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考核评估江苏省14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审核近2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和防治工作等数据资料;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每县(市、区)分别在重、中、轻流行镇(乡、街道)中各抽取1个流行程度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被考核村,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2007-2010年江苏省对14个县(市、区)进行了传播控制达标考核,现场抽查了39个镇(乡、街道)42个村。共计调查264个环境,1679.73hm2,39894框,捕获钉螺2179只;解剖全部活螺40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计调查居民22147人,其中血清学检查22147人,阳性300人,阳性率为1.35%(0.30%~4.26%);粪检297人,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共计调查家畜2931头(只),其中牛230头,猪2333头,羊368只,均未查到阳性。14县(市、区)均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等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资料显示,14个县(市、区)均在考核前2年灭光了感染性钉螺,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71年(2~4年),所有被考核县(市、区)在考核前3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论对照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江苏省14个县(市、区)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2013年湖北省1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 样原则,在每个被考核县随机抽取考核村,对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急性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现场考 核。结果共计血清学检查29 631人,阳性2 068人,阳性率6.98%(0.78%~16.47%);血检阳性者粪检2 021人,检出阳 性47人,感染率为0.16%(0~0.82%)。19个县主要家畜均为耕牛,其中17个已于2013年实施以机代牛。对蔡甸区、黄 陂区105头耕牛进行粪检查病,未查出血吸虫卵阳性。现场抽查了154个环境,调查面积1 579.37 hm2,共调查31 829框, 捕获钉螺4 857只,其中活螺1 935只,经解剖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09年以来,19个被考核县均建立了以行政村 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结论湖北省19个被考核县(市、区)均达到了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评价南昌市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乡镇近年来的血防效果。 方法 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在南昌 市南昌、 新建和进贤等3个县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开展人畜查病、 螺情调查和血防资料审核。 结果 结果 被调查的14 个乡 (镇、 场) 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2.58%, 未发现粪检阳性者; 家畜查病未查到粪检阳性的牛或羊; 捕获钉螺1 635 只, 其中活螺1 278只, 活螺平均密度为0.051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各行政村已建立了完整的, 能反映当地病情、 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 结论 结论 南昌市1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乡镇已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十三五”期间湖北省27 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流行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按照《湖北省县级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评估方案》,对湖北省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开展考核评估工作。结果 27 个县(市、区)共计开展血清学检测88 483 人,血检阳性率1. 88%(0~ 6. 78%);粪检1 665 人,受检率100%,未检出阳性;检测家畜1 289 头(只),未检出阳性;现场钉螺调查162 680 框,捡获钉螺36 382 只,其中活螺25 566 只,经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各县均建立了一套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较为完整的血防档案资料,能够反映从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阶段人畜病情、螺情变化情况。同时,也建立健全了能适应当地疫情特点的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结论 湖北省27 个县(市、区)各项疫情指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顺利完成了《“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2013年在全省13个市的63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区) 共设立207个疫情监测村, 开展人、 畜病情和钉螺分布监测调查。 结果 结果 监测村居民感染率 为0~1.00%, 平均感染率为0.35%; 农民、 渔民感染率分别为0.44%、 0.42%。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5%。活螺平均密度为 0.30只/0.1 m2 , 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2013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 但应继续做好传染源监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螺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水网地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村为单位轮流普查、重点环境抽查、联防互查、设监测点打捞漂浮物、监测点诱螺和对来自流行省(市)的船只自制细网兜捞刮等方法查螺。结果在5个县(市、区)8个乡(镇)38个村查到292个有螺条块、6701框钉螺,面积53.5hm^2。钉螺最高密度104只/0.1m^2,捕捉并解剖钉螺66073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02个监测点打涝漂浮物431t,设诱螺草垫37384块,调查外来船只17998只,均未查到钉螺。