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广州市越秀区不同中医体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易感体质。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分为9种并进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降低(P0.05,P0.01),阳虚质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升高(P0.05),阴虚质、血瘀质RMSSD均降低(P0.05,P0.01)。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降低(P0.05,P0.01),阳虚质、痰湿质LF/HF均降低(P0.01),湿热质、血瘀质LF/HF均升高(P0.01)。结论:对于还没出现糖尿病的"未病"老年人,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者,必须重点防范。对于已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别是后三者,可通过控制血糖、调节饮食、规律作息、运动锻炼等手段,从改善体质入手,防范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中医症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中医症型分为三组:心血瘀阻组(56例)、痰阻心脉组(44例)和心阴亏虚组(3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归纳分析各组间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ANN、SDNN、SDNNI、PNN50、RMSSD)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心血瘀阻组及痰阻心脉组SDNN、SDNNI、RMSSD及PNN50较心阴亏虚组显著下降(P 0.05),但心血瘀阻组与痰阻心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其中心血瘀阻与痰阻心脉症患者降低较心阴亏虚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和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心率变异性指标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了112例冠心病心衰患者HRV的中的SDNN、SDNNI、RMSSD、PNN50及常用的图解法指标中的三角指数,并以2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I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中心气阴虚、心气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心阳虚脱证心率变异性逐渐减低,SDNN、SDNNI、三角指数有统计差异。随患者心功能的下降,SDNN、SDNNI、RMSSD、三角指数有下降趋势,心功能III、IV级与心功能I、II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NN50随心功能下降减低,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pNN50及三角指数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心功能分级重要因素,回归方程=4.364-0.013SDNN-0.045pNN50-0.025三角指数。研究结论:CHF患者心功能随HRV减低而明显减低,反应自主神经受损情况的HRV指标可能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更敏感,对CHF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提示意义,HRV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与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HF的内在机制。方法:选取A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AHF标准的抗心衰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合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及心率变异性(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QT间期离散度参数QTd、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QTd、QTcd均明显缩短(P均0.05)。试验组QTd、QTc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前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V明显提高(P均0.05)。试验组HR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HF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NYHA分级,并能缩短QT间期离散度,提高心率变异性,提示其治疗AHF的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 ,对 117例气滞血瘀型、 10 4例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及 5 0例健康人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 ,对比观察迷走神经张力 (SDNN、RMSSD、PNN5 0、HF)、交感神经活性 (VLF、LF)、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关系 (LF/HF)。结果 :心绞痛病组SDNN、RMSSD、PNN5 0、H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而VLF、LF、LF/HF显著增高 (P <0 0 5 ) ;两证型间比较 ,气虚血瘀型组SDNN、RMSSD、PNN5 0及HF明显降低 ,气滞血瘀型组LF及LF/HF相对增高 (P <0 0 5 ) ;PNN5 0及VLF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气滞血瘀型以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为主 ,气虚血瘀型主要为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今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及量化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女性患者143例,对其进行分型,并采用时域分析法收集各个类型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并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在SDNN各证型中,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要比其他证型下降较明显,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SDNNI、RMSSD、PNN50三个变量间差异也较为不齐(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的演变,可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邹继红  刘影  张秋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09-1212
目的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β受体阻滞剂、抗凝素、降脂剂常规治疗,4周为1疗程;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内滴注,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率变异性(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变化及中医症状(包括胸闷、短气、心痛)改善情况。结果 1)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93.8)较对照组(145.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治疗后实验组(SDNN:103.2±13.1、SDANN:98.1±18.9、RMSSD:29.9±16.2、PNN50%:5.9±3.2)较对照组(SDNN:99.2±13.7、SDANN:87.2±19.8、RMSSD:26.1±10.3、PNN50%:4.3±3.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下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SDNN、SDANN、RMSSD、PNN50%等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胸闷、短气、心痛等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浊利水方,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具体指标为SDNN、SDANN、RMSSD、PNN50,并抽血检测NT-ProBNP。结果:治疗后2组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西药能有效改善HRV并降低NT-ProBNP,减轻改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按研究标准纳入97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纳入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病人,和85例年龄层次相当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以上3组均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女性组和男性组HRV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组,女性组PNN50、RMSSD与男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标实证组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与本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标实组高于本虚组;3SDNN水平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SDANN在单支组与双支组差异不明显,RMSSD、PNN50在双支组与三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1HRV水平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2HRV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特点研究,探讨HRT与HRV在不同ACS患者中的特点及HRT与HRV间的相关性。方法ACS患者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各40例,选择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指标SDNN、RMSSD、PNN50、HF及LF,同时分别研究TO或TS与SDNN、RMSSD、PNN50、HF及LF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TO值升高,TS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率变异指标SD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CS患者行组间比较,3组TO、TS值及RMSSD、PNN5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STEMI组心率变异指标SDNN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O与SDNN、HF、LF分别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F关系较为密切(r=-0.544)。TS与SDNN、RMSSD、PNN50、HF和LF分别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6)。结论ACS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表现尤为明显;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42例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率变异(HRV)指数。以及患者服药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化验结果和不良事件。