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肝脏转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对四氯化碳(CC 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靛氰绿(ICG)肝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龙胆泻肝汤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用CC l4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下列变化:(1)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2)肝脏形态学的改变;(3)肝血流量和靛氰绿肝清除率的改变;观察龙胆泻肝汤对CC l4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龙胆泻肝汤能明显抑制CC l4所致大鼠血清中ALT及AST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对抗CC l4所致肝血流量和肝清除率下降(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可保护肝脏,对抗CC l4所致肝清除率和肝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雷玲  闵珺  刘锋  肖秀清  杜凡 《陕西中医》2020,(9):1192-1196
目的:研究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变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5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MAPK、TGF -β1、α-SMA、CTGF和Collegen Ⅳ mRNA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MKK3和ATF-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38MAPK、MKK3和AT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黄芪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具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八宝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以0.5%DMN按2μl/g体质量腹腔注射4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末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八宝丹高、中、低剂量组,扶正化瘀组;用药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给药4周。8周末处死动物,留取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组干预后,血清学指标TBIL、ALT、AST均有所降低;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脏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胀、变性坏死,有明显出血现象;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明显,形成假小叶,胶原面积明显增加;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高、中剂量八宝丹组和扶正化瘀组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减轻(P0.05),扶正化瘀组与八宝丹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宝丹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逆转作用,高剂量八宝丹的疗效相对于中低剂量的八宝丹更为突出;八宝丹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药物扶正化瘀胶囊组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穴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探讨电针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白酒灌胃制造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太冲"及非穴。用赖氏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同时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脏组织有损伤性改变,同时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太冲"及非穴后虽然大鼠肝脏病理情况无显著改善,但是电针"太冲"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ALT、AST活性(P<0.05),而电针非穴组ALT、AS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对小鼠四氯化碳(CC 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模型 高剂量曲克芦丁组、模型 低剂量曲克芦丁组,采用CC 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曲克芦丁能降低四氯化碳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降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减轻四氯化碳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结论:曲克芦丁能抑制CC l4产生的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化疗药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用长春新碱隔日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共5次;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天麻素(30,60,120 mg/kg),共9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同步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并于末次给药的第2天眼球取血,同时迅速取出肝脏,称湿重,计算肝指数(肝脏湿重/体重);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指数、ALT、AST和AST/ALT均明显升高(P0.05);大鼠的毛发凌乱、活动减少、饮食和精神状况较差;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索排列不规则,细胞有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等,甚至出现细胞核脱失,细胞坏死;而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天麻素组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其中高剂量天麻素的改善最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天麻素可剂量依赖性预防长春新碱引起的肝损伤,减轻其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莲子心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莲子心高剂量组(浓度1 000 mg/kg的莲子心醇提物按10 m L/kg灌胃,每日1次)、莲子心低剂量组(浓度500 mg/kg的莲子心醇提物按10 m L/kg灌胃,每日1次),每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水平;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均P<0.05),莲子心醇提取物治疗后,ALT及AST低于模型组(均P<0.05),ALB高于模型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明显的胶原沉积,并有假小叶形成,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严重,肝脏Hyp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而给予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胶原沉积明显减少,未见明显的假小叶,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Hyp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均P<0.05),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MDA降低,SOD升高(均P<0.05)。(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莲子心醇提物治疗后,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莲子心醇提物具有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红丝线草干预后,分别测量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ALT、HA、LN含量(均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中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建昌  王红利  叶国荣  何雅军  吕霞  方力 《中药材》2007,30(11):1421-1425
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治疗组于第9周起分别予姜黄素10、20、40 mg/100g体重灌胃,设正常、溶剂、模型与丹参对照组,检测血清ALT、AST、HA、LN、PC-Ⅲ,ELISA法检测TGF-β1、TNF-α,化学法检测血清NO,肝组织行HE和Masson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按SSS计分系统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PDGF-BB变化,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PC-Ⅲ(P<0.05);降低血清细胞因子NO、TGF-β1、TNF-α水平(P<0.05);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组;抑制PDGF-BB的合成表达(P<0.05),上述作用随着姜黄素剂量增大而增强。结论:姜黄素具有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减少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并测定肝匀浆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脏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CCl4造模成功。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脏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mPEG-PLGA纳米粒逆转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酸酯(mPEG-PLGA)载姜黄素纳米粒,大鼠腹腔内注射0.5%DMN(2mL.kg-1),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共4周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又分为姜黄素组、姜黄素纳米粒低剂量组和姜黄素纳米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姜黄素组为每日姜黄素50mg.kg-1,姜黄素纳米粒低剂量组和姜黄素纳米粒高剂量组分别为每日姜黄素10mg.kg-1和30mg.kg-1。用药治疗4周后杀鼠取材料。全部实验大鼠采血,取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检测肝组织Hyp含量、MDA活性、SOD活性、GSH-PX活性、GST活性,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显著降低。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增生明显,大多数形成较厚的完全间隔。药物治疗组有所改善。④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总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MDA、GST活性显著升高(P﹤0.01);药物治疗组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GS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mPEG-PLGA纳米粒能够逆转大鼠肝纤维化,显著改善肝功能,能够显著减轻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减少胶原生成,阻断和逆转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抗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姜黄素抗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一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50 mg.kg-1.d-1,醋酸泼尼松组分0.56 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测定7,14,28 d时大鼠肺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结果:姜黄素能提高大鼠体内的GSH-Px和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和iNOS水平。结论:姜黄素能调节肺纤维化大鼠体内自由基水平,减轻自由基对肺组织结构的氧化损伤,是该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液及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SD大鼠18只,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脏纤维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枸杞多糖组各6只,另选取同品种的正常SD大鼠6...  相似文献   

14.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当归补血汤组(14只);另设正常组(10只)。自造模之日起,当归补血汤组以6 g/kg的大鼠体重剂量灌胃,每日1次,共6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以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il)与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甘油三脂(TG)与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明显升高,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TG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均P<005)。当归补血汤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显著改善;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降低,血清Alb含量升高;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均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脂肪因子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其余2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其中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予罗格列酮5 mg/(kg.d)灌胃,各组均喂养16周。于16周末处死大鼠,称肝脏及脂肪质量,计算肝指数;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抵抗素、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肝指数增高,血清中瘦素及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及纤维化;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指数降低,光镜下的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明显改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肝指数仍然显著升高,肝组织中仍有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瘦素及抵抗素水平仍有所升高。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并且对脂肪因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抗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过度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姜黄素抗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一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50 mg.kg-1.d-1,醋酸泼尼松组为0.56 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 d随机处死8只,分别观察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和血清中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含量,同时取肺组织进行HE,Mallory染色。结果:姜黄素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血清Ⅲ,Ⅳ胶原,层黏连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减轻肺组织纤维性增生。结论:可能是通过降低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含量而发挥治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黄连苦苷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5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苦苷Ⅱ治疗组和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Ⅳ-C、PCⅢ水平显著增高,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经胡黄连苦苷Ⅱ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苦苷Ⅱ有保护肝细胞、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加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采用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 478.32±42.35)vs(327.09±39.41)μg·L-1,P<0.01;IL-1(0.58±0.89) vs(0.35±0.47) μg· L-1(P<0.05);TNF-α (4.82±0.49) vs (4.21±0.45)μg·L-1(P< 0.05),含量均显著降低,TGF-β1mRNA(9.92±2.57)vs(5.27±1.39),(P<0.01)和α-SMA mRNA(12.87±0.39)vs(6.33±0.72),(P<0.01)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均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1和α-SM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