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联合LC组(观察组,n=39)和分阶段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联合LC组(对照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围术期资料、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胆总管直径大于对照组,而手术总费用、术后住院总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ERCP/EST术后3 d的AL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LCBDE更适用于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术后恢复及避免并发症上更具优势,手术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2.
王奕 《浙江医学》2003,25(1):36-37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和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熟 ,两者联合使用已能使多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免行开腹手术。近年来 ,我们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LC和ERCP联合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均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其中女性14例 ,男性10例 ;年龄25~70岁 ,平均52岁。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史 ,部分病例有黄疸史。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提示胆总管内有直径0.6~1.2cm的结石 ,胆总管直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9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剖腹取石术,实验组使用ERCP联合EST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对照组成功率97.96%,手术时间(175.34±58.46)min,并发症率8.16%,肛门排气时间(3.7±0.9)d.住院时间(18.36±6.2)d.实验组成功率93.88%,手术时间(41.53±19.65)min,并发症率2.04%,肛门排气时间(2.5±0.6)d.住院时间(8.7±3.4)d.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患痛苦,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胡正华  江飞保  秦运升 《浙江医学》2017,39(19):1698-1699,1702
目的比较一步式[术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分步式(术前ERCP及EST+LC)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其中采用一步式手术治疗28例(一步式组),采用分步式手术治疗24例(分步式组)。一步式组患者ERCP及EST+LC手术同期完成,分步式患者行LC前先行ERCP及EST检查治疗,隔日后行L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9.3%vs95.8%,P>0.05),均未发生术后出血、胆漏及胰腺炎(淀粉酶升高未达胰腺炎标准)等并发症。一步式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淀粉酶血症1例(3.6%),分步式组患者术后出现高血淀粉酶血症6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式组、分步式组患者LC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5±0.93)、(3.62±0.9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式与分步式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分步式手术后高血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高于一步式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与LC联合术前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re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P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1990年5月至2012年5月发表的关于LC+IOES和LC+P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LC+POES相比,LC+IOES能够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sphincterotomy,ERCP/S)术后并发症[RR=0.46,95%CI(0.24,0.88),P=0.02],尤其是胰腺炎的发生率[RR=0.21,95%CI(0.06,0.71),P=0.01],缩短住院天数[WMD=-2.13,95%CI(-2.70,-1.56),P<0.000 01]和减少住院费用[WMD=-352.61,95%CI(-637.18,-68.03),P=0.02];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4,1.07),P=0.99]。结论:LC+IOE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采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术后胰腺炎16.7%(5/3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1±20.5)min,平均住院时间(11±3)d。结论:ERCP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09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共125例,其中93例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为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结果:93例中,91例获得了成功,无残留结石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T+LC序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LC与EST联合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刚  李华  杨晓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22-10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病人术前常规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后,3例先行LC治疗,1个月后行ERCP检查,再行EST治疗。5例先行B超、ERCP检查及EST治疗,1周后行LC.结果:全组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L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行EST取石+LC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均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取石+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  相似文献   

10.
张立明  沈建伟  贾晓伟 《吉林医学》2011,(36):7760-7761
目的:探讨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EST后再行LC。手术成功率为84.9%,8例术后出现淀粉酶升高,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住院时间8~18 d,平均12.5 d。结论: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om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在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和ERC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CBDE治疗组结石最大直径[(13.78±2.52) mm vs (9.38±2.82) mm]及胆总管直径[(14.96±2.50) mm vs (10.86±2.75) mm]均明显大于ERCP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LCBDE治疗组中术后发生A级胆漏1例,2个月后行胆道镜检查结石残留2例,行胆道镜下取石治疗;ERCP治疗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3例,B级胰腺炎1例;LCBDE治疗组手术时间[(123.74±26.14) min vs (24.86±5.55)] min、术后肛门通气时间[(62.60±15.71) h vs (24.72±6.46) h]、术后住院时间[(9.40±1.44) d vs (3.55±1.84]) d均明显长于ERCP治疗组;两组术前生化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CBDE治疗组术后第1天WBC[(12.29±2.64)×109/L vs (10.11±2.91)×109/L]、术后第1天CRP[(51.96±14.70) mg/L vs (36.17±14.04)] mg/L、术后第3天CRP[(23.30±8.20) mg/L vs (15.10±5.85) mg/L]均明显高于ERCP治疗组, 两组TBIL、DBIL、A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老龄胆囊切除术后多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LCBDE与ERCP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ERCP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快,对小直径胆管结石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谢建平  辜天慧 《四川医学》2011,32(4):519-52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12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结石直径〈1.2 cm,结石为1~2枚。用针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结果全组50例患者47例行乳头预切开。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47例,取石成功45例,另外3例为巨大憩室内乳头且结石〉1.0 cm,因而放弃。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2例,无出血及胆道感染,开腹手术5例。结论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EST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用ERCP+EST取石对7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6%(70/74)。术后并发胰腺炎5.4%(4/74),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8%(8/74),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的31例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全部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治愈30例,治愈率约96.8%。术后1例因并发胆管炎中转剖腹手术,2例并发少量出血,4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石症术后的并发症或其症状再发诊断价值高。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非手术治疗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行EST及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22例. [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81.8%)完成EST与LC联合治疗, 4例EST后未取净结石,行LC及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手术.10例出现EST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诊断为EST后插管性胰腺炎(轻型),给予抑酶补液治疗后痊愈.LC无并发症.22例住院时间9~35 d,平均(17.32±1.58)d. [结论]EST联合LC是目前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