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作引导,对110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急诊床旁穿刺置管引流。结果110例床旁穿刺置管均成功,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55例,肿瘤性心包积液34例,尿毒症7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包积液3例,不明原因11例。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安全、成功率高、快捷、实时动态观察的优点,是目前诊断治疗心包积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包置管引流术是以穿刺心包的方法将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抽吸心包积液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危险的技术操作.我院自2000年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以来,共治疗心包积液患者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心包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穿刺引流,引流干净后注入顺铂.结果 在B超实时引导下或B超定位下23例患者穿刺置管均包成功.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太和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36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国产规格为5Fr216cm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患者经CT或超声诊断和定位后,在病房床边心电监护下,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剑突下或胸骨旁或心尖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持续引流及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引流或给药或冲洗。结果 36例患者均于病房床边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5~16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安全、简捷、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系统的护理观察。结果 1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护理措施恰当,未发生感染、管道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较传统心包穿刺安全、有效,便于在基层开展,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8.
张勃 《中外医疗》2014,33(1):28-28,30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疗效、安全性等。方法从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心包积液病患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通过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该组4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管,其中留置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1d,40例患者均未发现有感染现象以及组织脏器受损等不良情况。此外,有3例患者具有导管堵塞的情况,在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导管恢复通畅。结论在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包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国英  文海萍 《微创医学》2012,7(6):690-691
心包积液是心包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诊断、治疗常需反复穿刺抽液,穿刺过程中可导致脏器损伤、心律失常甚至死亡[1]。我院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结果:25例均1次成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准确性好、成功率高、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8例中、或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置管3~7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使损伤心脏几率大大降低,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取材便宜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2011-10~2014-03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不明原因的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症状迅速减轻。经检查确定病因:恶性肿瘤性13例(52%),结核性3例(12%),心力衰竭性4例(16%),甲状腺功能减退性2例(8%),尿毒症性2例(8%),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4%)。导管留置时间平均8 d(5-26 d),均无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不仅是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临床尽快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从而达到急诊有效分流,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Department of 8th medicine,Dujiangyan people*s护理体会.方法 对18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运用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3~5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大大降低心脏损伤的机率,其操作方法较胸腔穿刺抽液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且取材简单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黄丽霞 《华夏医学》2004,17(2):275-276
心包穿刺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心包穿刺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2例各种原因引起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总有效率92.3%。结论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相似文献   

16.
刘龙华 《华夏医学》2013,26(3):587-588
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渗出液,属临床较常见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可由感染与非感染病因引起,由于心包腔扩张有限,大量的心包积液可使心包腔压力增高,影响血液回流,从而使心输出量下降及动脉血压降低,急性心包填塞使系统器官灌注不足而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我院心血管内科采用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1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均无组织脏器损伤、感染、心律失常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特别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6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患者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恶性心包积液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 (胞必佳 +地塞米松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4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 :穿刺成功率 10 0 % ,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 ,其中显效 12例 ,有效 8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83.3%。结论 :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心包穿刺术常用来治疗急性心脏填塞及判断心包积液的性质,但临床上已公认心包穿刺的危险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我们收治心包积液52例,共行心包穿刺术104次,其中心包内置管术20次,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983年1月~1998年6月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2~71岁,平均38.5岁。心包积液性质:癌性19例,非特异性14例,结核性13例,风湿性3例,化脓性3例。1.2方法在穿刺前常规摄胸部X线片及B超检查定位,穿刺时患者行半卧位及心电监护,局部以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