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sIL—2R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临床确诊为重症肌无力(MG)、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结果表明:(1)MG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全身型MG组较正常对照组sIL-2R水平明显增高,但眼肌型MG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2)全身型MG组经强的松治疗4周后sIL-2R水平明显下降;(3)胸腺瘤切除术后1年后sIL-2R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上述结果提示sIL-2R水平可能与MG疾病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对 11例AD患者、13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及 13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清和CSF中IL 6及sIL 6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1)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各组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 ,依次为AD >VD >NC ,痴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2 )痴呆两组患者血清sIL 6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3)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与MMS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r =- 0 .6 9,P <0 .0 5 )。结论 CSF中IL 6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有关 ,检测CSF中IL 6更能反映痴呆患者的免疫炎性改变 ,不仅为AD的慢性免疫炎症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将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癫痫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癫痫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癫痫患儿血清中IL-2、TNF-α和IFN-α的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8例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组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癫痫患儿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γ=0.441,P<0.01)。结论:癫痫患儿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在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GBS患 外周血TNF-α及sIL-2R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4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GBS患外周血TNF-α及sIL-2R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且外周血TNF-α水平的明显增高与GBS的病情进展有关。结论:急性GBS患有多种细胞因子异常,TNF-α、sIL-2R可能参与了急性GBS的免疫发病机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27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探讨IL-6在MS发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MS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病(NIND)组及正常对照(NC)组,其CSFIL-6水平亦显著高于NIND组;但MS患者血清与CSFIL-6水平不呈线性相关,血清IL-6水平随病情稳定而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IL-6可能参与MS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66例初诊为颅内感染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9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27例.进行了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测定,并与对照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组的测定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测定值.其中以结脑患儿组测定值最高,各患儿组之间的测定值均存在明显差别(P<0.001)。结脑组和化脑组患儿sIL-2R的测定值存在部分重叠.与病脑组患儿的测定值无任何重叠。结论脑脊液中sIL-2R的测定可能有助于辅助病脑同结脑、化脑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含量,探讨其与偏头痛发病的关系。方法 50例病程1年以上、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偏头痛患者和20例神经衰弱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抽血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偏头痛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神经衰弱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TNF-α水平高于间歇期(P<0.05);有先兆偏头痛患者与无先兆患者血清TNF-α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女性偏头痛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TNF-α水平无差别(P>0.05)。结论TNF-α与偏头痛发病有关系,可能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76例不同临床类型的MG患者(MG组)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和48名健康对照者(NC组)血清sIL-6R水平,同时检测MG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并对MG患者病情按许氏评分法进行量化。结果:(1)MG患者血清IL-6R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其中病程>1年组患者sIL-6R水平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组(P<0.05),后者血清sIL-6R水平在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绝对评分≥31分者sIL-6R水平明显高于评分≤15分患者(P<0.01,及P<0.05);绝对评分≤30分者经免疫治疗后,评分较免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血清sIL-6R水平明显下降(P<0.05);单用皮质类固醇组在免疫治疗后,绝对评分和血清sIL-6R水平明显下降(P<0.05)。(3)血清sIL-6R水平与MG患者病情明显相关(R2=0.528)。结论:sIL-6R参与了MG的免疫发病过程,MG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血清sIL-6R可反映MG免疫治疗的效应,血清sIL-6R可作为观察MG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tin-2,IL-2)水平变化,并探讨PSD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PSD患者、36例非PSD患者及43例正常人的血清LI-2水平;观察29例PSD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PSD治疗组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非PSD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PSD治疗组与PSD非治疗组相比,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1)。PSD组治疗前、PSD治疗组治疗后和PSD非治疗组中,HAMD评分与血清IL-2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PSD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且与抑郁程度相关,提示PSD可能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炎性细胞因子IL—6,TNF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桥联酶标APAAP染色技术检测无先兆偏头痛(MWA)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15 、CD19 的变化,用敏感细胞株杀伤试验及依赖细胞株增殖试验(MTT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浆TNF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发作期白细胞数较缓解期明显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数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CD3 、CD4 、CD8 、CD4 /CD8 比率MW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CD15 以细胞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WA组血浆TNF、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5)。对4例患者进行连续检测结果显示,发作期、缓解期血浆TNF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232,P<0.01)。