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Ⅵ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0例,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切面,室壁均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3个节段;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3个短轴切面水平节段,分别测量缺血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ε)和应变率(SR)。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各室壁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Vs依次递增(P<0.05);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近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二尖瓣水平径向Vs、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降低(P<0.05)。血供正常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冠心病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QCA)正常患者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对照组心肌的背向散射周期变异幅度(CVIB)、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标化CVIB(CVIB%)值.测量CAD患者PCI术前1周内,术后2周、3月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EF)及IBS参数(CVIB、CVIB%及AII%),分析存活节段、坏死节段IBS参数的变化.结果 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与对照组心肌的IBS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2周、3月EF、WMS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与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PCI术前IBS值与术后2周、术后3月相比,CVIB、CVIB%术后明显升高(P<0.01),而AII%显著减小(P<0.01),术后2周与术后3月相比,CVIB、AII%、CVIB%无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术前、术后2周、3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心尖切面所测CVIB、AII%、CVIB%值能够敏感、客观地评价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长轴各节段心肌及整体心肌二维应变的变化,评价其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情况及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分别收集30例CHF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心尖二腔切面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图像.应用GE Echo PAC PC SW-Only软件分析图...  相似文献   

4.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1,(36):7675-767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的病例应用组织速度显像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的图像,获得QTV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测量左室14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正常组各节段的峰值速度为标准,冠心病组各节段峰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QTVI技术能有效地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组织声学密度(AD)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分析30例健康儿童左室壁各节段,3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和无异常节段不同时期的平均图像强度(AII)和周期性变化幅度(PPI)值,部分患儿做了单光子发射计算器断层摄片术(SPECT)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与组织多普勒成像(DTI)进行对照。结果:30例正常儿童心室壁AD值随心动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比较左室各壁同一节段间隔数天的AII值和PP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3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室壁运动减弱节段在急性期异常状态时AD值与恢复期正常状态后AD值对比,异常状态下AII值显著高于恢复状态的AII值(T=3.12,P<0.05),PPI值无显著差异(T=1.12,P>0.05),而急性期室壁运动无异常的节段不同时期对比,AII值与PP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SPECT心肌显像所见室壁异常区域与DTI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具有高度相关性(χ2c=43.3,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组织多普勒显示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AD特征与运动状态恢复后的显著不同,结合组织多普勒检查,AD动态分析对炎性心肌具有组织识别和转归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组30例,冠心病组30例,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室各室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统计两组左室各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定量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比较各组左室壁各节段TCEC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SRS、SRE、SRA明显降低(P<0.05),PSS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延长(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SRI)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足月儿和30例早产儿有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表现,通过标准心尖左室四腔观、两腔观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Vs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足月儿左室壁各节段Vs高于早产儿。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足月儿左心室心肌运动速度高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收集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和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的二维灰阶图像,测量各节段心肌应变峰值及应变达峰时间,计算达峰时间最大差值及标准差,同时应用实时三平面左室容积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心功能不全组心肌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较对照组降低(P<0.05),达峰时间不一致;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径向不同步指数与LVEF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舒张功能.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依据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与非左室肥厚组(30例),选取健康者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长轴3个切面图像存盘后,运用QLBA 8.1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检测左室长轴18个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应变率(SLs、SrLs),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高血压病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能准确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舒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CS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注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房室沟处是否有CS的扩张,对有CS扩张的患者,注重进行CS长轴及胸骨上窝的探查。结果19例患者CS扩张,内径9 mm ̄36 mm,按照CS引流的血管不同分为2组,引流肺静脉组4例,引流左上腔静脉组15例。结论通过对CS异常的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可作出正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建议将CS长轴切面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扫查切面。  相似文献   

13.
