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目的研究Ki-67在病理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瘢痕疙瘩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与细胞增殖增高呈正相关;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鉴别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蛋白在增生 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 成纤维细胞中c-my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 c-myc蛋白表达升高提示存在c-myc原癌基因的激活,c-myc原癌基因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 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增生性瘢痕和60例瘢痕疙瘩,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异搏定和激素局部注射,比较总有效率和副作用总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总发生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一种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TK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探讨PTK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活化的PTK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再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施肥痕和正常坡肤组织中PTK活性。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150.80%和313.80%),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65.01%)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介导生长刺激的信号转导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而发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Fas蛋白表达均很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性瘢痕的Fas蛋白表达较低,且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显著。结论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来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简单,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瘢痕疙瘩组)和10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组)中的CTGF mRNA的表达,并以8例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作为对照。结果病理性瘢痕中CT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而瘢痕疙瘩组又高于增生瘢痕组(P〈0.05)。结论CTGF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拟研究Id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2例正常皮肤、15例增生性瘢痕和15例瘢痕疙瘩中Id1的表达情况。结果Id1在增生。日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Id1在增生性瘢痕和疣痕疙瘩组织中的过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刚  罗少军  汤少明  梁杰  左强 《广东医学》2006,27(12):1811-1812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凋亡蛋白Bcl-2表达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反正常皮肤各12例为标本,对12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白细胞介素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Bcl-2差异。结果瘢痕疙瘩浸润部Bcl-2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q=4.29,P〈0.05),瘢痕疙瘩增生部Bcl-2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q=4.20,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Bcl-2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Fas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Fas蛋白表达均很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性瘢痕的Fas蛋白表达较低,且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显著。结论: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来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简单,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肿瘤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用Ki-67抗原mAb对79例TCC和3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 Ki-67指数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且Ki-67指数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Ki-67蛋白可作为TCC细胞增殖能力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中P27的表达与肾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鼠抗人P27单克.隆抗体及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对86例肾细胞癌和86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RCC中p27表达明显减少,Ki-67指数(Ki-67LI)明显增高;且p27表达与Ki-67指数(Ki-67LI)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呈负相关.结论P27和Ki-67U从细胞生长抑制和增殖活性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肿瘤细胞的侵润能力,联合检测p27和Ki-67LI对预测肾癌的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巍  高宁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7):623-626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cyclin D1、Ki-67的表达及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15例涎腺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中cyclin D1、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结果:三组中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3%、68.3%,PA组与NSG组、SACC组与NSG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yclin D1 LI分别为2.35、16.57、44.63,三组总体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NSG组、PA组、SA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和58.5%,SACC组与NSG组、SACC组与P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Ki-67 LI分别为0.00、3.44、20.22,在三组总体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管型和实性型SACC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90.9%,Ki-67 LI分别为4.64、51.8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与Ki-67在SACC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s=0.703,P<0.05)。结论:cyclin D1的高表达促进了细胞的异常增殖,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检测Ki-67表达水平可用以辅助诊断腺样囊性癌的分型。  相似文献   

14.
Ki-67及p27基因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P27和Ki-67的表达与膀胱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鼠抗人P27单克隆抗体及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对7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中P27表达明显减少,Ki-67指数(Ki-67L1)明显增高;且P27表达与Ki-67指数(Ki-67L1)捉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P27和Ki-67LI从细胞和一筹莫展抑制和增殖活性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肿瘤细胞的侵润能力,联合检测,P27和Ki-67LI对预测膀胱癌的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find an efficient diagnostic method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keloid.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as protein in keloids, hypertrophic scars and their surrounding normal skins. Imag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se tiss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Fas antigen was much higher in the keloids and their surrounding normal skins tha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 between the former 2 tissues was found. In hypertrophic scars, however, much lower Fas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their surrounding normal skins(P < 0.01).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Fas protein is a simple method that is well applicabl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hological sca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中Ki-67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4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黏膜组织标本中Ki-67表达,用CD 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检测Ki-67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分析其与肝外胆管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外胆管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为37.2%±5.1%,癌旁黏膜组织为8.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癌中微血管密度值为56.5%±9.0%,癌旁黏膜组织中为20.6%±3.3%,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标记指数和微血管密度与肝外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肝外胆管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Ki-67标记指数和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肝外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增生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ERK(p-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PCNA阳性率及PCNA指数均升高(P均<0.05),而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和3例正常组织中hTERT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织中hTERT、Ki-67不表达.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7.1%(P<0.05).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Ki-67 LI为30.8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的4.44%(P<0.01).hTERT蛋白阳性表达肉瘤组织中Ki-67 LI明显高于hTERT蛋白阴性表达的肉瘤组织(P<0.01).结论:hTERT基因激活和细胞增殖在口腔间叶组织细胞实现永生化、发生恶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