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面孔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通常将正性和中性面孔情绪表情判别为负性,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基于面部表情刺激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使人们对抑郁症负性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对抑郁症的面部表情任务的任务范式及相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后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7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对患者进行情绪图片刺激点探测任务测试,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反应时长和注意偏向分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反应时长明显长于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正性图片注意偏向分明显升高、负性图片偏向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性图片及负性图片注意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具有注意偏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此注意偏向能够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型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34例未经治疗的首发型抑郁症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实验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结果患者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分别为(1185.71±410.60)ms,(1127.92±344.89)ms,(1166.17±395.72)ms],高于HC组[分别为(754.68±215.36)ms,(755.37±213.49)ms,(761.70±194.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O.01;t=5.675,P〈0.01;t=5.708,P〈0.01);方差分析显示患者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错误数[(3.41±2.11)次,(2.24±1.65)次,(2.97±1.17)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7,P=0.018),LSD(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负性词与中性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对负性词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对负性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认知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特征。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53例为抑郁组,无抑郁症状患者44例为对照组,以中国情绪面孔系统(CAFPS)为刺激材料,比较被试执行过程中的眼动指标(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并以"分组情况"和"呈现时间"为因素,对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进行效应分析。结果抑郁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首视点定向偏向的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效应高于"分组情况"(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情况,偏向自刺激开始随即发生,反应时长更久,可进一步加剧注意偏向发生。  相似文献   

6.
注意偏向是强迫症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强迫症注意加工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强迫症个体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强迫症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应用类型:Stroop方式、点探测方式、负启动方式、返回抑制方式。提出强迫症注意偏向研究的方向:关注强迫症抑制困难的潜在机制;注意偏向的特有程度;注意偏向训练对强迫症治疗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躯体不适症状与神经质、注意偏向和被束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抑郁症躯体不适症状发病的心理机制。 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85例抑郁症病人(抑郁组)和9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EPQ)、正性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中文版神经症被束缚自评量表(SSTN)评估,分析其相关关系。 结果 抑郁组躯体症状、被束缚状态、负性注意偏向、抑郁症状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的正性注意偏向评分明显高于抑郁组(P < 0.01);抑郁组神经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抑郁组神经质和精神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掩饰程度和内外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与躯体不适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81,P < 0.01);而抑郁程度评分、躯体不适评分与正性注意偏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55、-0.256,P < 0.01和P < 0.05);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34、0.393,P < 0.05);与被束缚状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59、0.351,P < 0.01);与神经质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323、0.327,P < 0.01);病人的被束缚评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75,P < 0.01);神经质评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被束缚状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84、0.407,P < 0.01)。 结论 抑郁症病人伴有的躯体不适、抑郁症状与其显著的负性注意偏向增强和正性注意偏向减弱、神经质人格、被束缚状态有关,神经质人格与负性注意偏向、被束缚、躯体不适、抑郁症状之间的交互作用、互相加强,可能是抑郁症躯体不适、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军校2015级入学新生中有特质焦虑倾向的学员80名,分为趋向正性组、中性对照组、逃离负性组和空白对照组,训练采用情绪词点探测实验范式,其中趋向正性组的情绪词为正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正性词语;中性对照组的情绪词仅有中性词,探测点位置随机出现;逃避负性组的情绪词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中性词语;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1)空白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分数和正负性认知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逃离负性组训练后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正性自己的分数显著增加(P<0.05).(3)中性对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4)趋向正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结论 注意偏向训练对降低特质焦虑的军校大学新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正性情绪,增加其正性认知偏向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人类疾病之一.虽然至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仍不明确,但是已有很多心理学和生物学理论试图解释其发病机制.例如,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与对情绪刺激的负性认知偏倚有关,这种异常认知加工会促进情感障碍患者对负性事件的注意和回忆等,进而使得负性情绪增强[1 ],但是,以往该理论一直缺乏脑神经影像的证据.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物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很快就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包括临床抑郁症患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探讨,极大促进了抑郁症病因的相关研究.脑功能影像学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等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2-3],其中,边缘系统承载着情绪加工以及评估环境中威胁或危险因素的职责,而在边缘系统中推动这些过程的最关键脑结构是杏仁核[4 ],因此,杏仁核也就成了众多研究者们颇感兴趣的一个脑区.  相似文献   

