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分为多种病理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DTC又分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和滤泡型甲状腺癌, 最常见的是PTC, 占甲状腺癌的85%~90%。直径<1.0 cm的PTC又称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PTC具有惰性生物学特性, 是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过度诊断和应对的意见, 以期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普遍食盐碘化前后甲状腺癌发病变化的11年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1996年普遍食盐碘化(USI)政策实施前后甲状腺癌发病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查阅本院病理科保存的1992-2002年期间住院患者的手术病理报告,计算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对1999年后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率和伴发疾病的分析.结果:(1)甲状腺癌的总检出率的变化是随机分布的,但1996-2002年间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992-1995年间.(2)PTC在甲状腺癌中的构成比于1996年以后呈现增加的趋势(r=2,P<0.05).(3)PTC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32.78%的PTC和28.57%的FTC患者伴发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USI政策实施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PTC发病增加,FTC发病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090例。根墙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纽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关于原发性甲状腺癌(primary thyriod carcinoma,PTC)的手术方式有颇多分歧,手术方式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其预后好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但诊断及治疗不当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及心理痛苦。目前,对于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分歧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甲状腺组织的切除范围,二是行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手术是PT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颈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术后复发和转移较为常见。有研究认为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PTC术后复发与转移具有一定联系,故研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PTC治疗随访中的价值,可以为监测肿瘤术后转归提供新思路,对于及早发现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辉  罗美  纪小龙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67-168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好发于成人,儿童少见。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其中乳头状癌(PTC)最多见,其次为滤泡癌(FC)。PTC易见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FC常见血管/包膜侵犯,易经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D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ncer,PTC)和滤泡性癌(GollicularThyroidCancer,FTC),约占甲状腺癌的85%~90%。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并常辅以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和TSH抑制治疗。对于大部分早期病人,可达到治愈的疗效。本病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4+9+封三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溶血磷脂酸受体5(LPAR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PTC分子生物研究和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5月开始从GEO数据库中筛选数据,最终筛选出编号为GSE3678的基因芯片,并对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LPAR5。利用TCGA数据库验证LPAR5在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情况,同时在ulcan数据库分析LPAR5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GEPIA2分析LPAR5基因与甲状腺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甲状腺癌差异基因755个,其中表达上调差异基因314个,表达下调差异基因441个,基于TCGA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得出LPAR5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LPAR5表达量与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N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未见相关性(P0.05),GEPIA2分析显示甲状腺癌患者LPAR5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而在甲状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中LPAR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甲状腺癌中的部分差异基因,并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进一步验证了LPAR5在甲状腺癌中的高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和N分期密切相关,进一步证明了LPAR5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并影响PTC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伴发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632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比较分析PTC伴有和不伴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在632例甲状腺癌中,614例(97.15%)为PTC,其中120例(19.0%)伴有HT;与其他组织学亚型相比,PTC与HT显著相关(P<0.001);与不伴有HT的PTC的患者相比,伴有HT的PTC患者较年轻(P=0.008),女性比例较高(88.3% vs 73.1%,P<0.001),TSH、TGAb和TPOAb水平较高(P<0.001),肿瘤直径较小(P=0.034),Ki67阳性率及表达强度较高(P<0.05)。结论 与不伴HT的PTC患者相比,伴有HT的PTC患者较年轻,肿瘤较小,Ki67表达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免疫组织化学角度初步探讨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演进的可能机制 ,寻找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以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甲状腺瘤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2 5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 2 1例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标本中CK19、Ret/PTC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CK19、Ret/PTC蛋白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两组之间比较 ,CK19、Ret/PTC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其染色形态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CK19、Ret/PTC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均表现为弱灶性染色。