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19例代偿期慢性高原心脏病(HACC)患者、29例长期移居高原健康成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和心钠素(ANF)含量,发现HACC患者肾素系统(RAS)被激活,PRA、ATⅡ和AN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0.01),提示RAS活性增强在HACC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NF浓度增高则对其损害起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狭窄时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只麻醉开胸犬,分级缩窄冠状动脉左旋支,直到血流中断。临床分3组:对照组、冠心病(CHD)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均测定血浆心钠素(ANP)、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醛固酮(Aldo)、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物实验还增加左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流(CBF)减少时心功能进行性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ANP分泌增加;EDLS减少。AMI患者早期RAAS激活,ANP增加,EDLS无改变,恢复期ANP降低而EDLS增加。探讨了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和机制,以及AMI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外源性ANP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盲随机研究方法,观察50例不同分期的高血压患者服用维拉帕米的降压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和心钠素(ANP)的浓度,旨在探讨维拉帕米对肾素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维拉帕米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2)维拉帕米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88.0%,各期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3)高血压组PRA、ATⅡ、ALD和AN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治疗后PRA、ATⅡ、ALD和ANP浓度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维拉帕米降压机制除阻断钙离子内流以外,可能与其抑制RAA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马建林  毛焕元 《心功能杂志》1998,10(4):211-212,214
作者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2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PRA、AngⅡ,ALD,NE,E,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而6-keto-PGF1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服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4.2%,结果提示苯那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PRA,AngⅡ,ALD,NE,E,TXB2水平均显著下降,而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服药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4.2%。结果提示苯那普利不仅能抑制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而且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调节前列腺素代谢,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神经内分泌与淋巴细胞内离子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及放免法测定CHF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K^+、Na^+、Ca^2+、Mg^2+离子含量。结果 CHF时血浆NE,PRA,ATⅡ含量增高,尤其NE、ATⅡ含量增高与心衰严重程度伴行。CHF时NE含量增加与淋巴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应用氨力农治疗35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前后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显示,氨力农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及降低血浆中AⅡ和ALD浓度。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体液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99例Ⅱ型糖尿病患分为足部病变组(DF)和无足部病变组(NDF)、分别对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ooB)、脂蛋白-a(LP(-a))及并发现视网膜病变(DR)、肾脏病变(DN)、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诸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p(a  相似文献   

9.
纤溶系统缺陷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50%的冠心病(CHD)患者18例,对照组11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同步检测运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阳性试验亚组(12例)运动前、后的血浆PAI活性、Fg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试验亚组及对照组,而tPA含量则相反;②运动后血浆TXB_2、PRA及ANGII水平,阳性试验亚组均显著高于阴性试验亚组及对照组,而其运动前水平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与血小板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密切相关;CHD患者纤溶系统缺陷主要表现为tPA-PAI平衡严重失调,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时血浆PAI绝对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其机理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及RA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醛固酮研究张旭,凌培基心钠素(ANF)是一种主要由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醛固酮(ALD)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在水...  相似文献   

