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背景:在无任何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的开放性实验.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学生53名,均自愿参加本观察.男38名,女15名,年龄19~23岁.方法:受试者完全裸露所要观察的部位,安静端坐20~30 min,以适应环境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以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红外示踪仪先摄下所要观察部位的红外辐射轨迹一两幅作为针前对照(1 s扫描1次),然后开始针刺,选择的穴位为:胆经-光明;心包经-内关;督脉-大椎.刺激电极为1对6.6 cm的不锈钢毫针,刺激电流为波宽0.2 ms的矩形脉冲,频率2次/s.刺激过程中每5~10 min摄像记录1次.停止针刺后再摄下一两幅针后的红外辐射轨迹.主要观察指标:红外热像图上的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结果:53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10 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针刺既能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改变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使之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组织温度的变化又必然与能量代谢的变化相关,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功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细胞电泳检测方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广泛用于探讨中医“血瘀”本质和“活血化瘀”作用原理,以及对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的验证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客观指标。鉴于该技术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上的日益广泛,观察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细胞电泳的特性,了解其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但其检测数值由于设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某些差异,所得结果不尽一致。本文报道本地区健康人的正常值,并讨论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力求使血液流变学、细胞电泳技术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血液流变学、细胞电泳的正常值为确定本地区居民血液流变学、细胞电泳的正常值(见附表),我们对健康人的选择、实验方法及条  相似文献   
3.
海带根抗凝降脂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带根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5.4s,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1.3s,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栓干、湿重分别减轻6.14mg、21.41mg,具有抗凝血作用;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醇(TC)比值,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木耳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1秒,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12.06秒,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具有明显抗凝血作用;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固醇(TC)比值,具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自然条件下,在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IRRIM).为进一步了解沿奇经八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督脉和任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特点及其出现率,再次对沿这两条经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方法应用红外热示踪仪( Thermal tracer 6T67)对 11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和胸腹部进行观察,结果摄像记录并以微机贮存作进一步处理.结果沿背部和胸腹部中线分布的红外辐射图像与古典督脉、任脉循行路线一致,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大多数 IRRTM的温度高于周围皮温,为高温带,但也有些低于周围皮温,为低温带.背部督脉 IRRTM的出现率 77.9%,其中通达全程 30.9%,胸腹部任脉 IRRTM的出现率超过 25%.结论人体体表确实存在 IRRTM,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并直观地显示古人所描述的循行路线.  相似文献   
6.
本实实验是以血液流变学、血脂为检测指标,观察中成药软脉灵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选择确诊为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人29例,作为软脉灵治疗对象,绝大多数病人临床病程都在五年以上。年龄33~69岁(平均54.03±9.62岁)。男性16例,女性13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有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血液流变学是微循环的基础,而微循环病变是构成糖尿病患者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于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将观察50例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 1 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 ,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 ,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 ,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 ,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 ,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红外热像图诊断乳腺癌的探讨汪培清①张其忠②阮景绰①吴作干汪碧萍1资料与方法乳腺疾病患者由肿瘤医院和肿瘤专科提供,接受红外热像仪检查者,袒露上身15分钟,双手抱头。红外热像仪探头对着乳房正面,左斜侧面,右斜侧面三面不同方向扫描,室温控制26±1℃。患者...  相似文献   
10.
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部位快,与致冷前比较,经线上的轨迹表现得更加清晰。结论经脉循行线下相应的组织中的微循环可能更丰富,能量代谢也更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