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一组采用中医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能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失代偿期患者15例,肾功能衰竭期患者16例)和15例正常人的血、尿中的VEGF水平.结果不同阶段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液中的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在肾功能衰竭期,血、尿液中的VEGF水平高于失代偿期P<0.01,P<0.001.尿液中的VEGF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液中的VEGF水平增高,可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的修复增强,保护和维持肾功能有关.肾功能的损害越重,尿液中的VEGF排泌越多,VEGF可作为反映肾功能的一个独特标志.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 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 NO和 NOS含量。结果  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O、NOS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NO、NOS含量低于正常人组 ;3慢性肾功能衰竭 NO、NOS与高血压、血肌酐和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即重度高血压、血肌酐≥ 70 7.2 μmol/L 和病程≥ 5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NO、NOS明显降低。结论 肾功能衰竭时 NO变化具有双向性 ,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何玲  徐优芬 《海南医学》2006,17(9):17-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分别检测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3种神经肽含量,其中20例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肌酐(Scr)186~442umol/L],14例为肾功能衰竭期患者(Scr451~707umol/L),6例为尿毒症期患者(Scr>707umol/L),并设66例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肾功能的恶化,其血浆NPY含量逐渐升高,其血浆NPY升高水平与Scr水平呈正相关.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NT及β-EP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肾功能的恶化其血浆NT及β-EP含量逐渐减少,其血浆NT及β-EP含量变化与Scr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血浆NPY的水平的异常升高及NT、β-EP含量的降低,他们共同参与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并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00%,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74例确诊原发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跟踪随访至少1年,以是否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肾功能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患者中1年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加快肾功能衰竭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确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成为延缓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监测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 ,分析其血压分布规律及肾功能进展情况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35例 ,男 6 5例 ,女 70例。按肾小球滤过率 (GFR)水平分为 3组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组 (代偿组 ) 4 4例 ,平均年龄为 (5 8.3± 19.2 )岁 ,血尿素氮为 (6 .1± 2 .7)mmol/L ,血肌酐为 (94 .9± 31.5 )μmol/…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65-368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症因子、营养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同时期选取我院检查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检测健康人群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d与30d后的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Hb、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变化,并分析相关意义。结果:与正常组人群相比,研究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以及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显著升高,营养指标(TF、PA、AL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腹膜透析治疗1d后,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以及SCR)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H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0d后,炎症因子(CRP、IL-6、TNF-α、IL-8)、营养指标(TF、PA、ALB)、肾功能指标(BUN及SCR)水平进一步降低,Hb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肾功能指标、同时能够影响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B超、腹部平片(KUB)、逆行肾盂造影(RGP)、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取输尿管逆行插管、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等方法解除梗阻,全部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尿素氮(BUN)、肌酐(Cr)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结论 对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早解除梗阻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转归。方法将38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年轻组,比较两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及两组的转归情况。结果老年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以感染为主,心血管病并发次之;而年轻组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主,原发肾小球疾病次之。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因构成有别于年轻人,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的价值。方法:通过彩超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测量及25例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ALOKE SSA—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并计算斑块积分(Crouse)积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彩超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静脉点滴肾康注射液,对照组采用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非透析方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  相似文献   

13.
检测氨甲酰血红蛋白按每克血红蛋白缬氨酸乙内酰脲测量(VH/gHb)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为了评估此试验,研究人员前瞻性地测量了42例病人的连续氨甲酰血红蛋白,这些病人的血清肌酸酥超过500umol/L而被转到地区肾病单位,并暂时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随后按照临床标准,将病人分为ARF(20)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AonCRF(22)。24例患稳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依据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匹配,也接受了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铁(S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罗氏化学发光仪及日本Olympus公司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TH、SF及Hcy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TH、SF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TH、SF、及Hcy水平对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CRF)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脂关系.方法:选择60例CRF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组患者CRP水平较血脂正常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脂血症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RF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衰竭期血脂异常为微炎症状态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对2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住院患者及20名健康人进行了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测定,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胰岛素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伟鹏  陈海庆  黄泽伟  许细惠  庄炜 《吉林医学》2013,34(21):4197-4198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非透析肾功能衰竭组(50例)和血透组(30例),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40例)。测定三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及颈动脉血管内皮厚度(即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收集血清标本测定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三组人群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IMT平均厚度、IMT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率以及血清Hs-CRP、TNF-α、IL-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透析肾功能衰竭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651,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s-CRP水平与IMT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M)、β_2-微球蛋白(β_2-MG)检测在肾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非早期肾功能衰竭组(46例)与早期肾功能衰竭组(46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M)、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结果:早期肾功能衰竭组患者和非早期肾功能衰竭组的血清CysC、RBM、β_2-MG、SCr、Ur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早期(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的血清CysC、RBM、β_2-MG、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肾功能衰竭组患者(P<0.05);且组间的SCr、Ur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RBM、β_2-MG、水平是鉴别诊断早期肾衰与非早期肾衰的重要检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 (4 5例 )HRV的时域指标 ,并与正常对照组 (4 0例 )进行比较。结果 肾功能衰竭组平均R R间距(RRI)、2 4h窦性R R间期标准差 (SD)、5min窦性R R间期标准差 (SDAIDX)、5min窦性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IDX)、R R连续差异平方根 (rMSSD)、相邻窦性R R间期差值大于 5 0ms的百分比 (PNN50 )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肾功能衰竭患者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 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结果 3例患者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MSOF)死亡 ,5例患者腹膜透析 7~ 5 6天内肾功能恢复。认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腹膜透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