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旋前外旋型Ⅲ^o、Ⅳ^o骨折(SER)(Lauge-hansen分类)是一种较常见的踝关节骨折,其特征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韧带断裂有时伴胫骨前结撕脱骨折,腓骨距外踝8cm尖端上骨折,为Ⅲ。骨折,再伴下胫腓下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唇骨折Ⅳ。骨折^[1、2]。本科于2001年5月至2003年2月收治15例,采取先复位腓骨中上段、在开放内踝或踝关节内侧  相似文献   

2.
王国军  杨照田  孙杰 《中外医疗》2010,29(16):53-54
目的探讨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性后踝骨折用Warner和Farber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Baird2J 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14例,良3例。结论采用Warner和Farber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骨折难复后踝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减少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其疗效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7-1330
目的 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 结论 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5.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58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手术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8例PⅢ°、PⅣ°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进行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2例,时间半年-6年,优41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4.2%。结论对Ⅲ°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骨折的解剖复位,是减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坚强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当,易造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32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行内固定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3.7岁。按Davis-Weber踝关节骨折分型。A型14例,B型11例,C型7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8例。2治疗方法2.1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伤后4h至14d以内,其中8h以内手术22例,3例因出现张力性水疱而推迟手术,平均推迟时间为6d。2.2手术切口内踝采用内侧纵行切口,将皮瓣向前后方拉开,可以观察骨折端有无旋转和前后移位,以及内踝关节面是否平整。外踝用外侧纵切口显露,后踝通过外侧纵行切口,纵行切开腓骨骨膜,但要保持跟腓韧带的铰链作用,将外踝向外翻转90°,完全暴露胫距关节。2.3内固定按先后踝、外踝、后内踝次序复位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枚松质螺钉和1枚克针内固定为主,松质骨螺钉起骨折端加压作用,克氏针控制旋转。术后用石膏固定1~2周。结果本组3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后踝关节X线表现:内踝仍旋转移位2例,...  相似文献   

7.
三踝骨折18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8例三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外旋型6例,均为度损伤。外踝骨折采用1/3管形钢板固定,并将钢板置于腓骨前侧;后踝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术中探查下胫腓韧带损伤情况并作相应处理,术后U型石膏固定4~6周。结果:术后经6~40月随访,平均18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9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9%。结论:三踝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恰当的内固定,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使踝穴恢复正常结构,可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踝部复杂旋前—外旋骨折脱位是指在踝部损伤中同时具有内踝的牵拉骨折或三角韧带的撕裂 ,下胫腓关节分离和韧带联合以上的腓骨间接骨折。自 1996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共收治 32例踝部复杂旋前—外旋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12例。年龄 18~ 5 4岁 ,平均30岁。左侧 13例 ,右侧 19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11例 ,砸伤 8例 ,扭伤 7例 ,坠落伤 6例。闭合性 2 8例 ,开放性 4例。伤后均在 8h之内入院。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内踝骨折以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后踝骨折面超过关节面 2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2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腓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加压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18例后踝予加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均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12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2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获随访8~2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1例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选用内、外侧2个切口,应用1/3管钢板和螺钉对外踝、后踝、内踝以及不稳定的下胫腓关节进行内固定治疗,采用Baird的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9例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4例,良4例,可1例。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Ⅳ°踝部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治疗此类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岁-82岁,平均41岁,患者采用腓骨远端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术后疗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min-90min,平均为75min,术出血量均少于100ml,术后1例出现伤口不愈合,经皮瓣转移覆盖后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得8各月-15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临床愈合,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12例为优,2例为良,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Ⅳ°踝部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雷剑文 《大家健康》2014,(8):287-288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Ⅳ°踝部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治疗此类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岁-82岁,平均41岁,患者采用腓骨远端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术后疗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min-90min,平均为75min,术出血量均少于100ml,术后1例出现伤口不愈合,经皮瓣转移覆盖后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得8各月-15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临床愈合,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12例为优,2例为良,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Ⅳ°踝部骨折采用腓骨远端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7例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47例,时间6个月~2年,优40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 .8%。结论对于Ⅲ度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尽可能使骨折解剖复位以及坚强内固定,降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手术重建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Ⅳ度不伴有三角韧带损伤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病例。手术方法为外踝钢板固定,内踝2枚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依后踝骨块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螺钉固定。然后进行拉钩试验检测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若不稳定,加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均未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后踝固定33例,未固定后踝20例。术中拉钩试验共发现14例下胫腓联合不稳,均为未固定后踝患者。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后踝固定组优良率为84.8%;未固定后踝组优良率为75.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与否是决定能否有效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双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下胫腓关节分离并内、外踝骨折45例,其中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9例;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在手术治疗上,9例外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外踝用4—6孔钢板内固定。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有1例出现内侧三角韧带裂伤,先行三角韧带修复;双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再行内踝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先行后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再行外踝复位,用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孔将腓骨胫骨固定,最后行内踝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2年随访优良率为95%。结论内踝、外踩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具有它的特殊性,主张应手术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可吸收螺钉通过钢板将腓骨胫骨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旋型三踝骨折的复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取腓骨远端后外侧手术入路和内踝内侧手术入路。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评定标准,从疼痛程度(40分)、踝关节功能(50分)、骨折力线(10分)方面进行评定。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根据AOFAS的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1%。结论:手术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尤为重要,可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的稳定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远期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Ⅳ度损伤的治疗疗效。方法:25例旋后外旋Ⅳ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获随访22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应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结果:优17例,良3例,可2例,无差,优良率91%;5例患者于术前有皮肤擦伤,1例内踝前有直径1.5cm皮肤挫灭、坏死,经抗炎、脱水、换药等治疗均愈合,无切口感染。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的旋后外旋IV型骨折是极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治疗理念应为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尽早功能锻炼,手术中尽可能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9年1月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3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分别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入l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块的大小用1或3枚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4~16月,平均11.6月,23例骨折全部愈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内固定的可吸收螺钉无不良反应。术后3d摄片,2例骨折复位固定良好,2例三踝骨折术后内踝轻度向外移位,踝穴稍增宽。1例明显皮肤刺激,酒精湿敷后好转,1例出现螺钉顶住皮下引起疼痛,半年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确切,疗效良好。无需2次手术取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尚丽嫚 《中原医刊》2009,(12):54-55
目的探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4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分离行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4者予复位螺钉固定,三角韧带完全损伤者予以修复。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结论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须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三角韧带修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20.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小头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17%~19%[1]。通常MasonⅠ型骨折通过石膏外固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Ⅱ、Ⅲ型骨折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采用掌指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复杂桡骨小头骨折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22~47岁,平均30·5岁;左侧6例,右侧7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Ⅳ型5例。1·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臂丛麻醉,取肘外侧切口入路,术中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纵形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折断端,清除骨折断端积血,复位骨折块,尽量保持关节面平整,选择指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