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隔药灸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隔药灸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以观察隔药灸治疗血瘀型KOA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血瘀型KOA患者70例(共98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三七饼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d,1次顿服,连服20d。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综合疗效和远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改善疼痛积分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隔三七饼灸治疗血瘀型KOA疗效确切,综合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防治KOA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
三七合枕清眠安汤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七合枕清眠安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肝郁气滞血瘀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用三七加枕清眠安汤、安神补脑液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阿森斯失眠量表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阿森斯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阿森斯失眠量表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合枕清眠安汤可明显改善肝郁气滞血瘀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与口服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primary knee osseous arthritis,P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血瘀型P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38膝)予以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治疗,对照组30例(36膝)予以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KOO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症状与僵硬度、日常生活、运动和娱乐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积分及总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28/36,P0.05);观察组KOOS各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均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KOOS各维度评分亦有提高(均P0.01),疗程结束后2个月日常活动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运动和娱乐功能维度评分外,余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可明显改善血瘀型PKOA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三七饼灸对佐剂性膝骨性关节炎(KOA)兔软骨细胞及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影响。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50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A组),余42只采用1.6%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佐剂性膝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隔三七饼灸组(C组)、双氯芬酸钠灌胃组(D组)。对C组、D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隔天1次,10次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第1个疗程末、第2疗程末分别检测各组兔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MMP-3、iNOS的含量。第2疗程结束后,各组取患侧关节软骨制作病理切片,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结束2周后,与空白组比较,B组、C组、D组中MMP-3、iNOS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10次后,C组、D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20次后,与模型组比较,C组、D组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隔三七饼灸能明显减轻软骨损伤,抑制细胞增生。结论:隔三七饼灸能有效降低佐剂性膝关节炎模型兔血清、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中MMP-3、iNOS的含量,减轻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68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用热敏灸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总共治疗15次。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热敏灸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均改善,热敏灸组不稳、肿胀症状积分明显升高,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热敏灸组为94.29%,常规针刺组为87.8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KO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患侧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鹤顶、阿是穴,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天灸治疗,隔10d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两组均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天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均有疗效,但温针灸近期疗效更明显,且更安全,两者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傅滟茹  田小平 《河南中医》2014,(7):1402-1403
目的:观察隔盐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采用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隔盐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盐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阀穴隔药灸对过敏性鼻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均治疗6次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评价2组的近期疗效。6月后复查2纽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IgE等指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远期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半年后,2组血清总Ig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4疗程及治疗半年后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治疗半年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宋海云  王魁 《河南中医》2016,(5):888-889
目的:观察隔药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和电针组各56例,隔药灸组采用隔三七饼灸配合超短波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的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结果:隔药灸组愈显率为87.5%,优于电针组的48.2%(P0.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隔药灸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超短波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骨髓水肿(BM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核磁共振(MRI)提示有BME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双柏散外敷,1次/d,连用10d休息2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对照组外用扶他林乳胶剂,3次/d,疗程20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膝关节BME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BME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因药物副作用停药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柏散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骨髓水肿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路  鲍春龄  侯文光  周艳丽  李璟 《河北中医》2010,32(10):1516-151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患者神阙、大赫(双)、足三里(双)3个穴位、5个穴点上施以隔药饼灸,对照组20例施以隔姜灸。2组均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利用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并观察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man指数(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I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DL-C、LDL-C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调整血脂,与隔姜灸相比有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伏灸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运用体针结合伏灸法,以灸中脘、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为主,每日1次,治疗3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次,3次/天,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4周。观察大便性状评分,腹部综合症状等级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随访2月在改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伏灸法能较好的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阙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偏瘫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观察。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阙灸法。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测及安全性评价。结果: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0%、43.3%,有效率分别为96.7%、76.7%,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7%、93.3%,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灸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结果:15次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加微波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腿痛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针灸加微波32例;对照1组:针灸组32例;对照2组:微波组3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1组为65.6%,对照2组为56.3%.观察组与对照1、2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1﹤0.05 )、(P2﹤0.01).两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3﹥0.05).结论:针灸加微波是治疗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元珍 《山西中医》2010,26(7):12-1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6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56例)口服心律平每次150 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4周。结果:心电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室性早搏数目较用药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室性早搏数目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近期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9.
刘宝利  赵静  杨宝友  蔡朕  张胜容 《河北中医》2012,(10):1516-1519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明显上升(P〈0.05),Ccr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gb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虚寒型胃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隔姜灸疗法于神阙、中脘、双足三里穴,均连续治疗10天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虚寒型胃痛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