任瑞芳  孟星星  李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165-1167,F0003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PW)、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技术评价肺心病右室心功能。方法:选取3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PW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及A峰。并计算E/A比值。通过三尖瓣上返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TDI于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Em。测量右室侧壁处等容时间(ICT)、舒张时间(IR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心脏运动指数(MPI)。所有测值均进行肺心病组与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①肺心病组患者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流速(E/A)比值下降,肺动脉收缩压增高。②肺心病患者右室侧壁处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Em/Am)比值减低。③肺心病患者右室肌等容时间(ICT+IRT)延长,射血时间(ET)缩短,心脏运动指数(MPI)增加。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W及TDI技术通过检测三尖瓣返流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还可以通过舒张期三尖瓣下血流频谱,TDI技术对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肌运动、心肌运动指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缺血、梗死心肌,比较AD与SPECT所测相应心肌节段灌注缺损值的关系,探讨AD评价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入选住院患者77例,根据病史、心电图、心肌酶、SPECT及冠脉造影分为4组:对照组20例;SPECT阳性缺血组16例;SPECT阴性缺血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比较4组患者AD参数及SPECT灌注缺损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组及梗死组心肌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IBS%)增高,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减低,周期变化延迟时间校正值(N-Delay)延长(P<0.05);SPECT阳性缺血组与SPECT阴性缺血组比较,CVIB、IBS%及N-Delay均无差异(P>0.05);梗死区心肌CVIB与相应节段心肌SPECT灌注缺损值呈负相关。结论:AD可敏感评价缺血、梗死心肌;与静息SPECT在梗死心肌评价中具有良好相关性;是一种无创评价心肌缺血及心肌存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斌  邱峰  商国华 《吉林医学》2010,31(31):5493-549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患者心房组织细胞Kvl.5钾通道的变化。方法:将风心病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SR)、阵发性房颤组(PAF)和慢性房颤组(CAF)。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单个右心耳组织细胞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ultrarapid delayed rectifier current,IKur)的表达。结果:指令电压为+10~+50mV时,慢性房颤组(n=22)IKur密度较窦性心律组(n=25)明显降低。阵发性房颤组(n=23)IKur密度与窦性心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50mV时,电流由窦性心律组(8.98+1.69)PA/pF降为房颤组的(4.17+1.82)PA/pF(P<0.01),降低幅度为(53.6+1.4)%。阵发性房颤组(8.21+1.54)PA/pF与窦性心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kur密度在发生慢性房颤的风心患者心房肌细胞中密度明显下降,提示Kv1.5钾通道的变化与风心病房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纵向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方法连续选择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6例,选择同期正常人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2D-ST1分别测量左心室长轴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e、SRa)及达峰时间(TESR、TASR),并计算左心室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sD、TASB-sD),及任意两节段舒张早期、晚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ESR-Diff、TASB-Diff),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17/18节段的SRe明显减低,6/18节段SRa明显减低,HCM组的TESR-SD、TASR-SD、TESR-Diff明显增大,TASR-Diff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STI是一种准确、定量评价HCM患者寿心窜舒张功能及同步性运动的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HCN4蛋白表达量,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期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非房颤19例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房肌细胞内HCN4蛋白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HCN4基因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别是0.29±0.03和0.13±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中确实存在HCN4基因的表达上调,提示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可能参与了调控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因风湿热致风湿性心脏病患儿根据症状典型与否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27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肌炎26例,发病率为6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χ2=4.513,P〈0.05);对照组多发性关节炎合并心脏炎、心力衰竭、关节痛发病率分别为55.56%、11.1l%和81.4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0.23%、0.0%和53.49%(χ2=4.304、3.879、3.962,均P〈0.05);两组患儿ERS增快发生率与AS0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GAS指标阳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26,P〈0.05),而对照组CoxB阳性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χ2=3.968,P〈0.05),提示临床症状典型患儿CoxB与GAS指标与不典型患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不典型性小儿风湿热的鉴别诊断,重视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云 《医学综述》2013,(19):3641-3642,364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曹县县立医院收治的6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与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扫描,比较两者的分型诊断结果、导管长度及主动脉、肺动脉侧内径等指标.结果 两种切面检查动脉导管未闭的检出率均为100%,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χ2=4.744,P〈0.05),管型、窗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0.020,P>0.05),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的主动脉侧内径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2,P〈0.05),但导管长度及肺动脉侧内径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0.341,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与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扫描均可有效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其中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对于检测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