14.
冯正直  王立菲  光裕 《重庆医学》2018,(12):1569-1571
前额叶功能异常是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腹内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分别是情绪加工和认知控制相关的高级脑区.它们的功能异常与负性自我加工密切相关.本文从腹内侧前额叶与背外侧前额叶相互作用的角度,在外显加工和内隐加工两个水平上对抑郁症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研究进行阐述,提出研究假设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对负性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D患者44例,按照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将其分为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单纯CHD组。患者均参加情绪Stroop效应任务,记录其正确率、反应时和干扰效应。结果 排除试验时身体不适、操作不当未完成试验者,CHD与抑郁症共患组13例,单纯CHD组27例。对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阈限类型主效应显著(F=16.08,P<0.001),阈上呈现的正确率高于阈下呈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6.48,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的正确率低于单纯CHD组。对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主效应显著(F=21.68,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反应时长于单纯CHD组;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83.61,P<0.001),负性词反应时长于正性词和中性词;阈限类型×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34,P=0.004);组别×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4.01,P=0.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CHD与抑郁症共患组正性词和负性词反应时均长于单纯CHD组(F=16.14,P<0.001;F=17.11,P<0.001);且CHD与抑郁症共患组负性词反应时长于正性词和中性词(F=10.09,P<0.001)。对干扰效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43.61,P<0.001),负性词的干扰效应大于正性词;组别×词汇类型×阈限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5.73,P=0.001)。以阈限类型为参照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阈上呈现时,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F=5.97,P=0.001);组别×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6.49,P<0.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两组正性词干扰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P=0.07);CHD与抑郁症共患组负性词干扰效应大于单纯CHD组(F=6.24,P<0.001);CHD与抑郁症共患组和单纯CHD组负性词干扰效应均大于正性词(F=4.40,P=0.04;F=5.45,P=0.02)。结论 CHD与抑郁症共患者对阈上负性词存在干扰抑制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负性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6.
夏伦保  夏炎 《安徽医学》2014,(7):940-94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治疗初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所有被试者试验前分别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胃癌患者组在SAS,SDS得分[(51.51±6.38)分,(55.23±5.51)分]高于对照组[(41.05±8.66)分,(42.18±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P=0.000;t=8.018,P=0.000);患者组在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78.57±16.70)%]低于对照组[(85.05±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34)。SDS量表得分与负性词正确率呈负相关(r=-0.529,P=0.000)。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对负性相关信息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需加强胃癌患者注意偏向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抑郁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后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负性作用。本文对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训练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心理渴求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90名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酒精线索图片与中性图片按1∶1比例导入E-Prime软件,采用点探测范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8次有注意偏向训练及无注意偏向训练,每次训练后软件自动记录对线索图与中性图的反应时及...  相似文献   

19.
王明鑫  李素霞  宋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26-1430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联,即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个体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反之亦然,且抑郁症还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了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以及二者共病的潜在发生机制,包括生活方式、炎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机制的发现可能对预防及治疗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提示早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筛查、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何实现还需要大量研究来确定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的最佳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识别情绪词反应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词的情绪与记忆偏好.方法对27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2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测验完成后用E-Prime系统分别进行正、负性情绪词识别的实验,包括3个子实验,分别为正性情绪词、负性情绪词以及正-负性情绪词的识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在正、负性情绪词的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较正常对照组长40ms左右;就患者自身而言,不论是单任务还是双任务,其在负性情绪词上的反应时要短于在正性情绪词上的反应时40ms左右,且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正确再认出的正、负性情绪词的个数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正确再认出负性情绪词的个数明显多于正性情绪词的个数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在负性情绪词上的反应时较正性情绪词短,再认出较多的负性情绪词,即对负性情绪词存在负性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