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乳膏基质不同处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的基质处方进行筛选,制得质优的乳膏基质.方法:对4种不同处方的基质进行一般检查、稳定性测试比较.结果:采用乳化荆OP乳化而成的基质膏体均匀、细腻,光泽度好;耐寒与耐热性能最佳;失水率为(9.2±1.3)mg·cm-2,较其他处方小.结论:以乳化剂OP乳化制备得到的乳膏基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黄丽萍 《海峡药学》2012,24(2):20-21
目的 筛选不同的乳剂型基质处方,从而制得质优的乳膏基质.方法 对3种不同处方的基质进行稳定性测试比较.结果 处方1制成的基质膏体均匀、细腻,光泽度好;耐寒与耐热性能最佳;结论 处方1制备得到的乳膏基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铃子巴布剂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佳  贾伟 《首都医药》2008,15(16):39-40
目的 优选金铃子巴布剂的基质.方法 以粘着力为量化指标,结合膏体的均匀性、膜残留性、涂展性、皮肤追随性、耐热耐寒性等综合评分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影响巴布剂膏体物理性状因素的实验,优选基质配比.结果 明胶: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酸钠(PAYa)配比为20.0:4.0:3.0:12.0时最佳.制剂处方为川楝子提取物:延胡索提取物:明胶:PVA:PVP:PANa:甘油:丙二醇:高岭土配比为9.6:9.6:20.0:4.0:3.0:12.0:10.0:5.0:10.0.结论 制得金铃子巴布剂剥离性、涂展性、膏体均匀性、皮肤追随性和耐热耐寒性及粘着力良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摩风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摩风巴布剂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摩风巴布剂的基质进行筛选,以黏着力为指标评价基质优劣,优选巴布剂基质处方,将药物浸膏加入到最优比例基质中,制备了摩风巴布剂。结果巴布剂基质最优处方为阿拉伯胶、明胶、甘油和氯化钙,其比例为3∶3∶5∶0.2。所制得的巴布剂性状稳定,黏性适度,延展性、保湿性均良好。结论可用正交试验来优化巴布剂的基质,方法简便易行;在实验中应注意基质的比例和工艺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毕晓林  隋忠国  张秋业 《中国药房》2009,(30):2378-2379
目的:观察温通巴布膏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腹泻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培菲康及补液、调整饮食结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通巴布膏贴脐治疗,每日更换1贴,疗程5d。观察各组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温通巴布膏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巴布剂及橡胶剂蟾酥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蟾酥膏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该处方为上海市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多年临床研制之精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被临床视为无成癌性的外敷型“度冷丁”。本文就相同药量所制成的巴布剂及橡胶剂蜡酥育进行家兔完整皮肤刺激试验作一比较,为巴布剂赡酥膏的制剂研究和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1材料1.1药物:取蟾酥膏处方倍量药材,用90%以上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0的浸膏,等分成两份,分别以巴布剂基质和橡胶剂基质均匀搅拌、涂布、制成单位面积内含药量相同的蟾酥膏。1.2动物:实验用成年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骨刺消巴布剂外敷;对照组外用麝香壮骨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疼痛强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9.52%,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周炎疼痛疗效确切,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丹皮酚巴布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外观、初黏力、剥离强度为考察指标,考察丹皮酚的加入量、基质的黏度、混合温度、搅拌时间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丹皮酚巴布剂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所制得的丹皮酚巴布剂为微黄色膏体,且含量合格。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得的巴布剂可反复使用,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9.