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88.42%)优于对照组(76.85%)(P<0.05)。对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前,SDNN/ms、SDANN/ms、SDNNI/ms、RMSSD/ms、PNN5050/%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DNN/ms、SDANN/ms、SDNNI/ms、RMSSD/ms、PNN5050/%较治疗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P<0.05或0.001),对照组治疗后SDNN/ms、SDANN/ms、SDNNI/ms、PNN5050/%较治疗前有改善作用(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组对SDNN/ms、SDANN/ms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测量结果评价,试验组P波离散度、QT离散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波离散度、QT离散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P<0.05),对照组治疗后P波离散度较治疗前有改善作用(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组对P波离散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益气活血法"较好地提高HRV值、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中医体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方法以患有脑血管病或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人群3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根据MMSE、Mo CA、ADL、CDR等量表评分进行认知功能程度分组,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结果 N-VCI组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VCI-ND组中医体质前四位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平和质、血瘀质;VD组中医体质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I的患病情况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联系,VCI患者偏颇体质居多,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是其主要体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中医体质与各因素相关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诊断,收集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结果 110例患者中气虚质35例、痰湿质24例、血瘀质17例、阴虚质16例、阳虚质14例、其他体质4例,其整体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构成比及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构成比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无差异(P0.05)。不同中医体质在糖尿病肾病各期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最多。不同中医体质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总蛋白、血白蛋白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eGFR、Hb、RBC比其余体质低;阴虚质FPG、HbA1c比其余体质高;痰湿质BMI比其余体质高(P0.05)。痰湿质与BMI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冠心病、eGFR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主要分布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基础体质是气虚质、痰湿质,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中医体质是气虚质;肥胖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肾小球高滤过是阴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易肾性贫血。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阴虚质、血瘀质有关,微血管病变与血瘀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红曲治疗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筛选医院居民健康体检中血脂异常并使用红曲治疗的患者61例,治疗前由中医医师进行中医体质辨别。治疗予中药红曲6 g/d,开水冲泡150m L至红曲软烂后汤渣同服,8周后复查血脂及肝转氨酶。结果经过8周治疗,红曲治疗不同中医体质分型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阴虚质;各证型间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血清总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P 0.05);痰湿质、血瘀质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下降值较阴虚质、平和质均有明显差异(P 0.05),而痰湿质和血瘀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和质较阴虚质亦无明显差异(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痰湿质、血瘀质血清三酰甘油均有明显下降(P 0.05),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痰湿质、血瘀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P 0.05),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值比较痰湿质优于平和质和阴虚质(P 0.05)。各体质分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红曲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疗效确切,痰湿质是使用红曲治疗的最优势体质类型,其次为血瘀质、平和质,而阴虚质使用红曲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测定87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4h.采用动态心电图HRV分析软件分析SDNN、RMSSD、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值的结果.结果 1级组SDNN、RMSSD、PNN50、HF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而LF、LF/HF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级、3级组SDNN、RMSSD、PNN50、HF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LF及LF/HF比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与1级组比较,2级和3级组HRV值中SDNN,RMSSD、PNN50、HF均低于1级组(均P<0.05),而LF及LF/HF比值均较1级组增高(均P< 0.05).与2级组比较,3级组HRV值中SDNN、HF均低于2级组(均P< 0.05),而LF较2级组增高(P<0.05).RMSSD、PNN50、LF/HF比值较2级组差别不大(P>0.05).结论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升高程度与肝阳上亢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相关,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病情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与B淋巴细胞、FS值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调查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检测患者B淋巴细胞(CD5+、CD19+)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FS)数据,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体质分型涵盖湿热型、阴虚型、气郁型、痰湿型、平和型、血瘀型、气虚型、阳虚型、特禀质共9型;其中HBe Ag(+)患者167例,湿热型占27.54%,均高于其他各型(P0.05);HBe Ag(-)患者58例,气虚型占56.90%,均高于其他各型(P0.05)。CD5+水平比较:湿热型CD5+水平高于气郁型、痰湿型、平和型、血瘀型、气虚型、阳虚型及特禀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型CD5+水平高于气虚型、阳虚型(P0.05)。CD19+水平比较:湿热型CD19+水平最高,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型CD19+水平高于痰湿型、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P0.05);血瘀型CD19+水平高于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P0.05)。FS值比较:血瘀型FS值最高,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型FS值次之,高于气郁型、平和型、气虚型、特禀质(P0.05)。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B淋巴细胞、FS值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临床早期治疗,抑制乙肝病程进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心汤对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温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即刻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 5 min NN intervals,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squared differences NN intervals,RMSSD)、低频与高频比值(low frequency/jigh frequency,LF/HF)]等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DANN、RMSSD均下降,而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即刻心率、SDNN、LF/HF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SDANN、RMSSD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最慢心率、即刻心率、SDNN、LF/H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温心汤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周毅  朱雪琼  林希  徐苗苗  林祥 《新中医》2017,49(3):24-26
目的: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查,研究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2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明显基础疾病的2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接受调查,对软件得出的中医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4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这3种体质的分布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中,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类型,说明这3种体质的人群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大,这3种体质类型可以作为预防和诊治高脂血症的中医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