出现的频次及频率,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另以清热、抗细菌作用为例进行了功效-药理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47味中药共有335种功效、86种药理作用,其中出现最多的功效为"清热",频次为130次,频率为0.24;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理作用为"抗炎作用",频次为191次,频率为0.35;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最多频次的为清热-抗细菌作用,频次为75次,频率为0.26,同时出现频率最多的泻下-致泻作用,频次为3次,频率为0.30。与清热功效共同出现的药理作用共有52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与抗细菌作用共同出现的功效共有161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