以上结果提示MW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炎性细胞因子IL-6、TNF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 6、sIL 6R、IL 13水平及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 6、sIL 6R及IL 13水平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 6及sIL 6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浆IL 1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患者血浆sIL 6R水平与阳性症状分 (P分 )呈正相关 (r=0 3 79,P =0 0 2 0 ) ;血浆IL 13水平与阴性症状分 (N分 )呈负相关 (r=-0 60 2 ,P =0 0 0 0 ) ,IL 13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 (r=-0 3 3 4,P =0 0 3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sIL 6R可能作为反映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免疫指标之一 ,IL 13可能作为反映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严重程度的免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与不同类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BS组(69例).其中AIDP组(3例)、AMAN组(38例)和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26名)的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急性期AIDP组、AMAN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且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随着临床症状的恢复.其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AIDP和A-MAN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NF-α、IL-6在GBS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在两种不同类型GBS发病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MS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分离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M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PBMCs,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TLR-9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水平。结果活动期MS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缓解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活动期患者(P〈0.01),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9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224,P=0.013)。结论活动期MS患者PBMCs的TLR-9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MS患者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TLR9在MS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MS中IL-10是一种保护性抑炎因子,可能有利于疾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0例)与非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d,共7d。正常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ELSIA法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2、7、14天血浆中TNF一仪、IL-1β含量。结果 在颅脑损伤第1、2天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第7、14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1),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非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具有明显的延迟性,使损伤早期因TNF-α、IL-1β显著升高引起的有害作用未能消除,至恢复期又使TNF-α、IL-1β明显降低,其神经保护作用不能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半定量检测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5例同胞(同胞组)及3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β、TNF-α及TH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同胞组及对照组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1、1.52±1.09和0.74±0.38;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99、1.01±0.87和0.70±0.29;TH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33、0.61±0.32和0.28±0.20。患者组和同胞组的IL-1β、TNF—α、TH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组IL-1β(r=0.420)、TNF—α(r=0.430)的mRNA表达水平与PANSS的-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P〈0.01)。同胞组与对照组合并统计,IL-1β与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IL-1β与TH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66,P〈0.01)。患者组仅IL-1β与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TH、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且与精神分裂症的-般病理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①AD组和血管性痴呆 (VD)组CSF中IL 6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血清和CSF中sIL 6R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②AD患者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75 ,P <0 0 5 ) ,与MMS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r =-0 69,P <0 0 5 )。结论 :CSF中IL 6可能主要来源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合成 ,并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SF中IL 6与sIL 6R可为痴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少枝胶质细胞生长及髓鞘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离体培养的少枝胶质细胞、髓鞘生长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脱髓鞘后的髓鞘再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rosis,M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器官型组织培养Wistar大鼠小脑组织的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髓鞘形成率及表达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2‘3‘-cyclic nucleotide,3‘-phosphodiesterase,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数。结果:IGF-1组及IGF-1+TNFα组髓鞘形成率明显高于TNF-α组(P<0.01,P<0.05),18天时髓鞘形成率分别为90%及75%。CNPase阳性细胞数IGF-1组及IGF-1+TNF-α组明显高于TNF-α组(P<0.01)。结论:IGF-1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生长,并能促进TNF-α脱髓鞘后的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3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急性复发期和缓解期血清的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复发期患者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的SIL—2R水平患较急性复发期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MS患者不论急性复发期还是缓解期其T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我们认为对MS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的动态观察可能有助于复发的预测,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sIL—2R,mIL—2R及TNF—α在多发性硬化症免疫学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多发性硬化(MS)免疫学发病机制,病程及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临床确衣的48例MS患者血清,28例CSF中sIL-2R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8例MS患者血中mIL-2R的表达,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28例MS患者PBMCs体外诱生TNF-α水平。结果 MS患者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在术前、术后 2周、术后 3个月分别测定了 4 7例星形细胞瘤、2 2例脑膜瘤、2 5例脑转移瘤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 术前脑肿瘤患者的白介素 2受体、TNF -α较正常均明显升高。术后 2周及 3个月 ,脑膜瘤患者的sIL - 2R、TNF -α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星形细胞 3— 4级、转移瘤患者的白介素 - 2R、TNF -α的测定较术前改变不明显。将死亡与未死亡患者术前的sIL - 2R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死亡组的sIL - 2R的测定明显高于未死亡组。结论 sIL - 2R及TNF -α的表达与肿瘤类型有关。sIL - 2R及TNF -α可作为估计脑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