结论嘉兴市存在残存钉螺,但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今后螺情监测的重点是20年内曾有钉螺的周围环境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情况调查,为全省钉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环境抽查法和系统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个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进行钉螺调查,通过压碎镜检法鉴定钉螺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钉螺扩散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2021年钉螺调查发现,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11个县(市、区)96个环境出现钉螺扩散,扩散有螺面积1 084.09 hm2,有螺框出现率7.41%,活螺平均密度0.183 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湘江、资水、澧水和洞庭湖流域均出现螺情扩散,其中澧水流域钉螺扩散的环境数及面积最多,分别为81个、970.44 hm2(占89.52%)。扩散性质以新发环境为主,新发钉螺面积754.54 hm2(占69.60%);扩散环境以滩地为主,扩散面积968.74 hm2(占89.36%);植被以杂草为主,扩散面积883.76 hm2(占81.52%)。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要加大查螺灭螺、环境改造和螺情监测力度,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核评估江苏省常州市6个区(市)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在2016-2017年常州市6个区(市)各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个村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开展螺情和人畜病情调查,并进行资料审核与监测能力评估。结果 常州市共有历史血吸虫病流行乡(镇、街道)54个,流行村368个,累计有螺面积3 934.79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114 990人。6个区(市)现场考核评估共调查环境26个,面积36.23 hm2,未捕获活钉螺。共开展人群查病18 199人,查出血检阳性255人,血检阳性率1.40%;血检阳性者全部进行粪便孵化,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共开展家畜查病779头(只),其中牛200头、羊179只、猪400头,未查出粪检阳性家畜。6个区(市)螺情、病情图账监测资料齐全、准确,监测工作台帐完整。全市每年投入血防经费312万元,现有各级血防人员86人,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结论 常州市6个区(市)已达到我国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根据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高危传播环境快速评估指标体系, 制定血吸虫病现场调查方法并评估其应用 效果。 方法 方法 2012年在湖南、 湖北、 江西和安徽4省选取60个行政村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 并在钉螺调查环境采用塑 料杯顶管孵化法 (1粪3检) 调查野粪感染情况;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人群感染情况, 方法为先采取血清学筛查, 阳性者再 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粪检 (1粪3检), 每个评估村调查人数不少于300人;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1粪3检) 调查评估村全 部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在4省60个评估村中, 共调查了65处野粪环境, 78.46% (51/65) 的环境发现野粪, 野粪阳 性率为1.07% (9/842)。73.33% (44/60) 的行政村有存栏家畜 (耕牛), 存栏家畜数最多的为江西省南昌县五丰村 (329头); 共调查了3 242头家畜 (牛), 感染率为1.51% (49/3 242), 家畜感染率最高为江西省永修县同兴村 (4%)。共调查47 099人,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77% (364/47 099), 最高为4.37% (湖南省华容县畜牧场村), 有43.33% (26/60) 的行政村人群血吸虫 感染率为0; 所有评估村2011和2012年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在60个评估村中共调查了77处钉螺环境, 其中洲滩环 境51处, 沟渠环境26处。51处洲滩环境中, 5.88% (3/51) 的环境查到感染性钉螺, 80.39% (41/51) 的环境查到活螺, 最高活 螺平均密度为3.20只/0.1 m2 (湖南省华容县幸福乡畜牧场村),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5只/0.1 m2 (4/8 942), 感染性 钉螺分布在湖北省洪湖市刘家堤村和六合村及安徽省贵池区江口村。26处沟渠环境中, 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53.85% (14/ 26) 的环境中查获活螺, 最高活螺平均密度为3.76只/0.1 m2 (湖北省嘉鱼县花口村)。 结论 结论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吸虫病 现场调查方法, 有助于科学、 客观、 快速地评估湖沼型疫区高危传播环境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鹤庆县非血吸虫病疫区村的钉螺孳生和分布。方法选择鹤庆县非血吸虫病流行区,近期从外地引进饲养哺乳动物、引进种植土生植物的龙开口镇金河行政村金河自然村和与血吸虫病流行区水路相通、田块相邻、道路相连的金墩乡河底行政村河底自然村开展螺情调查。结果在龙开口镇金河行政村金河自然村和金墩乡河底行政村河底自然村各调查了2个场所。调查条块数160个,调查面积62 787m2,调查1 447框,查到螺类为豆螺175只,小泡螺121只,椎实螺114只,蜗牛349只,没有查到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结论鹤庆县非血吸虫病疫区村目前无钉螺分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策略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域实施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重点地域12个县(区)30个乡(镇)、87个滩块、78个渔船民集散地的血吸虫病基础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12个重点地域县(区)有螺环境进行系统抽样螺情调查和人畜病情调查,统计分析实施血防重点地域综合治理县(区)螺情指标和人畜病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对策实施前后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2008-2010年在江苏省12个县(区)的30个重点乡(镇)共建造无害化户厕8.41万座,居民查病33.96万人次,健康教育269.38万人次,发放防护霜11.20万人份,发放宣传品79.80万人份,家畜圈养9085头,家畜查病1.18万头(只)次,淘汰易感耕牛130头;对87个高危易感江滩实施药物灭螺19640.78hm^2,竖立警示牌798块,翻耕种植116.07hm^2,挖池养鱼306.80hm^2,兴林抑螺506.74hm^2,水利项目投入11883万元,治理河道39.82km,硬化护坡70.04km,涵闸改建30座,建造沉螺池22座;在78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无害化公厕95座,发放粪便收集容器3192套,查治船民2.87万人次,发放防护霜7.16万人份,发放宣传品5.32万人份,健康教育4.66万人次。