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斌  朱小丽 《中原医刊》2003,30(5):25-26
目的;评价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本组肾结石患儿58例。年龄1岁-14岁,平均年龄5.2岁。根据结石最大直径患者进一步分为三组。第1组32例。结石最大直径5-10mm,第2组12例,结石最大直径10-20mm。第3组14例。结石最大直径大于20mm。随机选择58例大于18岁的成年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一成年患者都和一名儿童患者在结石大小与位置方面相同。对照组同样根据结石大小分为1A,2A,3A三组。应用NE-V型B超定位电磁波源碎石机碎石,对两组的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碎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结石总体排净率为91.3%。对照组为84.4%。第1,2和3组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3.7%,91.6%和85.7%,1A,2A,3A组排净率分别为93.7%,83.3%和64.2%。儿童组有15例。成人组有6例进行复碎。研究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3例出现石街。结论: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肾结石的排净率高于成年人,直径大于20mm的结石通常需要复碎。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2):1141-1144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直径<20 mm肾结石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4例直径<20 m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FURS组(n=112)和ESWL组(n=152),2组患者再按照结石直径分为<10 mm组、10~15 mm组和15~20 mm组。FURS组患者给予FURS进行治疗,ESWL组患者给予ESWL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清除率、重复治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石清除率的因素。结果 FURS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清除率高于ESWL组,重复治疗率低于FURS组(P <0. 0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结石直径<10 mm组中FURS组和ESWL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重复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0~15 mm组中FURS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ESWL组,重复治疗率低于FURS组(P <0. 05)。FURS组和ESWL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5~20 mm组中FURS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ESWL组,重复治疗率低于FURS组(P <0. 05); FURS组和ESWL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下盏结石是影响FURS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因素(P <0. 05),结石直径是影响ESWL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因素(P <0. 05)。结论 FURS和ESWL均为治疗直径<20 mm肾结石的有效方法,对于直径<10 mm结石,2种术式者疗效相似;结石直径10~20 mm时,FURS治疗效果优于ESWL;结石直径及位置情况是影响结石清除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与B型超声在肾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结石患者1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检查,应用随机盲法ROC曲线分析,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肾结石的效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诊断肾结石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更高,敏感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石直径的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与B型超声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均得到提高。结论肾结石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的应用价值与B型超声较为相似,其中B型超声具备更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闪烁伪影具备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石成分及CT值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个肾盂结石(直径10~30mm)且行RIRS的148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平扫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并计算平均CT值。按照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将一水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归为硬结石组(A组,94例),二水草酸钙、磷酸镁铵和尿酸结石归为易碎结石组(B组,54例)。其中A组结石直径≤20mm为A1组(60例),>20mm为A2组(34例);B组结石直径≤20mm为B1组(32例),>20mm为B2组(22例)。比较各组间平均CT值、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CT值明显较低(P<0.05),结石清除率较高(P<0.05)。各亚组结石清除率比较:B1组高于A1组(P<0.05),B2组高于A2组(P<0.05),B2组与A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亚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石成分是影响RIRS疗效的因素。结石直径相同而CT值低的患者行RIRS疗效佳,术前CT平扫测定CT值对手术疗效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T.O.HO.新型评分系统和S.T.O.N.E评分系统在预测肾结石FURL清除率效能方面的差异,为T.O.HO.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行一期FURL术的108例肾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1个月的腹部X线片或CT是否达到无结石状态,分为结石残留组和无结石残留组。收集两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BMI、患侧、术前输尿管支架置入情况等)及肾结石特征(大小、位置、数量、平均CT衰减值等)。分别应用T.O.HO.和S.T.O.N.E两个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肾结石进行评分,比较两个评分系统与结石残留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同时评价两个系统对直径>20 mm和≤20 mm肾结石的预测效能。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结石清除率约57.41%。结石直径、面积、结石密度、结石位置、累计肾盏数及肾积水程度是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石直径和面积是结石直径≤20 mm和>20 mm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石残留组T.O.HO.评分[(7.17±1.23)分vs.