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硬脑膜建立血管源性头痛清醒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Fos阳性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分布情况,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对清醒大鼠颅内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Fos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布洛芬组,每组给药后50分钟分别给予频率为20Hz、电流为3-5mA和脉宽为0.25ms的电刺激,刺激后给予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在颅内取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制作石蜡切片,利用Image J软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统计。结果:电刺激后盐水组与非甾体类药物组在双侧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Fos蛋白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乙酰氨基酚组与布洛芬组在双侧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Fos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非甾体类抗炎前后在双侧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Fos表达的改变提示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参与了疼痛的传递和表达以及药物对疼痛控制的药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HRP注入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外侧区后,标记细胞出现在下列脑区:前额内侧皮质,额顶运动皮质,额顶体感皮质,扣带前、后皮质,纹状皮质17、18区,颞叶听皮质,下托及海马1、2区:缰核、丘脑室旁核、背内侧核、前背核、束旁下核、未定带,下丘脑前区、背侧区,下丘脑背、腹内侧核,乳头体上核,背、腹侧乳头体前核,下丘脑外侧区: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中缝正中核、黑质网状部,外侧丘系腹侧核及二叠体旁核;兰斑、上橄榄核、第四脑室底灰质、脑桥尾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外侧网状核小细胞部、薄束核及楔束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牙齿移动后Integrin-αm在三叉神经节、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大脑皮层的表达情况,借以了解正畸治疗初期慢性痛的神经传导通路及Integrin-αm在慢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d、2d、3d、4d、5d处死;取双侧三叉神经节、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大脑皮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ntegrin-αm表达情况,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对照组的双侧三叉神经节、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大脑皮层区可见极少量Integrin-αm表达,正畸治疗加力后能诱导Integrin-αm在上述区域的表达,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1~5 d),其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别(P〈0.01)。结论正畸治疗加力后炎性相关因子Integrin-αm在三叉神经节、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大脑皮层表达增加,该作用提示Integrin-αm参与了错牙合矫正初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臂旁核 (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 (VPM)投射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向臂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 ,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 .方法  HRP逆行追踪与生物素葡聚糖胺 (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 ,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结果 将 HRP注入 VPM后 ,在光镜下可见 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e(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将 BDA注入 Vc后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同侧旁外侧核、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对侧丘脑 VPM、丘脑后核和丘脑胶状质核也有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 ,…  相似文献   

5.
后柱核由薄束核、楔束核和外楔核组成。用菜豆白细胞凝集素(PHA-L)倾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纤维投射。结果显示,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外侧区(腹侧部行径皮质脊髓束),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和外楔核;胸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中间区,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内侧部和薄束核外侧部;腰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内侧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大部;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最内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的最内侧部。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投射行径存在明确的定位分布。  相似文献   

6.
