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项影像学检查在胫骨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三平面骨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观察计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的真阳性率;根据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的有价值信息累计评分,推算出该项影像学检查所提供信息占所需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结果: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CT平扫及3D—CT作为影像学诊断工具的真阳性率分别为41.2%,77.8%,0,100%;正侧位、正侧及斜位X线片,CT平扫结合X线片及3D—CT为治疗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百分比约为52.8%,51.4%,83.8%,100%。结论:(1)正侧及斜位X线平片应作为诊断三平面骨折常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单纯CT平扫不能作为诊断工具;(2)3D—CT不仅可以确定诊断,而且还可为治疗提供全部有价值信息;(3)提出针对三平面骨折诊断与治疗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桡骨头细微性骨折的诊断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怀疑桡骨头骨折患者92例,经正、侧位X线片检查未发现骨折,经CT及斜位X线检查及随访桡骨细微性骨折病例的相关资料共69份。观察并记录创伤后首次、治疗后1个月复查时桡骨头细微骨折正位、侧位、斜位的X线检查、CT检查诊断率,对两种检查获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创伤后首次行X线及CT检查结果比较中,斜位X线片诊断率显著高于正、侧位X线检查(χ~2=26.495),CT检查诊断显著高于正、侧位X线检查(χ~2=35.196);CT检查诊断率略高于斜位X线检查(χ~2=6.7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斜位X线片诊断率明显高于正位、侧位X线检查(χ~2=8.9964、χ~2=7.4986,P0.05);复查时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检查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创伤后首次检查诊断率(P0.05);创伤后首次CT检查与治疗后1个月复查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与斜位X线检查均是诊断桡骨头细微性骨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骨折的诊断率,另外对怀疑桡骨头骨折者可首选斜位X线检查,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X线片、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11月~2004年3月对74例髋臼骨折患者拍前后位、多方位即闭孔斜位、髂骨斜位、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其中57例行CT平扫,17例行CT三维重建。分别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髋臼骨折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影像学所见进行诊断、分型,并在术中验证得出分型符合率后进行对比。结果骨折检出率:前后位X线片为90.54%,多方位X线片为97.30%,CT平扫为98.25%,CT三维重建为100%;其分型符合率分别为41.79%,97.22%,100%,100%。结论传统的前后位与多方位X线片为髋臼骨折诊断中经济实用的首选方法,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并对准确分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正、侧、斜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对桡骨头细微骨折检出情况,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头细微骨折患者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给予正、侧、斜位X线摄片、CT检查,对比正、侧、斜位X线摄片与CT的检出情况。结果在创伤首次行正、侧、斜位X线摄片与CT检查时,正位、侧位均未检出,斜位检出68例,CT检出73例。在复查行正、侧、斜位X线摄片与CT检查时,正位检出52例,侧位检出50例,斜位检出80例,CT检出80例。在创伤首次、复查时,C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位X线摄片检出率显著高于正、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斜位X线摄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创伤首次与复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侧、斜位X线摄片检查在创伤首次与复查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位X线摄片与CT对桡骨头细微骨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斜位X线摄片较CT方便、经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CT,复查可有效提高X线摄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根据CT图像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三柱),并据此分型,统计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病率,并将结果与X线片分型(Schatzker分型)及术中所见对比,分析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结果 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有21例X线片诊断结果与CT不符:其中5例无法确定诊断,16例分型错误.202例经CT或三维重建均获诊断分型.CT发现后柱骨折的患者为47例(23.2%),均与术中诊断符合.X线与CT分型符合率为89.6%,主要原因为X线片很难发现后柱平台骨折. 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分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不罕见,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三柱分型能帮助我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椎体假关节形成是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一般认为影像学上椎体骨折后椎体内出现真空征或唇样椎体可明确诊断为椎体假关节形成.过去30年来许多学者对直立正侧位、直立伸展(屈曲)侧位、平卧侧位X线平片观察发现,平卧侧位片诊断椎体假关节形成更为准确.CT、MRI扫描显示骨折椎体内出现气体聚集或液体充盈,椎体假关节形成的诊断即可成立.临床诊断中将X线平片(正侧位、伸展位、平卧侧位)、CT、MRI三者结合起来,可明显提高椎体假关节形成诊断的准确率.该文就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假关节形成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的X线片及三维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线片和三维CT(3D-CT)在判定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16~74岁,平均47.2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退变性滑脱1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稳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3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例.