(6.32±1.00)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大小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最大直径≤2.0 cm)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判断肿瘤大小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4例不同最大直径(≤1.0 cm、>1.0~≤1.5 cm及>1.5~≤2.0 cm)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统计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周围型小肺癌以腺癌为主,≤1.0 cm组、>1.0~≤1.5 cm组及>1.5~≤2.0 cm组肺癌临床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组织学类型及CT征象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cm组小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总生存时间亦明显长于其他2组(P<0.05)。结论:不同直径周围型小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微小肺癌(最大直径≤1.0 cm)总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高,微小肺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肾结石成分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0 年 11 月至 2015 年 3 月住院治疗的 960 例肾结石患 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 BMI 分为体重正常组 450 例、超重组 280 例和肥胖组 230 例;收集患者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 并比较不同 BMI 组患者的结石成分。 结果 超重、肥胖组尿液 pH 值均低于体重正常组(均 P<0.05),而血尿酸浓度均高于体重正常 者(均 P<0.05);超重、肥胖组结石最大直径与体重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超重、肥胖组患者结石含有尿酸成 分的比例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均 P<0.05),含有草酸钙成分的比例均低于体重正常组(均 P<0.05);而感染性结石成分(磷酸铵镁 + 碳 酸钙磷灰石)、磷酸钙(羟磷灰石 + 透磷钙石)和胱氨酸成分,超重组、肥胖组分别与体重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BMI 偏高的结石患者尿液 pH 值较低,血尿酸浓度较高,结石中尿酸成分的比例较高;建议控制患者体重,针对尿酸成分 进行相关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给予EWSL治疗后,A组口服坦索罗辛0.2 mg,B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C组口服索利那新5 mg、坦索罗辛0.2 mg,均为每天1次.比较各组结石清除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再发率、石街形成率及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于6~10 mm的小结石,3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10 mm的大结石,C组的清除率为100.0%,A组90.5%,B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而C组排石期间的疼痛程度低于B组(P<0.05),3组肾绞痛再发率和石街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安全有效,可缩短排石时间,降低石街形成率,尤其适用于直径>10 mm的大结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眉山市青神县饮食习惯等影响因素与肾结石超声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眉山市青神县长期居住人口进行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及双肾超声检查,经超声检查确诊肾结石者192例,回顾性分析其饮食方面等习惯,从中初步总结诱发因素与肾结石声像图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声像图特点。结果:939名被调查者中,肾结石患者192例,3~5mm小结石患者169例,6~11mm的结石患者23例,其中,饮浓茶、有泌尿系感染史、饮水量≤2000ml、患者BMI≥25是肾结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肾结石的影响因素中,饮浓茶及泌尿系感染史在结石大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水量≤2000ml、有泌尿系感染史、饮浓茶、患者BMI≥25是肾结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饮浓茶及泌尿系感染史与肾结石形成的大小及超声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无症状小儿肾结石的中远期预后。方法:以我院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发现的75例无症状小儿肾结石为研究对象,其中三聚氰胺相关肾结石(melamine-associated renal calculi,MARC)37例,非三聚氰胺肾结石(non melamine-associated re-nal calculi,NMARC)38例。随访28~45月(平均41月),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检查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患儿53例,其中MARC患儿34例,NMARC患儿19例;结石自发排出率为58.49%(31/53)。婴幼儿,直径≤5 mm结石最易自发排出;而3岁以上,直径≥10 mm的结石自发排出率较低(P=0.003,P=0.000)。尿常规显示,41月后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5.38%明显低于初诊时41.03%(P=0.010);其中MARC患儿蛋白尿全部消失,其缓解率高于NMARC患儿(P=0.030)。结论:41月后无症状小儿肾结石自发排出率较高,结石直径和发病年龄是影响其排出的主要因素;总体预后良好,MARC患儿预后比NMARC相对较好;其长期预后尚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闪烁伪像强度的各种物理因素,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易产生闪烁伪像的砂纸模仿粗糙物体表面形貌制作模型,利用水做透声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通过保持实验参数变化而其他参数恒定的参数调整原则,筛选最优实验设置,然后将4种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分别进行模型试验,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彩色取样框的数目,对实验数据应用双尾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曲线回归分析。结果 闪烁伪像最优显示设置原则:最高彩色优先,位于噪声阈值之下最高彩色增益,较高脉冲重复频率下高通壁滤波,位于探测物体之下的聚焦深度及基波成像情况下适当调节彩色取样框大小(P<0.05), 砂纸表面粗糙度与闪烁伪像强度呈线性正相关(r=0.912,P<0.001)。结论 闪烁伪像临床应用受机器设置与物体表面粗糙度影响,正确掌握其作用特点对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定量研究结石化学成分与超声声影的关系。方法 制备一水草酸钙、羟基磷灰石、胱氨酸和尿酸结石模型,包埋于猪肾中进行超声扫查及CT扫描,记录各结石模型所产生声影的对比噪声比(C/N)及CT值,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结石均表现为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征象,声影C/N值大小为1.01~3.74,平均为2.17;以结石化学成分分组,超声声影C/N值及CT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羟基磷灰石、一水草酸钙、胱氨酸、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声影C/N值与CT值呈正相关(r=0.942, P<0.001)。结论 结石所产生的声影强弱程度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且声影的强弱趋势与CT值大小趋势一致;可通过声影的强弱程度对结石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最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小切口EST的不同直径EPBD,气囊直径分别为8 mm、10 mm、12 mm、14 mm,观察各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近、远期并发症中除胆管积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气囊扩张联合小切口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需谨慎选择直径 >15 mm气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大小、位置、数量、有无声影等超声特征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怀疑恶性结节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检查或者手术治疗的278个甲状腺钙化结节的超声图及临床病理资料。