1.为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和痛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用实验形态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及猫脊髓上行纤维的行程及投射点。 2.脊髓颈下部半离断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可见到散在的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网状巨细胞核及网状外侧核为最多,延髓中央腹侧核、脑桥网状尾侧核及脑桥网状嘴侧核次之,而延髓中央背侧核、网状小细胞核及旁正中核则较少。 3.在中缝核群中的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以及中缝暗核和中缝脑桥核内,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溃变。 4.于中脑下丘底部、上丘深层以及中央灰质的外侧部,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滑变。 5.在丘脑,脊髓丘脑束可投射至内侧膝状体的内侧部、髓板内核中的束旁核和中央中核,以及丘脑腹后外侧核。 6.本文讨论了痛觉信息和针刺镇痛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以及有可能进行整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造模观察与内脏痛相关核团中C-fos、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内脏感觉传导途径。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假手术b组、胆管注射大肠杆菌组、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组、胆管扩张组、扩张Oddis括约肌组共6组,每组6只,取脊髓、脑干以及间脑作连续切片后,采用HE染色光镜定位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和脊髓不同部位C-fos、NOS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胆管注射大肠杆菌组、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组在脊髓(C5-7、T6-9)后角、薄束核、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孤束核中NO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a组(P<0.05);胆管扩张组脊髓(C5-7、T6-9)后角、薄束核、楔束核、孤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中C-fo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b组(P<0.05);扩张Oddis括约肌组脊髓后角(C5-7)和孤束核中C-fo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b组(P<0.05)。结论:胆囊和胆管引起的疼痛均与脊髓(C5-7、T6-9)后角、薄束核、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孤束核有关,推测由交感和迷走神经双重支配;Oddis括约肌引起的疼痛与孤束核有关,推测由迷走神经传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刺激穴位时的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针灸治疗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穴位组、风池穴和翳风穴组,每组8只。在麻醉状态下针刺20 min2,h后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法显示Fos阳性神经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分别计算相关核团的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果:针刺右侧风池穴后,Fos阳性神经元特异地分布于Sp5C左外侧、右外侧;针刺右侧翳风穴后,Fos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Sp5I左外侧、Sp5I左腹侧;在脑干听觉核团、RMg、ROb、DR等中缝核团亦分布有较多的Fos阳性神经元。结论:刺激风池穴和翳风穴的信号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有主要的传递位点,并能激活脑干听觉核团和中缝核团的神经元。提示针刺风池穴和翳风穴,其传入信号可通过三叉神经系统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生理研究表明,刺激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特别是腹外侧区,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本文中应用Nauta溃变纤维银染法来研究PAG腹外侧区的传出性投射。 实验大鼠,用乌拉坦麻醉,固定在定向仪上,损毁电极由同侧垂直或对侧斜位进入。 结果表明,损毁PAG腹外侧区后,可见溃变纤维分上行和下行两组。上行组纤维可分三组;(1)通过背侧纵束和室周系统可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下丘脑后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与背内侧核;束旁核;丘脑网状核;丘脑外侧核,腹侧核和暖昧带中观察到溃变纤维和终未。此外,溃变纤维沿被盖腹侧区上行,经内侧前脑束到乳头体后核与内侧核;隔内侧核。另外少部分溃变纤维经髓纹至缰内、外侧核;(2)损毁处  相似文献   

10.
以角膜伤害性刺激和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的逆行刺激技术,在三叉神经尾侧脊髓束核内记录到二类反应型式的伤害性神经原和二种潜伏期的逆行反应。电针影响伤害性神经原的活动,同时也抑制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因此,可以把三叉神经尾侧脊髓束核看做为头面部针刺镇痛的初级整合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了大鼠脑干向小脑核的纤维投射。观察到脑干具有HRP标记神经元的核团如下:下橄榄核、外侧网状核、脑桥被盖网状核、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前庭神经脊核、前庭神经内侧核、延髓腹侧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延髓旁正中网状核、中缝桥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舌周核、兰斑核、薄束核、楔束核、楔外核。小脑各核接受脑干核团投射纤维不尽相同,其中以外侧核和间位核接受较多的脑干核团投射纤维,脑干标记核团基本相同,但有投射纤维到小脑顶核的脑干核团较少。本文讨论了橄榄小脑核投射的局部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对慢性脑缺血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钙通道Cav1.3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针刺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通过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方法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大鼠电针刺激大鼠"四白"穴1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钙通道Cav1.3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钙通道Cav1.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神经元凋亡数量为缺血对照组>针刺组>假手术组(P<0.05).电镜下,针刺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内可见有衣小泡出现.结论:针刺大鼠"四白"穴能提高慢性脑缺血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钙通道Cav1.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相的症状及行为表现与脑组织C-fos表达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 min组、1 h组、2 h组、6 h组、24 h组、72 h组、7 d组,共7组,每组6只.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共7组,每组4只.取脑做连续切片后,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定位.