单纯骨粒植骨26例,骨粒加椎间融合器17例.单节段内固定24例,双节段内固定19例.均为单节段椎间融合,其中L_(3,4) 6例,L_(4,5),17例,L_5S_1 20例.应用改良Brantigan评分判定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3D-CT扫描所示椎间融合程度;动力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 随访12~8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3D-CT所示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4%(28/43例)和40%(17/43例).3D-CT的Brantigan评分小于正侧位X线片(P<0.05).根据诊断、固定节段及融合方式不同分组,各组3D-CT评分均低于正侧位X线片(P<0.05).动力位X线片示椎间不稳定者仅3例(7%).结论 腰椎3D-CT能更准确地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拆除内固定前进行3D-CT检查非常必要.拆除内固定前摄动力位X线片对判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骨盆骨溶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6~2009年,华西医院骨科共收治24例24髋THA术后骨盆骨溶解患者.收集24例患者的骨盆前后位、股骨颈正斜位、45°髓骨斜位、45°闭孔斜位X线片和髋关节CT扫描影像检查资料,对照术中发现,分析、比较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骨盆前后位X线片明确骨溶解13例,占54.2%;骨盆前后位结合股骨颈正斜位X线片明确骨溶解病灶18例,占75%;骨盆前后位、股骨颈正斜位、髋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线片明确骨溶解病灶22例,占91.7%; CT扫描发现骨溶解病灶24例,占100%.CT扫描评估骨盆骨溶解病灶部位和范围比X线片更加精确.[结论]CT扫描诊断骨溶解比X线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可以精确确定骨溶解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性及解剖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16~69岁,平均45.4岁。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57例。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对患膝骨、软骨及软组织损伤进行评估。采用解剖钢板或结合关节镜进行治疗。结果:X线片、CT、MRI在明确诊断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分型诊断中,CT、MRI明显优于X线片;经MRI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常多种表现并存;CT、MRI检查发现伴随的软组织损伤分别为17例、59例;参考CT、MRI扫描后手术方式发生改变21例(31.3%)。术后随访9~31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Rasmussen影像学及临床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7%(58例)、94.0%(63例),Resnick-Niwayama分级评价呈现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1例(31.3%)。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或感染,无膝内、外翻畸形,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结合X线片、CT、MRI能获得对手术方案制定及手术效果预测的重要图像信息;解剖钢板或结合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安全可靠、损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病人X线平片和CT表现,探讨它们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脊柱骨折病人摄取正侧位片并根据X线平片和临床定位进行CT扫描。结果CT扫描在确定轻度压缩性骨折、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椎管累及的情况、椎弓骨折方面较X线平片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充分认识到X线平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局限性和CT扫描的优势,合理应用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ng XY  An GS  Gao ZQ  Li SL  Rong G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414-1416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111例(118侧)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比桡骨远端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结果在关节面压缩塌陷、关节面分离、关节面严重粉碎、桡腕关节半脱位这几项X片测量结果与CT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异。关节面分离X线片检查显示42侧,CT检查显示关节面分离70侧。X线片检查显示关节面压缩塌陷31侧,CT检查显示55侧。X线片显示关节面骨块在3块或3块以上87侧,CT显示101侧。骨折涉及下尺桡关节或伴有下尺桡半脱位,X线片显示33侧,cT显示56侧。桡骨短缩(〉5mm)X线片显示108侧,CT显示112侧。掌倾角改变X线片显示110侧,CT显示113侧。尺偏角改变X线片显示64侧,CT显示69侧。结论对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稳定性,是否需要手术,手术采取什么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部位等情况,CT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更详细的资料。同时也要求临床医生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及如何选择扫描的平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98例,对98例患者分别行X线片(东芝MRADD50SRADREX系统)和多层螺旋CT(Siemens Emotion16扫描仪)检查。观察并记录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检查时间及费用,同时评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显著多于X线片对爆裂脊柱骨折的检查时间(t=9.2231),CT检查费用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t=3.0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检测率(94.89%)显著高于X线片检测率(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94,P0.05)。结论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虽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检测率较高,但临床医师仍需先以X线检查作为诊断基础,确定脊柱骨折位置及大致的损伤程度,然后再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确定脊柱骨折的相关细节及椎管狭窄是否伴有小骨块突入等。因此采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共同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伤性股骨颈骨折类型并深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56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病例采用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根据骨折端改变分为无错位型与错位型2组,并对不同骨折类型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头下型骨折4例(7.1%),颈部30例(53.6%),基底部或粗隆间22例(39.3%).