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例,治疗组取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为主,1次/10d,3次一疗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都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两组对肥胖指标体重、腰围、BMI及食欲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现,两组肥胖患者自身比较空腹血糖、胰岛素及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留针1 h,对照组留针30 mi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及BM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留针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体重指数及腰臀围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减肥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体针、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体穴取天枢、关元、三阴交等,耳穴取神门、内分泌、脾等;药物组采用口服西药西布曲明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2.5%,2组的治疗结果相近(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针刺组患者的腰围及腰臀围比值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减肥的疗效确切,并且针刺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穴位埋线法每星期1次,针刺法每星期6次,共治疗8星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胸围、腰围、臀围及胰岛素、血脂系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围比值均减少(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含量降低(P<0.05),降低胰岛素抵抗(P<0.05);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及三围,调节糖、脂代谢,实现健康减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减肥中脂肪分布与血清瘦素、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分成腹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两组,观察针刀减肥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脂肪分布变化与血清瘦素、胰岛素的关系。结果:针刀可以改善肥胖相关指标,瘦素变化率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指标的差率成显著正相关(P0.01),胰岛素变化率与体重指数(BMI)、腰围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中腹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均有效,针刀疗法减少其内脏脂肪含量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减少全身脂肪含量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浅刺多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浅刺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基本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刺多针法治疗组20例,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0例。治疗每日1次,20次为观察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标准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胸围、腰围、臀围,对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20次治疗体重、腰围等均有明显改变,两组疗效比较,浅刺多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组(P<0.05)。结论浅刺多针法对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穴治疗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肥胖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标准体重、肥胖度、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肥胖指标、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治疗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针刺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84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贺氏三通针刺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贺氏三通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体脂百分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贺氏三通针刺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察浅刺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刺多针法治疗组20例,常规针刺法治疗组20例.治疗每日1次,20次为观察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标准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胸围、腰围、臀围,对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20次治疗体重、腰围等均有明显改变,两组疗效比较,浅刺多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组(P<0.05).结论刺多针法对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予"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臀围、腰围、体重指数(BMI)、血脂(TG、CHOL、L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臀围、腰围、BMI、血脂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八阵穴"隔姜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疗法,即采用天枢、中脘、章门配合大肠俞、胃俞、脾俞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低BMI有效率为56.67%,减少WC有效率为75%,降低体重有效率为60.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俞募配穴法在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优于一般普通针刺方法,具有更显著的疗效。结论:俞募配穴针灸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疗效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的门诊患者,按照完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1月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l、2、3疗程后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和实验室指标(血脂、脂蛋白)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愈显率为63.34%,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和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拔罐加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经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控制;针刺组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采用秦师"从脾论治"法,取腹四门[脐周四针三穴:天枢(双)、关元、中脘]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下合穴。通过2组组间和组内比较,观察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血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以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iponection、Ghrelin、胰岛素抵抗指素(ISI)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BMI、腰臀比、血TC、血TG、血LDL-C、血HDL-C,FBG、INS、TNF-α、Adiponection、Ghrelin、ISI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从脾论治针刺组能明显降低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的BMI(P0.05),腰臀比(P0.01);减少TC、TG的含量(均P0.01)和LDL-C的含量(P0.05);升高HDL-C的含量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针刺组FBG、INS、ISI(均P0.05),Adiponection(P0.01)、Ghrel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50%,而针刺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针刺能改善中心型肥胖伴高血脂症患者的脂质代谢与形体指标,其可能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益气健脾针刺法通过调节血清瘦素水平治疗高尿酸血症。方法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血症病史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予以健康教育,针刺组同时给予益气健脾针刺法,干预1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受试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血清瘦素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变化差值情况。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指数、腰围、血尿酸降低明显、血清瘦素升高明显,P0.01,臀围、胆固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腰围降低明显,P0.01,体重、体重指数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尿酸及血清瘦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干预前后较对照组体重差值、体重指数差值明显增大,血清瘦素差值明显缩小,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健脾针刺法通过调节人体血清瘦素的水平降低高尿酸血症受试者的血尿酸及体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法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的影响。方法:67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取穴法针刺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BMI、W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I、WHR均有显著变化,肥胖程度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合募配穴法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法。结论:合募配穴法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及WHR,减轻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16.
邱晓岚  李大奇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52-1354
目的:观察针灸在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耳针治疗,治疗组联合给予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脂肪面积,对比2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5.29%、总有效率82.35%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1.77%、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重、臀围、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VA)、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腰围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BMI、腰围、臀围、VA、SA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在减轻体重同时可减少腹部VA、SA,降低并发症风险,疗效优异,腹部MRI观察VA、SA作为治疗疗效的量化标准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并比较针灸及药物疗法对女性肥胖合并月经后期或闭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肥胖症合并月经后期或闭经患者52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月经周期、闭经情况。结果:针灸治疗组对肥胖、月经后期和闭经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女性肥胖合并月经后期或闭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腰围及体质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飞  王凤琴 《中国针灸》2006,26(8):551-55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肥胖女性针刺减肥效应,探寻针刺减肥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83例女性患者按肥胖类型分为2组:腹型肥胖组31例为腰围超标但体质指数(BMI)〈25的腹型肥胖者,肥胖组52例为BMI≥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治疗1月。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腹型肥胖组治疗前后WC、WHR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呈非常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相关系数比较|rWC/BMI|〉|rWHR/BMI|;肥胖组WC变化与BMI变化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WHR变化与BMI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对女性体重超重或者正常但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者和体重超标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都具有很好的减重、减腰围作用,适合于各型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治疗脾虚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及对照组(传统健脾利湿)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脾虚症状及体征、脾虚评分、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股围、脂肪系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脾虚积分均有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调督任合健脾利湿法针刺对于脾虚型肥胖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任旭  周国平  唐曦  刘小卫 《新中医》2011,(6):104-106
目的:观察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2疗程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的变化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2组比较,体重、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明显,患者依从性好,有其合理性、科学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