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1997年首次报道腔镜甲状腺手术以来,国内外学者为了达到微创和美容的目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径路和建腔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常见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径路和相应的建腔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女性患者56例,原发病均为良性甲状腺疾病。其中28例施行改良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改良组),利用女性乳房可推移性及腔镜手术器械的长杆状特点,在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游离前胸壁皮下间隙的术式改良;28例患者施行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原术式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原术式组相比,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平均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3.0±1.6vs 4.5±1.8,P=0.042),术后前胸壁皮肤红肿或皮下淤斑、水肿、积液发生率降低(0vs 21.4%,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无术后出血。结论改良后的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原术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腺瘤11例。平均手术时间(130±25.8)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免除颈部切口瘢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径路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胸骨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出现1例胸前区皮下血肿、1例出现气管塌陷,经耳鼻喉科给予安置支架5天痊愈,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住院6.6天.结论经胸骨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美容和微创的优点,同时与传统手术相比同样具有易操作性,围手术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浩荣 《苏州医学》2004,27(2):56-57
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手术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甲状腺手术颈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瘢痕,为了使颈部没有切口达到美观效果,1995年国外学开始探讨如何利用腔镜进行甲状腺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颈部切口微小或切口设计在隐蔽处,使颈部几乎看不到瘢痕或没有瘢痕,美容效果好,这是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主要意图。但因腔镜甲状腺手术胸骨前径路到达手术区径路较长,分离的范围较大,故其创伤并非很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改良胸骨前及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72例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资料、术后恢复和患者满意度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手术时间外,腔镜手术的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组(P<0.05);改良胸骨前径路组手术时间、皮瓣游离面积、皮下隧道建立时间、术后24h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得分等均优于乳晕径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手术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满足患者美容诉求方面,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从路径选择来看,改良胸骨前径路手术要略优于乳晕径路,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颈前小切口径路腔镜下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7月采用腔镜辅助下颈前单一小切口径路手术的3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腔镜辅助下颈前单一小切口径路手术的3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需术中扩大刀口,手术后颈部美容效果较传统手术好,且颈部感觉异常及吞咽困难较传统手术明显减轻.结论 腔镜辅助下颈前单一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可达到微创、相对美容的效果,是一种相对简单、易于推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37例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结果 37例均成功手术,无1例中转,术后患者恢复快。结论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腔镜技术在颈部外科领域的应用近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存在多种径路,主要有完全腔镜下手术技术包括腋窝路径、乳晕路径和前胸路径等;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技术,如Miccoli术等;经口甲状腺手术是几年发展的全新的手术路径。本研究通过综合阐述上述腔镜技术近年来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缺点,以帮助读者了解甲状腺微创技术的进展方向以及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and plasma was measured in 258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of both sexes from 5 to 60 years of age, and in 86 patients with unequivocal evidence of chron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ildren and young healthy females had the lowest viscosity readings. Healthy young and middle-aged ma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lood viscosity than female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lood viscosity values than healthy groups of the same sex.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viscosity of whole blood and of plasma is a contributory factor in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possibly of the basic vascular lesion itself.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脊柱外科2005 年8 月~
2009年8月间收治的中青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资料完整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3例)和
非手术组(25例)。分别于入院时、14 d及1年随访时进行ASIA分级、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统
计分析两组神经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终ASIA分级中D-E级所占比例、运动及感觉评分,手术组均
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对中青年颈椎脊髓中央性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或MRI检查显示脊髓异常
信号在1个椎体高度以上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可以解除损伤脊髓的受压,改善其微循环,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病人一般情况表,对95例住院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全国常模。性别、受教育程度,有无既往病史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未发现相关性(P>0.05);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治疗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数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冠心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家属及亲友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鼓励其倾诉自身烦恼并协助解决,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人的临床特点,指导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方法选取2014-2017年神经内科住院的75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人作为青年卒中组,选取同期住院的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病人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危险因素、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脑动脉狭窄分布和预后评价的分析。结果2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率高于青年组,而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率低于青年组(P<0.05~P<0.01);青年卒中组在CISS分型上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53.33%),2组CISS亚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卒中组前循环狭窄率高于中老年组,而后循环狭窄低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卒中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中老年卒中组,2组预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经成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在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常见分型;狭窄部位以前循环狭窄为主;同时短期预后优于中老年卒中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的影响。方法:经过体检筛选中青年亚健康志愿者37名,男性11例,女性26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24例)和中年组(13例)。采用艾灸器施灸的方式,在受试者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隔日1次,共灸10次,每次20 min。在施灸前、后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的检测。结果:施灸后青年组WBC、NEU绝对值、LYM、LYM(%)、NEU、MID绝对值、MID(%)、RBC、HGB、HCT、MCV、MCH、MCHC、RDW、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施灸后中年组LYM、MID绝对值、MCV、MCH、MCHC、RD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灸对中、青年亚健康状态人群血细胞系列均有调节作用,对青年组人群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出院青年及中年冠心病患者短期内治疗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58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般状况调查、生活方式、冠心病认知与知识、社会支持情况了解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述各个因素与出院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短期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02 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好,156例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与家庭月人均收入、患者文化程度、冠心病认知与知识问卷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院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较差、认知与知识问卷得分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短期治疗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冠心病认知与知识知晓程度、社会支持、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影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济南市中青年人群肥胖发生现状及饮食行为,为在饮食干预上控制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济南市18~59周岁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值;询问调查饮食行为.采用SPSS11.5软件对中青年肥胖现状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超重肥胖现患率分别为21.56%和33.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的超重肥胖现患率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肥胖者的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者(P<0.01),女性比男性更注意食物合理搭配、进食速度等.结论 济南市中青年人群的超重肥胖问题比较严重;超重肥胖与不良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导致此类人群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41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者44例)和对照组(主动脉瓣正常者97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性研究。结果 与主动脉瓣正常的中青年相比,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浓度更高[(4.45±1.00) mmol/L vs (3.93±0.77)mmol/L, 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2.73±0.76)mmol/L vs (2.42±0.68)mmol/L, P=0.016]、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100% vs 90.7%,P=0.03)。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均存在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少,其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占比越高。中青年患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总胆固醇浓度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P=0.007,OR=4.882,95%CI:1.553~15.347)。结论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比同年龄段主动脉瓣正常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高,合并冠心病者更多,高总胆固醇可能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徐兵 《河北医学》2008,14(10):1177-1179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以唤起该组人群对脑梗死防治意识.方法:对86例中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6例脑梗死的中青年人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变化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对该组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行为,针对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积极预防其原发病,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