采用C-fos免疫组化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C-fos于不同时相在脑膜、脑皮质区及相关核团如尾壳核、苍白球、海马、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小细胞网状核、背侧旁巨细胞核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对照组C-fos在尾壳核、苍白球、海马、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小细胞网状核、背侧旁巨细胞核表达极低;30 min、1 h、2 h、6 h组C-fos表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72 h和7 d组C-fos表达较低,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相C-fos在脑膜、脑皮质区及尾壳核、苍白球、海马、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小细胞网状核、背侧旁巨细胞核中都有表达且表达量随时相改变;(2)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相关症状与不同时相C-fos在脑中表达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Aδ和C类纤维传到脊髓背角,经广泛而弥散的多突触联系再传到丘脑,主要是内侧的束旁核和中央外侧核侧,然后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疼痛。可见脊髓背角和丘脑内侧核群是传递疼痛信息的两个关键部位。针刺对这两个部位的抑制,就能阻滞疼痛信息。本文主要阐述脊髓背角内疼痛的调制。躯体痛觉冲动沿脊神经直接进入脊髓,但内脏的痛觉传入有的先进入交感神经干,并可在交感干中走行好几个节段。形成脊髓旁通路。痛觉冲动由背根进入脊髓后,与胶质细胞突起组成的传导束上升1~6个节段,然后在脊髓灰质后角中终止于第二级神经元。一、脊髓背角痛敏神经元 Rexed根据猫脊髓的组织学研究,将其灰质分为十层。与疼痛性传入冲动有关的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大鼠中枢c-jun基因的表达,了解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C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mg/kg,P1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mg/kg,P3组)、大剂量异丙酚组(150mg/kg,P3组)、断尾刺激组(S1组)、异丙酚作用后断尾刺激组(S2组).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JUN核蛋白,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C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在视上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神经核团.P1、P2、P3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伏核、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膝状体腹下核、背外侧膝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视前腹侧核、弧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海马回嗅觉小岛及乳头状核等核团,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异丙酚剂量正相关.结论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其静脉麻醉作用相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麻醉对大鼠中枢神经核团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大鼠中枢c-jun基因的表达,了解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C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mg/kg,P1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mg/kg,P2组)、大剂量异丙酚组(150mg/kg,P3组)、断尾刺激组(S1组)、异丙酚作用后断尾刺激组(S2组).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JUN核蛋白,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C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在视上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神经核团.P1、P2、P3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伏核、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膝状体腹下核、背外侧膝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视前腹侧核、弧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海马回嗅觉小岛及乳头状核等核团,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异丙酚剂量正相关.结论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其静脉麻醉作用相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和颈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延髓内重叠投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佐庆  李惠民 《医学争鸣》1995,16(4):272-274
作以HRP跨节追踪法研究了三叉神经中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上部颈髓后角的下行投射和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行投射。结果表明: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分别向第1,2,3颈髓后角的腹外侧、中间部及背内侧投射,第2,3颈神经向脊髓后角的广泛区域投射。此外,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也能见到来自上部颈神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CTA)对亮脑啡肽(LE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LEK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并比较建立CTA前后丘脑5个核团内内源性LEK的表达水平。结果CTA组大鼠丘脑外侧背核、丘脑内侧背核外侧部及丘脑腹后内侧核内LEK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CTA的大鼠脑内的LEK表达水平均降低,提示脑内一些核团的LEK表达在CTA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鼠尾部伤害性刺激的电针抑止甩尾反射后观察脑内PPEmRNA的表达与Fos的共存变化。方法成年大鼠,分对照、电流尾部伤害性刺激、颧穴电针镇痛等组作成脑切片经脑啡肽(Enk)mRNA原位杂交,观察基因表达。部分切片再用Fos免疫组化法观察共存。结果伤害性刺激和针刺镇痛后均可在端脑、下丘脑、中脑、脑桥和延脑许多部位见到不少EnkmRNA基因表达神经元,其中额区皮质表达痛组主要在内侧,而镇痛组主要在外侧,蓝斑和PAG背侧部痛组更显著。其他各部则镇痛组更明显;并且孤束核、网状外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延髓头端内侧部表达细胞数镇痛组明显较多,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在EnkmRNA和Fos的共存切片中,总能见到单纯EnkmRNA、单纯Fos和共存神经元的存在。结论针刺和痛刺激均能激活内阿片肽基因表达,但程度上有差异,而刺激组所表达的共存变化可能表明Fos参与EnkmRNA等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