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许学明  陶立  李龙  李建峰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92-119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LCS)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28例患者的ERCP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患者行ERCP检查,26例成功,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2例,乳头狭窄或Oddi,s氏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5例,胆囊管残留过长并胆囊管结石1例,胆管损伤狭窄1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例,胆管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结论 ERCP对PLCS患者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可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均萍  杨卫东  张亚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至2011年收治的PCS且行ERCP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胆道显影60例(96.77%),PCS病因分别为胆总管结石39例(62.90%),残留胆囊管过长并发结石7例(11.29%),十二指肠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9.68%),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4例(6.45%),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3.2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例(1.61%)。全组接受治疗性ERCP患者50例(80.65%),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41例次,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次,EST 4例次,内镜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例次,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2例次。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接受内镜治疗的50例中,随访46例(92.00%),随访时间3~12个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3例(93.48%)。结论诊断性ERCP是明确PCS病因的重要手段,治疗性ERCP是适应指征的P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ERCP和EPT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乳头肌切开术(EPT)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的诊治价值。方法17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再发或反复发作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EPT等治疗,90 例诊为PCS。分析PCS患者胆道异常、胆总管直径及内镜下治疗后临床表现的改变,不良反应及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 PCS在ERCP下发现的病变主要为残余胆囊管过长、胆总管狭窄、总肝管狭窄、胆囊管低汇流、乳头旁憩室、胆道括约肌压力增高。ERCP测定的胆总管直径显著大于B超的测定值,分别为(1.38±0.43)cm和 (0.58±0.32)cm(P<0.05)。介入治疗组12例术后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但血清淀粉酶多在3d内转为正常。结论对PCS患者,ERCP不失为一项有价值、安全的诊断措施,必要时尚可行EPT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道疾病的诊治。结果 112例经ERCP明确诊断,其中并胆道系统结石83例(74.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8.0%),胆僻癌6例(5.4%),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2.7%)。胆囊切除术后11例(9.8%)。行胆系手术加胆肠Roux—en—y吻合46例(41.1%),胆系手术加毕Ⅱ式胃切除6例(5.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3.6%),单行胆系手术45例(40.2%),保守治疗11例(9.8%),效果满意。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关系密切,应重视其诊治。诊断以ERCP为佳,手术以转流术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李芸  黄广智 《吉林医学》2012,33(24):5290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RCP检查的57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53例插管成功,其中胆道结石30例,胆管扩张现象17例,胆管狭窄11例。3例胆囊管残留过长。1例胆道十二指肠瘘,1例胆管癌。结论: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的明确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治疗的运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 对59例PCS患行ERCP检查,并对其中有适应症给予内镜下取石、扩张、引流等治疗。结果 本组ERCP造影成功57例,成功率为96.9%,其中37例进行内镜治疗:24例胆总管结石,22例成功取石,2例转开腹手术;8例缩窄性乳头炎,7例乳头切开治疗,1例气囊扩张;6例胆管损伤性狭窄,4例置入塑料支架,2例失败;3例恶性梗阻全部置入金属支架。结论 ERCP对于PCS的病因治疗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及胆管梗阻等复杂胆管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建平  辜天慧 《四川医学》2011,32(9):1447-144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为1~2枚49例2,枚以上21例。用针刀或弓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术后3~4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全组70例患者67例成功行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5例,乳头出血1例,无胆管感染,LC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将临床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46例病人,40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术后系统的观察及护理配合,措施得当,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富贵  邹波 《海南医学》2010,21(4):64-66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情况。结果36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中仅2例(5.6%)术前确诊。行胆囊切除术9例(25%),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例(8.3%),胆囊切除、胆囊瓣瘘口修补术5例(13.9%),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13例(36.1%),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Roux—Y胆肠吻合术5例(13.9%),1例(2.8%)行胆囊癌根治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困难,B超结合ERCP或MRCP检查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必须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Shen Y  Ru P  Yu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111(11):1044-1045
