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 制定上海市康复护理床位外科患者入住、转出评估标准.方法 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对7名临床外科专家、1名康复学专家和2名护理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Delphi法对上海市15家综合医院105名外科专家就初拟的上海市康复护理床位外科患者入住、转出评估标准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经过质性访谈,初步拟定上海市康复护理床位入住、转出评估标准.结论 经过函询,对初拟标准进行修订,最终确定该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刘翠  周小平  叶文琴 《护理学报》2009,16(11):13-15
目的 确定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人住病种,并制定各病种入住、转出评估标准.方法 采用质性访谈方法对6名神经外科专家、1名康复学专家和2名护理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Delphi法对15名神经外科家就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 经过质性访谈,初步选定神经外科复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并制定各病种的入住、转出标准;经过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病种及评估标准.结论 神经外科康护理床位的入住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的制定为神经外科患者顺利转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骨科患者需人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并制定各病种患者人住、转出评准。方法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对6名骨科专家、1名康复学专家和2名护理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Delphi法对15名骨科专家就骨科患者需人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及入住、转出标准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质性访谈,初步选定骨科患者需人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并制定各病种的入住、转出标准;经过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病种及评估标准。结论通过明确各病种入住、转出评估标准,为骨科康复护理床位的顺利运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外科临床医疗专家、护理专家、康复学专家对外科病人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的观点和意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7名外科临床医疗专家、2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康复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外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分布、入住及转出的标准、如何顺利执行该标准。访谈内容可为制订外科病人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外科临床医疗专家、护理专家、康复学专家对外科病人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的观点和意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7名外科临床医疗专家、2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康复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外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分布、入住及转出的标准、如何顺利执行该标准.访谈内容可为制订外科病人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评估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专家、护理学专家和康复学专家对神经外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及各病种入住、转出标准的看法。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7名神经外科专家、2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康复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神经外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各病种的入住和转出标准,神经外科康复护理床位顺利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果专家认为,神经外科设置康复护理床位对患者和医院都十分有益,入住和转出标准应围绕病情、治疗方案和生理功能的恢复状况制定。结论设置康复护理床位非常必要,而入住及转出标准的制定,是保证其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骨科专家、护理学专家、康复学专家对骨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及各病种入住、转出标准的看法.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名骨科专家、2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康复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骨科需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病种,各病种的入住、转出标准,骨科康复护理床位顺利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果 各学科专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结论 为制定可顺利实施的骨科康复护理床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内科疾病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的标准及适宜病种。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对8位专家进行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目前治疗性床位使用率很高,多数慢性病患者可在急性期后入住康复护理床位,但尚无具体、统一的入住标准。结论进行床位分类管理,明确内科疾病患者入住康复护理床位标准有利于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内科患者人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总原则。方法:在上海市三级和二级医院中选取内科病区临床专家120人,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家积极性系数较高(100%),熟悉程度较高,咨询表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0,专家对研究的总体评价较好,人住、转出原则同意率较高。结论:专家对该研究持肯定态度,形成了内科患者入住、转出康复护理床位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等级划分.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5名护理管理人员就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相关问题进行2轮专家咨询;采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对5名护理专家和12名一线护士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经过函询,得到较高的条目合理性权重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其中权威系数为0.7867;质性访谈结果为4个主题概念:等级划分体系概念的了解程度,等级划分的意义、依据和各级护理人员职能的临床需求.结论 科学性、操作性强的临床护理人员等级划分体系,可为将来的临床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上海对本地区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为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提供科学循证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调研,各单位在完成《上海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填写后需加盖单位公章确认.结果:上海市共有463家医疗机构,其中180家(38.88%)设有康复医学科,31家(6.7%)设有康复病床,康复医师585人,康复治疗师754人.康复医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26.32%,康复治疗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3.71%.结论:目前上海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质量都未达到卫生部对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标准,尤其康复人才匮乏凸显.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规范培养康复人员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专科特色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专科疾病特点及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需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设计适合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运动能力、浅感觉功能、吞咽功能、平衡功能、睡眠情况、营养风险筛查和交流能力。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康复科的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前(2017年1—12月)和应用后(2018年1—12月)高风险患者识别率、护理问题符合率、患者跌倒/坠床、压疮、深静脉血栓、误吸、烫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应用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后,高风险患者识别率、护理问题符合率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入院护理评估表弥补了通用首次护理评估表未体现疾病专科特点的不足,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潜在风险检出率及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质量,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有助于护士进行预见性的精细化护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脑卒中康复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脑卒中康复资源现状,以期为脑卒中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2016年3月,整群抽取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督查范畴的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设置老年护理床位的区县综合医院等68所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2015年收治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床日费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年龄段老年患者比例、康复开展状况等。结果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康复护理设施配置完善程度不一,72.1%的机构单独设置康复科;康复护理人力以初级职称人员为主,占70.37%,各机构人员配置差异较大。脑卒中/卒中后遗症患者呈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患者占55.39%,且女性多于男性;医疗保险可报销比例为18%~100%;各机构平均床日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别较大。结论目前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康复资源较为薄弱,分布不均;需强化康复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探索脑卒中单病种医疗付费和医疗保险模式;发展脑卒中家庭康复,提供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首次入住康复医学科的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对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11月入住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90例,调查不同时期照顾者对于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48小时内照顾者对于照护知识的总体掌握率最低;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对于如何预防和识别再次中风,及再次中风后的处理掌握率较低;三个时期照顾者对并发症的护理掌握率均最低;照顾者各项照护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肯定程度呈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及健康问题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对于脑卒中照顾者的照护知识的教育,在形式上要多样化,不同时期的照顾者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立乳腺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的量化指标,以获得较为科学的路径效果评价工具。方法:在访谈和回顾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先确立备选指标,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确定后,采用Delphi法对23名专家进行3轮专家咨询,采用AHP法对确定的各指标建立判断矩阵以量化评价指标。结果:4次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回收应答率均为100%,4次专家权威程度α系数分别为0.8244、0.8597、0.9256和0.8434,咨询结果具有可信度。专家一致性系数为0.8279、0.8532、0.8767和0.8987。权重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结论:运用Delphi法确定评价指标后采用AHP法量化,根据权重系数所占比重排序评价指标项目依次为术后指导、术晨指导、化疗指导、康复指导、总体评价、入院指导、术前指导、出院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健康指导对患者生存质量重要性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