以手术结果或FNA的细胞学结合超声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结节内钙化的大小分为≤1 mm、1~2 mm、>2 mm 3组,分析各组的良恶性,从而确定粗大钙化的定义;分析粗大钙化的特征(数量、位置、有无声影)对结节的良恶性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怀疑恶性的甲状腺钙化结节,钙化≤1 mm与1~2 mm、>2 mm之间的良恶性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 mm与>2 mm这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钙化≤1 mm、≤2 mm作为标准预测甲状腺癌的敏感性(95%CI)为84.2%(78.1%~88.8%)、92.3%(87.4%~95.5%);特异性(95%CI)分别为46.3%(35.4%~57.6%)、13.4%(7.2%~23.2%);对于钙化>1 mm的甲状腺结节,中央型钙化、周围型钙化、混合型钙化3组间的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中央型钙化提示恶性,周围型钙化提示良性,而混合型钙化对良恶性的鉴别没有诊断价值;结节中钙化的数量、有无声影等特征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化≤1 mm或中央型钙化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路虹  冯照远 《河北医学》1996,2(6):576-577
MRI对耳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早期听神经瘤和桥脑小脑角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排除岩骨伪迹所造成的假阴性结果,而且可以显示直径小于10mm的占位性病变,比CT和x线平片能更早期而准确地发现病灶,并使其得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镜术治疗肾绞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输尿管镜探寻肾绞痛病因并及时排除输尿管梗阻,缓解疼痛.方法对50例肾绞痛患者施行急诊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术,同时对于0.5 cm以下结石予以取石治疗,对于0.5 cm以上结石予以碎石并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结果取石成功12例,气压碎石成功30例,3例未发现结石和其它病变置入双"J"管内引流治疗好转,3例输尿管结石游走至肾脏予以ESWL治疗,2例找出相关病因,为进一步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肾绞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微创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85例,其中40例采用肋上通道PCNL(A组),45例采用肋下通道PCNL(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采用微创PCNL治疗,无改开放手术。A组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70.2±12.3)min,2例患者术后尿路平片示残余结石,需进一步行体外碎石处理,清石率为95.0%(38/40)。B组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90.2±13.5)min,其中2例患者为双通道碎石,3例患者为三通道碎石;3例患者术后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例患者需二次手术碎石,清石率为88.9%(40/45);2例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给予输浓缩红细胞2 U,2例患者术后发热。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P<0.05);A组清石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胸部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肋下通道PCNL相比,肋上通道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清石率高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CT与MRI两种检查在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2015年9月经临床证实的176例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CT与MRI表现,按出血厚度将患者分为三组:5mm以下组,5-10mm组,10mm以上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对5mm以下组少量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5-10mm组中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略优于CT;10mm以上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与CT一致。结论 MRI对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的显示率极高,尤其是对等密度的、厚度越小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优势越明显,可作为颅骨内板下硬膜下出血诊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秦杰  王棉 《吉林医学》2006,27(7):723-724,726
目的:探索声学密度技术在肾功能正常但肾组织活检发现异常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生化检查显示肾功能正常但是肾组织活检发现异常的患者50例,正常人22例(肾脏44只)。将正常对照组及病例组均分成<40岁,40~59岁及≥60岁三个年龄段,测量和分析各组肾皮质、髓质的IBS(Intergratedbackscatter,IBS)、校正的IBS(IBS%)。结果:①<40岁,40~59岁及≥60岁三个年龄段的病例组患者的肾皮质、髓质的IB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②<40岁的病例组的患者与40~59岁及≥60岁组患者比较,其肾皮质、髓质的IBS%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后两个年龄段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别。结论:①病例组患者的IBS%值已经发生了改变,利用声学密度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利于早期治疗。②年龄对肾脏的IBS%值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分析肾脏的声学密度特点时应引入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通道与一期双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进行筛查,共获得8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编号依次归入单通道组、双通道组。所有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行 PCNL,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比较治疗效果的差异;将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进行对比,比较安全性的差异。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为9.52%。双通道组术后结石清除率88.10%明显高于单通道组66.67%,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通道 PCNL 治疗复杂性肾铸型结石术后残石率较双通道高,往往需要二期手术。双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增加,可作为复杂性结石、特别是结石长径大于等于5cm 的全铸型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