祛风骨痛巴布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但其临床定位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证症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利于突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定位及疗效特点。因此,本研究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整合临床表型组、转录组和生物网络挖掘技术,探析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骨性关节炎(OA)、神经病理性疼痛(NP)、慢性炎症性疼痛(CIP)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功效特点和作用机制。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祛风骨痛巴布膏所含3个功效组均与其减轻疼痛症状的作用环节相关,祛风散寒组、舒筋活血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可分别概括为散寒止痛、活血止痛、消肿止痛,三组共同发挥祛邪止痛之效;在纠正机体代谢水平紊乱方面,祛风散寒组与消肿止痛组的作用分别概括为祛风散寒除湿和行气消肿止痛;在矫正机体“免疫-炎症-血管轴”失衡方面,舒筋活血组的作用概括为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进一步基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策略,祛风骨痛巴布膏干预OA、NP、CIP与MPS致病基因互作网络的关键网络靶标可能通过矫正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失衡系统,发挥缓解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症状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祛风骨痛巴布膏可改善风寒湿痹证...  相似文献   

10.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并考察其黏性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中药三七组成复方,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含膏量、赋形性及黏附性的测定,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巴布膏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行为。选择疱疹后神经性疼痛20例,将巴布膏剂贴于皮肤患区最痛处观察临床短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为5 mg·cm-2,其体外释放速率为4.128 mg·cm-2·h-1。透皮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盐酸利多卡因渗透速率为0.091 mg·cm-2·h-1。每100 cm2巴布膏剂的含膏量为9.088 g,赋形性良好,初黏力能黏住13号钢球(φ9.525 mm,每个3.55 g)。止痛总有效率达85%,所有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巴布膏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对于神经性疼痛等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活血祛瘀消肿膏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活血祛瘀消肿膏,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大黄、生草乌、石木耳、无名异、冰片等5味中药材制成活血祛瘀消肿膏,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并以采用活血祛瘀消肿膏外敷的为治疗组,以采用其他中药制剂外擦及理疗或神灯照射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予以分析。结果:经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218例患者,总有效216例(占99.08%);对照组68例,总有效47例(占69.12%),经统计学处理,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品组方合理、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可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效果。方法:178例拟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对照组(使用甘露醇),比较2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肠道清洁度有效率分别为100.0%、94.2%(P>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27.9%(P<0.05),完全依从率分别为96.7%、80.2%(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邱财荣  逄帅  李新田  张琰  陈崇尚 《中国药师》2009,12(10):1427-1429
目的:观察玄归止痛滴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气滞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服用玄归止痛滴丸,6粒,tid;对照组30例,服用元胡止痛片,5片,tid,两组疗程均为1~7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0%,对照组为60.0%,两组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给药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用药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玄归止痛滴丸对气滞血瘀引起的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平喘、化痰、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液气泵雾化吸入,比较2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咳嗽消失、喘憋缓解、哮鸣音和肺部哆音消失时间、病程缩短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3.90%)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61.25%)(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成人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1%)和用力呼气峰流速(PEF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各项指标、血清IL-4和IgE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肺功能FVC、FEV1%和PEF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者血清IL-4和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成人哮喘疗效显著,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对照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扶他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46/49)比55.1%(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与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3.0±1.9)分比(6.4±1.2)分,(17.5±7.5)分比(47.1±8.3)分;对照组:(4.9±1.7)分比(6.4±2.8)分,(23.6±10.1)分比(47.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8.4%(9/49)]明显低于对照组[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PLDD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疼痛状况及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章萍  ;孙元莹 《中国药房》2009,(6):457-45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A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42例)和对照组(Ⅱ组,30例),Ⅰ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Ⅱ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95.24%,Ⅱ组为80.0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Ⅱ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HFRS合并ARF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符合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日2次,早晚各吸入1次;对照组予以班布特罗胶囊10 mg晚服,布地耐德干粉吸入剂每日600μg吸入。两组均4周为1疗程,治疗2-3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的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五水头孢唑林钠组25例,头孢唑林钠组21例,头孢他啶组19例,3组的用法、用量、疗程相同,每日2次,每次静滴2g,疗程7~14d。结果:疗程结束时,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00%,71.43%,47.37%和92.00%,85.71%,63.1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4.76%,5.26%。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王跃建  赵远新 《中国药房》2009,(11):850-851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疗效。方法:62例66耳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32耳)与对照组32例(34耳),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2组用药时间均为12 d,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6.47%(P<0.05),平均听阈提高分别为(36.37±16.04)、(20.12±14.86)dB(P<0.05)。结论:尽早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SD,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