综合治理实施后,12个县(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分别由实施前(2007年)的75个、802.73hm^2、0.10%均下降为0,下降率均达100%;2005-2010年12个县(区)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16%、0.04%、0.02%、0.02%、0.01%和0.01%,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1%、0.05%、0、0、0和0。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期间新增传播控制乡(镇)45个、村183个,至2010年12个县(区)全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针对感染性钉螺环境为主的重点地域综合治理,是进一步推进防治工作进程、快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评估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04-2006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变化情况;2007年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和粪便毛蚴孵化法调查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并现场抽查核对防治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结果2004-2006年全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9%、0.07%、0.02%,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9%、0.06%、0.02%;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数分别为38、11、3例;钉螺面积分别为7882、5357、4067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2131、1185、703hm^2。2007年在12个县(市、区)共调查193个村,检查居民42227人,查出粪检阳性14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3%。其中有10个村查到了粪检阳性病人,病人最多的村查出阳性3例,感染率为1.42%;调查各种家畜4292头(只),其中牛906头,羊3386只,未查到粪检阳性家畜;现场走访140户427人,其中送粪查病231人,查病登记结果和走访情况完全一致。结论2004年以来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稳定下降,各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已达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为汛期控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在2020年汛后开展钉螺扩散范围和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及毗邻地区共调查933处环境,环境面积6 965.77 hm2,涉及30余条水系,发现有20个流行县(市、区)有钉螺扩散,扩散总面积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 360.39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1 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 134.16 hm2,捕获钉螺159 997只,活螺149 9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出现钉螺扩散的20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累计捡获钉螺85 458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 326只和35 5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报了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7 571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325.06万人;451个流行县(市、区)中,339个(75.17%)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00个(22.17%)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个(2.66%)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1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037例。2021年,全国共开展血吸虫病血检查病4 405 056人,阳性72 937人;开展粪检查病220 629人,阳性3人。全国共有19 29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026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42%,新查出12个有螺村;累计查螺686 574.46 hm2,查出有螺面积191 159.9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063.08 hm2,复现钉螺面积5 113.87 hm2。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25 878头,累计血检查病115 437头,阳性231头;开展粪检查病128 719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927例,扩大化疗729 11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56 91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17 372.74 hm2,实际药物灭螺65 640.5 hm2,环境改造灭螺1 244.25 hm2。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但达标进程减缓、钉螺面积略有反弹;需加强钉螺扩散与控制研究,强化血吸虫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纲要(2010-2015年)》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江苏省10个设区市的6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收集2010-2015年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工作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0-2015年,江苏省累计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2 465 911人·次,累计查出血检阳性16 974人·次、粪检阳性8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5 145人·次,扩大化疗40 460人·次;开展家畜查病127 636头·次,家畜扩大化疗51 619头·次;开展药物灭螺18 604.84 hm2。至2015年底,全省已连续5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和家畜血吸虫感染,连续6年未发生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钉螺分布面积下降至1 977.18 hm2,较2010 年下降了55.24%。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纲要(2010-2015年)》实施后,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各项防治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