The mother-baby peroral choledochofiberscope (PCS) examination is a safe and noninvasive method. The examination field of baby scope can reach common bile duct, common hepatic bile duct,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d even gallbladder. Thus biliary diseases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under direct view. From October 1995 to September 1996, PCS was used in 18 cases which were not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and final diagnoses an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chieved which further broaden the clinical indication of PCS. Following is a report on application of PC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holang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陈旭 《医学综述》2013,19(3):550-551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ERCP诊断和治疗的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RCP检查,并内镜治疗,对腹痛和体质量变化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ERCP诊断共确诊39例,准确率为81.25%;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为93.75%。患者治疗后腹痛得到缓解,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64例胰头部肿块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分析中日友好医院1998年7月~2003年1月间病理明确诊断的64例胰头肿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4例中胰头癌40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4例,均以腹痛、黄疸、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41例检测了CA199,胰头癌组28例,其中23例>100U/dl;慢性胰腺炎组13例均<100 U/dl,其中2例>20 U/dl.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胰头癌组为85%(34/40),慢性胰腺炎组为33.3%(8/2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胰头癌组为92.3%(12/13),慢性胰腺炎组为81.8%(9/11).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可提高胰头肿块患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徐海荣  刘世峰  刘刚  刘益 《四川医学》2012,33(3):461-463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网篮取石术、机械碎石术、气囊取石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等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患者中,107例常规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92.2%,行乳头预切开后及乳头开窗术后,113例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7.4%,取石成功110例,成功率94.8%。其中24例行机械碎石取石术,23例取石成功,碎石取石成功率95.8%,8例行单纯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取石术,7例成功,取石成功率87.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在诊断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0 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人行ERCP检查 ,其中 97例接受内镜治疗。结果 :首次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 97.1% (10 2 /10 5 ) ,为大多数病例提供准确的诊断 ,80例并发胆总管残余结石者采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取石治疗 ,97.5 % (78/80 )获成功 ;9(9/13)例胆管漏采用EPT、鼻胆管引流或置入聚乙烯支撑架治疗 ,8例胆漏在治疗后 4 8h内关闭 ,疗效肯定。 8(8/11)例胆总管部分狭窄者行内镜放置聚乙烯支撑架。 7例近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1例胆总管完全闭塞仅行诊断性ERCP ;本组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为4 .8% (5 /10 5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怀疑胆道并发症时 ,应及时行ERCP检查 ,对于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漏和胆总管部分狭窄 ,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手段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地区开展肝移植的医院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完成的10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13例出现胆道并发症(包括胆漏,胆道狭窄,胆道结石及胆道铸型综合征等),6例经微创胆道外科手段确诊,8例行微创方法治疗,包括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后胆管气囊扩张、胆道置支撑管1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EST)3例,B超下经皮置外引管流1例,经T管电子胆道镜取石冲洗2例,内镜下鼻胆管外引流(ENBD)1例.结果13例术后胆道并发症中6例经微创手段确诊,8例中6例行微创方法治愈,治愈率为7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应首先考虑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视ERCP等微创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RCP对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胰外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ERCP 1 003例,对其中175例(17.45%)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而经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镜下可疑乳头或壶腹肿瘤局部活检,确诊后部分病人根治性手术.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动态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并注意结石及占位特征及胆胰管造影剂排空情况,根据ERCP诊断结果采取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结果 175例ERCP检查中,成功率98.29%(172/175).均经ERCP检查确定病因和/或定位诊断.6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切开取石或碎石,其中60例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道蛔虫症一次取出成功;49例十二指肠乳头、胆管下段炎性狭窄行EST; 33例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例胆管癌及胰腺癌、2例胆管良性狭窄及2例硬化性胆管炎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5例胆瘘病人经ENBD后痊愈,10例经胆肠吻合术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诊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诊断的同时加做内镜下治疗是ERCP的突出优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的ERCP内镜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选择透明帽辅助胃镜ERCP,插管成功者行EST和(或)EPBD、ENBD、ERBD及EMBE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插管造影成功(100%),其中9例胆总管结石分别行EST 7例、EPBD 2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100%;胆管癌1例行EMBE,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行ERBD,均顺利完成。ES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未发生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合并胆管疾病的ERCP诊治中有助于空肠袢内的进镜,便于胆管插管及结石的清除,提高ERCP的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77年1月至1998年6月我科对疑有胰胆疾病的7238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有适应证者同时进行内镜下取石,扩张,引流等治疗,对以上资料进行全国统计,分析ERCP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结果:7238例患者行ERCP检查共计7579例次,总成功率为94.8%,胰管显影率为75.7%,胆管显影率为87.1%,发现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