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急诊内镜开展以来,上消化道出血和大肠疾病出血诊断率明显提高,而小肠出血诊断仍较为困难,我院自1985年以来经内镜、影像学检查及手术诊断小肠出血4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旭妮  周军  林琪  洪捷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4-110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病变29例,阳性检出率为85.3%;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0例,小肠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3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23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23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检出小肠炎6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麦克尔憩室1例,阳性率占52.17%,3例急性出血期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检出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非出血期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437例小肠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出血的病因众多,有肿瘤、血管病变、炎性病变、小肠憩室、肠道寄生虫病等,临床上可表现为隐性或显性出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用于诊断小肠出血的手段虽多,却不尽人意;近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使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各有优缺点.现对我院43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取长补短、快速有效地获得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均成功查出小肠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单发的小肠血管瘤非常罕见,并且经常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和慢性贫血。因为传统影像技术的精确度有限,单发的小肠血管瘤通常很难诊断。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的诊断工具。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在查找小肠出血原因方面敏感度更高。本文报道了1例利用胶囊内镜发现的13岁回肠血管瘤男孩。胶囊内镜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帮助。单发的小肠血管瘤:胶囊内镜诊断的罕见小肠出血1例@Magnano A.$Digestive Endoscopy Service, Operative Unit of Surgical Pathology, Vittorio Emanuele Hospital, 95100 Catania, Italy @Priviter…  相似文献   

9.
黎卓江 《吉林医学》2014,(2):296-29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胃镜及结肠镜无法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48例未发现出血原因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6例患者检查出有小肠病变,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54.2%。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及结束后,无患者发生不适感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可以检查出小肠疾病,提高临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血管畸形8例,小肠肿瘤4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血管瘤),小肠憩室2例(手术证实1例为Mechel憩室),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多发溃疡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3例,另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7例,小肠寄生虫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但由于小肠有3~7m,迂曲重叠,活动度大,故胃肠钡剂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进入到全部小肠,所以,其诊断较为困难。而小肠血管畸形伴出血由于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手段,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改进,肠道血管畸形病例的检出率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綦先  王军  李丽  刘宇  邵小娟  郭严  崔红莉  杨均  潘大维  肖潇  邢寒阳 《重庆医学》2011,40(13):1281-1282,135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54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28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1.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12例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肠肿瘤5例(占41.6%),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例,憩室2例,血管畸形2例。6例患者行小肠钡灌X线检查确诊5例,阳性率达83.3%;动脉造影4例,3例阳性,占75%;内镜检查8,阳性3例,占37.5%。结果表明:小肠出血以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小肠钡灌X线检查阳性率最高,结合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中内镜等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88-689,831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     
吴贵恺  杨秋香 《河北医学》2004,10(11):1054-1055
小肠出血临床上并非常见,在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约占1%-2%,以往由诊断手段的限制,内窥镜检查能到达胃、十二指肠及结肠,但对介乎二者之间的小肠则是盲区,无直观的检查手段。因此小肠出血的诊断颇为困难,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年年出血,住院几次不能确诊。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特别是胶囊内镜的出现,使盲区解除,小肠出血确诊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小肠出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688-689,F0003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获诊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平均滞留286min,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共检出8例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2.7%。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安全、简便、无创、检出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怀疑小肠病变出血患者45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判定阳性结果的可靠性.统计分析受检者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和检查结果,并通过电话追踪或门诊等对其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患者再出血和再检查情况.结果 共纳入怀疑小肠出血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检出率为95.5%(43/45),阳性率为64.4%(29/45).在明确出血原因与小肠病变相关的阳性组中,血管发育异常为最主要的病因,占34.5%(10/29),其次为小肠间质瘤24.1%(7/29).胶囊内镜阳性组随访中再出血率为41.6%,非阳性组为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和阳性率,非阳性结果预示再出血风险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小肠出血的病因与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出血属较少见的消化道部位出血,约占整个厂消化道出血的l%~2%,99%为结肠出血。临床上诊断小肠出血比较棘手,常规胃肠内镜难以到达出血的部位。其原因:①小肠解剖特点:小肠较长5~6m,距口及肛门两端较远,普通胃、结肠镜均不能达到,即使小肠内镜也只能达到空肠屈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问题的探讨——附9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93例小肠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内镜或钡餐透视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99mTc核素显像(ECT)、小肠钡灌肠、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DSA),所有检查阴性又出血不止者或病情严重则行剖腹探查或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在93例患者中,非肿瘤性病变54例,小肠肿瘤性病变15例,全身性疾病24例,其中以炎性肠病及感染性疾病为多。术前明确出血病因的有50例,术前诊断率为53.76%。43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有27例了术中内镜检查才明确诊断。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需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术中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