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在14例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后,于硬膜外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防粘连效果优良.结论可吸收医用膜是一种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姜峰  王运涛  吴小涛  刘国臻  徐玉柱 《骨科》2020,11(6):573-576
近年来,性别的差异引起了各专业的广泛兴趣。尽管有些因素可以用性别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来解释,但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影响仍存在许多争议。目前人们对于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流行病学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有了初步认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腰椎退行性滑脱发生率较男性高,提示性别差异与腰椎退行性滑脱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以往文章,总结女性病人腰椎退行性滑脱可能的独立发生机制,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病人的手术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女性腰椎退行性滑脱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纤维环(AF)细胞的共培养对细胞增殖及主要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进一步确定BMMSCs移植对椎间盘退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分别培养兔的BMMSCs与AF细胞,将两种细胞按1∶1的比例混匀,利用离心管培养技术培养3周后取材,大体观察并行HE染色;使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实时荧光PCR对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体外培养3周后,细胞团体积达到最大,涂片染色显示共培养组细胞致密,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表达增强。结论:在离心管内三维培养条件下,BMMSCs与AF细胞共培养能够促进增殖,增加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学是相关领域成果和技术不断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创新产物,其发展过程体现了学科交叉、立体思维、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医学高等教育大面积的普及和专业的拓展,使得医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方式;医学的发展需要能应对各种挑战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医学创新人才必须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立体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共培养的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构建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形态变化,计数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蛋白多糖含量变化。结果:经过8 d共培养,实验组中的髓核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培养上清液中蛋白多糖合成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成功建立共培养模型,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髓核细胞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后柱“骨-腱-骨“结构的完整性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取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5具,于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人体不同工况,对L3~4节段进行力学测定;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于L4~5安装内固定并逐级切除后柱“骨-腱-骨“结构,依次测定经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UTD组)、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组)、双侧椎板及部分“骨-腱-骨“结构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 PBTB组)、双侧椎板及全部“骨-腱-骨“结构切除 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融合器(BFC TBTB组)处理后L3~4节段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行UTD后,邻近节段小关节应变、应力及椎间盘应力在前屈和侧屈时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BFC后,在不同工况下椎间盘上的应力明显异常(P<0.05),前屈时小关节的应变和应力增加明显(P<0.05).行BFC PBTB/TBTB后,在不同工况下小关节应变、应力及椎间盘上应力的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轴向刚度在BFC组增加达到218.33 N/mm(P<0.05),但在BFC PBTB/TBTB组均下降,其中后两者分别下降17%、25%,与正常标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中,后柱“骨-腱-骨“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有增加术后上位节段退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和椎间盘退变都是常见的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1],糖尿病是一种多器官疾病,影响所有类型的结缔组织,包括骨和软骨。椎间盘退变是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的先决条件,导致患者脊柱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椎间盘退变受到营养因素、机械因素、机体代谢的影响,这些因素引起多种化学反应介导椎间盘变性,会影响椎间盘的形态,表现为椎体终板增厚,纤维环出现破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损伤段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和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4组,建立SCI模型,观察rHu EPO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 2、Bax、Fas)的表达;TUNEL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提高(P<0.05);损伤组的凋亡阳性细胞多于治疗组;治疗组Bcl 2阳性表达细胞多于损伤组(P<0.05)。结论 凋亡是 SCI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rHu-EPO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脊髓损伤中,除了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有研究显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段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对象实验于2003-09/2004-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进行.雌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组6只,只暴露脊髓,不损伤.②损伤组8只,脊髓损伤,不用药物.③治疗A组8只,脊髓损伤,仅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④治疗B组8只,脊髓损伤,联合应用重组入红细胞生成素和β-七叶皂甙钠.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24只大鼠应用改良的Allen方法致脊髓中度损伤.②给药治疗A组于术后1,3,5,8,11d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 U/(kg·d).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时间同治疗A组,β-七叶皂甙钠0.1 mg/kg,1次/d,连用11d.空白组及损伤组尾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③神经功能判断在造模后1和12 d分别由同一个实验者进行功能评分记录.行为观察参照改良的Gale神经功能行为分析法评估,0分为严重障碍,6分为正常.斜板试验观察大鼠抓握能力决定斜板角度的大小,反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④组织学检查大鼠术后12 d处死.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切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⑤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fas检测取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显微镜高倍视野内染色呈棕色的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率.⑥凋亡神经细胞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算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各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结果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1和12 d空白组无显著差异.损伤组12 d斜板角度显著大于1 d时(P<0.05).治疗A和B组12 d行为评分及斜板角度值均显著大于1 d时(P<0.05),且显著大于损伤组P<0.05).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损伤组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大部分坏死和大量胶质细胞增生;治疗A,B组大多数神经组织正常,治疗B组组织结构优于A组.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损伤组bax,fas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治疗A,B组[损伤组(25.75±3.37)%和(41.37±2.83)%,治疗A组(19.87±3.56)和(26.00±3.29)%,治疗B组(12.00±2.97)和(17.50±2.20)%,P<0.05];bcl-2显著低于治疗A,B组[(9.75±1.83)%,(14.63±2.83)%,(21.63±5.34)%,P<0.05].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损伤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治疗A,B组(50.75±5.39,34.75±3.01,24.00±3.46,P<0.05).结论细胞凋亡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