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到2017年4月30日。纳入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的质量包括随机化、分配隐藏、盲法、退出与失访进行评价,进而对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735例患者)。其中,4项RCT结果表明中药在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发面有优势,4项RCT结果表明中药在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发面有优势,5项RCT结果表明中药提高了乳腺癌患者KPS评分,7项RCT结果表明中药在降低复发率发面有优势。结论中医药治疗三阴乳腺癌疗效方面存在优势,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  黄德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13-19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全面收集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试验(486例患者),其中9个试验对临床有效率进行了评定,4个试验对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进行了评定,3个试验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了评定。9个试验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对照组[RR=1.23,95%CI(1.16,1.31)];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对降低患者纤维蛋白原优于对照组[SMD=1.98,95%CI(0.66,3.3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Meta分析亦提示补阳还五汤组优于对照组[MD=5.69,95%CI(1.70,9.69)]。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研究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共200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总体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NIHSS、B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科杂志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外关于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篇已发表文献(2 364例患者),包括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11个阴性对照试验和11个阳性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法舒地尔随访3个月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残疾率的判定,6个研究采用改良Randin量表(MRS)评分、17个研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评分,分别进行Meta分析,提示法舒地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MRS及BI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法舒地尔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远期死亡和残疾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风人群以缺血性中风为主。相对于西医治疗中风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组中风更具有优势,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中风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参阅近年众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研究报道,从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针灸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中医学在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归纳,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3个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普遍得到共识,治疗方法多样化,且中西医相互结合同时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缺乏具体客观的中医疗效标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基础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Rvema 5.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研究,2 85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WMD=11.47,95%CI[7.32,15.62],z=5.42,P<0.00001),神经功能缺损(WMD=2.94,95%CI[2.26,3.62],z=8.43,P<0.00001),运动功能(WMD=14.91,95%CI[12.92,16.91],z=14.64,P<0.00001)以及提高痊显率(RR=1.48,95%CI[1.35,1.63],z=8.34,P<0.00001)方面有显著差异。纳入研究均未描述其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当归、赤芍、红花、木瓜、川芎、莶草、桑枝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方法检索从1988年12月~2018年12月的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过筛选文献、偏倚风险评估、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9篇RCT总计76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有效率[OR=3.71,95%CI(2.09,6.58),P<0.00001]。结论: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可靠,对照其他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文献中RCT文献质量较低,还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已有部分高质量的中成药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中成药的干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有积极意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以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目前迫切需要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高质量多方向全方位的研究,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