11.
PTMV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观察张维东,张金荣,杨燕斐,刘晓惠,朱小玲,陈 湛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PTMV)研究显示PTMV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肺通气功能障碍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早期发病机理。方法测定小气道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容量正常的高龄非吸烟健康人12例和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有肺气肿23例患者的坐位血浆ATⅡ、PRA和Ald水平。结果小气道功能障碍和FEV1障碍对PRA、ATⅡ和Ald的代谢有显著的影响。小气道功能障碍而FEV1正常的患者,ATⅡ水平即有显著升高。气道阻塞导致中度肺气肿时ATⅡ升高最明显,PRA也有显著升高。结论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早期肺通气功能障碍即可影响PRA、ATⅡ的代谢,使ATⅡ水平升高,这些变化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无关,是否为COPD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高血压呈现Ouabain抵抗现象及非洛地平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Ouabain 抵抗现象机理及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42 例高血压(EH)病人, 分为老年EH 组和非老年EH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内源性类地高辛物质(EDLS)浓度、EDLS与红细胞结合率(RBC-D% );测定加哇巴因(ouabain)后红细胞内[Na+ ]i变化,计算出ouabain 敏感Na+ 外流速度常数(oKos,反映总的Na+ 泵活性);[Na+ ]i用火焰光度法测定。EH组服非洛地平治疗3周后复查。结果:老年EH组RBC-D% 、PRA、AngⅡ明显低于非老年EH组,血浆EDLS和oKos 高于非老年EH 组,Na+ 泵活性呈现Ouabain 抵抗现象。在老年EH 组中,AngⅡ与年龄和RBC-D% 呈负相关,PRA与EDLS呈负相关。降压治疗后,老年EH病人PRA、AngⅡ、Na+ 泵活性升高,非老年EH者仅Na+ 泵活性升高,EDLS、PRA、AngⅡ无显著变化。结论:老年EH 病人EDLS与细胞膜亲合力下降,呈现Ouabain 抵抗现象,通过影响钠代谢抑制PRA、AngⅡ分泌。钙拮抗剂非洛地平降压治疗可部分改善这种异常  相似文献   

14.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临床心衰患者和动物心衰模型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心钠素(ANF)的变化。结果显示:19例风心病患者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AN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ATⅡ量的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呈显著正相关(γ=0.5723,P<0.05);动物心衰模型中,梗塞Ena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室肌ATⅡ和ANF含量明显低于梗塞对照组,但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脏局部RAS活性增高和ANF的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影响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降低局部RAS活性,影响心室重塑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40岁以上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较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N)的遗传易感性已成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DN的关系密切。该系统各成分——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的基因均存在多种多态性,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该系统不适当的激活,引起其效应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增加,从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引发DN。  相似文献   

18.
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功率谱密度及体液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中的心率变异及体液因素的变化。方法60例不明原因晕厥病人及20例健康人在HUT中作心率功率谱密度(HRPSD)分析,并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倾斜前、后5分钟HRPSD的总、超低频、低频、高频段功率谱密度、低/高频比和NE、RA、AngⅡ、ALD水平及其变化在阳性病人、阴性病人和正常对照三组均相似。试验结束前5分钟,阳性组的总、超低频、低频段功率谱密度、低/高频比显著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结束时,阳性组的RA、AngⅡ及ALD显著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的NE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UT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是晕厥的始发因素,体液调节是一种继发性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9.
罗助荣  郑冰 《高血压杂志》1999,7(4):339-34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ozaar(商品名科素亚)抗心力衰竭疗效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35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cozaar 25 m g/d~50m g/d 治疗12 周,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 水平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cozaar 治疗12 周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浆PRA、AngⅡ、NE、ET水平均显著下降,NO水平升高。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不仅能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活性,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调节内皮细胞舒缩功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人Ⅳ型肾小管酸中毒(RTA)的临床和生化特点。方法对21例老年人Ⅳ型RTA的病因、肾功能、血气分析、尿液气体分析、血及尿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浓度等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人Ⅳ型RTA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人Ⅳ型RTA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等;(2)老年人Ⅳ型RTA血、尿生化指标变化与非老年Ⅳ型RTA相似,但伴发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例数显著高于非老年组;(3)老年人Ⅳ型RTA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PRA)显著低于健康组(分别为卧位0.26±0.14、0.80±0.46μg·L/h,P<0.01;立位0.74±0.32、3.56±1.30μg·L/h,P<0.01);血管紧张素Ⅱ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别。血浆醛固酮浓度(PAC)水平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卧位237.7±92.5、140.7±47.1pmol/L,P<0.05;立位418.0±239.6、239.9±141.8pmol/L,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低肾素血症与醛固酮缺乏症可能与老年Ⅳ型RTA的发病有关,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