骨折线的形态:斜形12例(21.4%),横行36例(64.3%),粉碎性8例(14.3%).骨折端移位:嵌入31例(44.3%),重叠24例(34.3%),成角11例(15.7%),分离4例(5.7%).结论 当股骨颈发生骨折后,特别是有移位的骨折,股骨头周围的血管容易损伤,甚至断裂,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因此,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临床选择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或西医外科内固定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CT在舟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在急性舟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46例47侧舟骨骨折患者进行腕关节常规X线片检查,其中对27例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术后对全部47侧腕关节进行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术前42侧腕关节X线检查显示舟骨骨折,5侧未能显示。CT检查明确显示27例舟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移位和粉碎的情况。术后发生舟骨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螺钉的位置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均可在CT扫描时清楚显示。结论CT检测能提高舟骨骨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齿状突骨折的 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9月~2004年6月,对32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评价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结果X线片检查对齿状突骨折的漏诊率为28.13%(9/32),CT平扫漏诊率为6.25%(2/32),CT三维重建无1例漏诊。结论X线片对齿状突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三维重建能直观、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提供分型依据,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棘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09-2012-06,对15例颈椎棘突骨折患者行X线、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建立、评价颈椎棘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及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X线片检查对颈椎棘突骨折的检出率为60.00%,CT平扫检出率为93.33%,三维重建均检出骨折。结论 X线片对颈椎棘突骨折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切,CT三维重建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及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建立分型体系提供依据,对选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以三种体位X线平片、CT扫描、CT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诊断髋臼后柱合并后壁骨折42例、横形骨折合并后壁骨折18例。采用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开放复位髋臼重建接骨板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结果按Matta评定标准,骨折解剖复位率80.49%、满意复位率8.54%、不满意复位率10.97%。术后早期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神经损伤1例,髂外动脉损伤血栓形成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晚期并发症: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复杂髋臼后壁骨折正确诊断主要依靠骨盆前后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平片检查,对于判断髋臼骨折部位、类型非常重要,CT扫描提供髋臼冠状面骨折线、骨折块等清晰图像,为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提供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扫描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19例腰椎峡部裂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该病诊断的价值和限度.结果 15例病人进行了CR正侧位摄片检查,检出峡部裂4例,另3例加摄斜位片确诊;19例病人均进行了CT检查,检出峡部裂15例.结论 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连续性币=项榆查诊断方案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采用连续性的五项检查诊断方案,诊断其中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包括基本3项:术前髋关节保持内旋位的前后位X线榆查,术中髋部透视,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备选2项:股骨颈薄层CT扫描(2 mm),随访期间出现髋部疼痛时摄X线片.并与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常规诊断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五项方案组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率达93.8%,较传统方案组(46.2%)娃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44). 结论连续性的五项检查诊断方案能显著提高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X线和CT检查在不同类型骨盆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65例骨盆损伤行骨盆前后位X线片和CT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由2位创伤骨科医生进行独立分析,并不告知患者的损伤机制,体格检查、临床治疗等相关情况以及所有CT重建资料。要求读片者就每张X线片给出:①损伤的结构;②骨盆骨折的AO分型。再由另外2位创伤骨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就这65例X线片和CT,结合损伤机制、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和二维、三维CT重建资料,手术情况,确定损伤的结构、AO分型,作为标准答案。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骨盆前后位X线片对于A、B、C型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92.9%、38.9%,66.7%。而CT平扫对于A、B、C型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85.7%,100%,100%。结论骨盆X线片联合CT检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骨盆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对骨折的分型和稳定性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