而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CK19、Ret/PTC多表现为强而弥漫性染色。Ret/PTC的异常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CK19、Ret/PTC的表达 ,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倾向的判断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 ,Ret/PTC的异常表达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种常见的自身抗体,Tg Ab值增高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易发展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近几年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认为Tg Ab可能成为PTC的相关预测因子,但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Tg Ab对PTC的筛查和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PTC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甲状腺癌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PTC 108例和癌旁甲状腺组织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Galectin-9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9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45/108)、88.5%(31/35),其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甲状腺癌旁组织(P<0.05);TGF-β1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85/108)、8%(3/35),其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Galectin-9阳性表达率(41.7%)低于癌旁甲状腺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TGF-β1阳性表达率(78.7%)高于癌旁甲状腺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9在肿瘤>1 cm、伴有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降低,TGF-β1在伴有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Galectin-9阳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而TGF-β1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Galectin-9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TGF-β1的表达程度与PTC的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参与PTC的恶性增殖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临床体会 乳头状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多见的类型,约占70%,转移早,以颈部淋巴结组织最常见,一般为40%一50%,高达68.72%-84.6%,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所有颈部肿瘤组织包括甲状腺癌所累及的颈部淋巴结。对原发灶的切除,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是全甲状腺的切除,还是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或对侧腺叶全切。甲状腺多癌灶已有报告并且被专家认可,有资料表明,一侧甲状腺癌行患侧叶切除1年后对侧10%-24%出现甲状腺癌。而全甲状腺切除,对侧多发率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TC的95例患者甲状腺声像图特征。结果:112个结节术前正确诊断为甲状腺癌的69个,误诊的43个,总体诊断符合率为61.61%,误诊率38.38%。其中大结节诊断率74%,小结节诊断率32%。结论:PTC的声像学特点具有特征性改变,超声诊断PTC具有可靠临床意义,对于直径〈10 mm的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检测内蒙古地区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瘤体中miR-221, miR-222 和miR-146b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PTC 患者的标本4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1, miR-222和miR-146b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21, miR-222和miR-146b的表达量和甲状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 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miR-221, miR-222和miR-146b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 miR-221, miR-222 和 miR-146b 的表达量分别为(2. 282 ±0. 679) ,(2. 525± 0. 785)和(8. 680 ±0. 3. 306),均高于癌旁组 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R-222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关(P<0. 05) ,miR-146b的表达量与确诊年龄、肿瘤 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P<0. 05);肿瘤组织中miR-221, miR-222和miR-146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66.0. 972、 1.000,miR-146b诊断PT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95.0%和100%。结论 miR-146b可能是内蒙古地区PTC 患者的潜在诊断指标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与增殖指标PCNA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分布及关联。方法:以非毒性甲状腺肿(NTG)为对照,采用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9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甲状腺标本中细胞凋亡水平,PCNA、Fas和FasL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TC凋亡水平显著低下,与NTG组比较无差别(P>0.05),PTC中PCNA、Fas、FasL免疫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8.89%、87.5%、87.5%。PTC中PCNA阳性细胞增加,免疫染色强度增强并显著高于NTG组(P<0.01)。其标本阳性率PTC组>NTG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TC中Fas、FasL免疫染色亦较NTG增强。部分癌细胞中PCNA与Fas或FasL共表达。结论:PTC凋亡极少见,增殖活动增加;Fas、FasL表达相对上调,共表达现象提示PTC中可能存在凋亡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80%。PTC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重排、癌基因激活和基因突变等分子生物学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以女性患者增加明显,增加最多的是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分子生物学改变,主要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异常,包括RET/PTC基因重排和酪氨酸激酶受体改变及RAS癌基因或BRAF基因点突变,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BRAF原癌基因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30~40/100万,占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1%~2%。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多,占60%~80%,多见于年轻女性和儿童。大多数PTC诊断相对容易,然而,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甲状腺癌除了常规病理学检查学以外,尚需借助一些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对其进行诊断,进而还可探讨其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靶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由特异性染色体异位、嵌合、基因融合及突变而引起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最近研究发现的BRAF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