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8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176;判定为正常,〉100&;#176;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176;判定为正常,〉45&;#176;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176;,最大尿道关闭压〈20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cmH20;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 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 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 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 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 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ATP对大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膀胱ICC和逼尿肌细胞(DSMC),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外源性ATP作用前后ICC及DSMC内Ca2+信号的变化。结果胶原酶P消化后,在干细胞因子(SCF)的刺激下,经c-k it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IC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胞体较小,并且带有分枝状突起,而DSMC呈纤维形或短棒状,二者形态有明显区别。F luo-4 NW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静止状态下ICC内[Ca2+]i平均荧光强度(55.16±3.23)显著强于平滑肌细胞(45.59±2.08),P〈0.05;20μmol/L和100μmol/L ATP可诱发体外培养的ICC及DSMC细胞内[Ca2+]i一过性升高,随后缓慢下降。结论在SCF刺激条件下,SD大鼠膀胱ICC和DSMC可在体外稳定混合培养。外源性ATP可兴奋体外混合培养的ICC和DSM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物理震动排石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物理震动排石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物理震动排石单独治疗或联合外科手术处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及总结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排石次数1~4次,术后1个月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出率33.3%,结石排净率22.2%;术后1个月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16.7%,结石排净率50.0%;术后1个月肾上盏结石排出率40.0%,结石排净率23.3%;术后1个月肾中盏结石排出率27.7%,结石排净率38.8%;术后1个月肾下盏结石排出率60.0%,结石排净率20.0%。物理震动排石联合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排出率52.1%,结石排净率39.1%。7例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予物理震动排石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物理震动排石作为无创治疗结石的手段之一,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软镜术后排石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体外物理震动排石能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58例肾结石患者,经术前尿路造影(CTU)定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4~12周。结果 52例一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左右,6例行二期软镜治疗,术后1周复查有24例结石残留,56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17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结论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能较好完成各类肾结石手术,损伤小,但伴发的感染尤其是脓毒症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鼠膀胱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神经调控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形态学上探讨膀胱ICC样细胞在逼尿肌神经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神经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关系.通过c-kit免疫荧光染色对大鼠膀胱ICC样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观察ICC样细胞与神经的结构关系.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细胞紧密相邻处可见典型缝隙连接.在局部区域可见ICC样细胞的突起与神经末梢联系紧密.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主要位于黏膜下层、肌束边缘以及肌细胞间.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ICC样细胞与神经末梢在结构上关系紧密.结论 从形态学上看,膀胱内ICC样细胞具备参与逼尿肌神经调控的结构基础,进一步从功能学上予以证实将有助于全面阐明逼尿肌神经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排尿在原位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损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例规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接受排尿指导(A组)和29例缺乏规律尿动力学检查未接受排尿指导(B组)的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肾功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年,A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与B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A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B组[(150.5±88.7)vs(220.3±102.5)ml,P<0.05],A组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指导患者科学排尿,有利于预防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种尿道假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32例男性尿道假道患者(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的外科治疗资料。3例为行膀胱镜检查致尿道假道2,例为人为插入金属异物致尿道假道,6例为导尿使用金属探条致尿道假道2,1例为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致尿道假道,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和输尿管镜尿道检查。10例行腔镜手术(假道长度〈2cm)2,2例行开放手术(假道长度〉2cm)。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6.6个月。结果 26例排尿满意,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术后需定期行尿道扩张5例1,例因排尿困难再次手术。结论尿道假道多因对尿道狭窄盲目行尿道扩张所致,可引起患者明显的排尿困难,对于长度较短的假道(〈2cm)可采用腔镜手术充分切开假道,对于较长的假道(〉2cm),建议采用开放手术,分离找到真道后重新吻合以恢复患者的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男性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9例诊断为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2例Ⅰ期行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57例行带血管蒂阴囊皮瓣后尿道成形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15 min(90~1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 ml(100~300 ml).无一例需术中输血.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 ~24个月),422例行尿道吻合术的患者中,386例排尿通畅,36例排尿不畅的患者中,再次行排泄性尿道造影提示21例是因为吻合口瓣膜形成,15例因局部存在狭窄环,行尿道瓣膜切除或狭窄环内切开术,术后恢复良好.57例行后尿道成形术患者中,45例排尿通畅;9例患者出现前尿道与皮管吻合口狭窄,其中4例行尿道扩张后好转,5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3例出现皮管与后尿道或膀胱颈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2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结论 Ⅰ期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病情不允许时可行后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