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在留学生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实习的留学生3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7人)和对照组(16人)。观察组采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后应用理论考试、体格检查和Sim4000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比较2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对观察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CBL结合PBL的认可度。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为(83.5±7.9)分,对照组为(76.6±8.7)分(P=0.012);观察组心肺复苏技能成绩(84.3±10.1)分,对照组为(75.6±11.3)分(P=0.013)。100%的观察组学生认为CBL结合PBL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CBL结合PBL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备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将300名官兵分为干预组(n=150)与对照组(n=150),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未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两组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测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SCL-90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干预组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理状态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居住本市某社区的COPD患者58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程1年;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CL-90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且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17.24%的有效率。结论:社区心理干预对COPD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社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5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均给予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使用思维导图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研究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疾病知识问卷测评;第1、3、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依从性的测评;研究期间向观察组发放态度问卷收集其对思维导图健康教育法的态度及评价。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结果疾病知识问卷得分:实施前两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实施后观察组得分(19.97±3.03)高于对照组(17.59±3.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03)。第1、3、6个月依从性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1、0.011)。观察组态度问卷各项目得分均>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利用思维导图对社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霞  张金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257-25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的影响,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妇科肿瘤患者按配对原则分配到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除此之外,接受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各量表测评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各量表测评比较,研究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精神心理因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方法选择120例正常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除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外,还对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对两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产后对产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问卷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CL-90评分为9.97±4.62,比对照组13.1±5.15低。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162.6±62.8mL,比对照组284.5±65.1mL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今后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至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外三科住院治疗行择期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n=86)和对照组(n=30)。计算患者术前SCL-90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分,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干预组患者划分心理护理等级,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在术后出院前再次评估SCL-90量表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得分,同时比较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干预组的SCL-90平均得分为(1.79±0.48)分,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为(2.96±0.44)分;对照组SCL-90平均得分为(2.96±0.44)分,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为(3.21±0.48)分,干预组及对照组得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干预组SCL-90平均得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效果优于普通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2月12日~6月12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3948例患者进行自编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术前1天,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焦虑标准分分别为(52.54±7.61)和(52.19±7.65),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手术后1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焦虑标准分分别为(47.99±8.17)和(49.88±6.82),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可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非干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非干预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分别为(160.92±35.74)分和(161.77±36.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80),治疗前后的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分别为(165.14±37.39)分和(131.87±24.09)分,干预后SCL-90 165总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15),干预前后的EPQ及SSR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28例、对照组28例。采用90(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的10个症状因子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观。其中,抑郁和焦虑心理阻碍的改善最为明显(t值分别为3.911和3.170.P〈0.001~0.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争消除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电针穴位刺激疗法治疗酒依赖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均符合ICD-10酒依赖的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无电针穴位刺激厌恶治疗的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加电针组30例及单纯药物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饮酒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心理症状变化。采用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对酒的渴求程度。住院后第1周,两组患者均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替代治疗来解除患者的躯体戒断症状。第2周开始,两组患者均进行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评分,药物加电针组患者同时接受4周的电针穴位刺激厌恶疗法治疗,单纯药物组患者只进行药物治疗。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的SCL-90、饮酒渴求程度及汉密顿焦虑量表。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CL-90、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药物加电针组患者的降低更加明显:SCL-90总分差值(13.242±2.311 vs.20.141±3.122,t=9.735,P=0.000),躯体化(0.081±0.011 vs.0.122±0.021,t=9.789,P=0.000),抑郁(0.101±0.021 vs.0.142±0.022,t=7.746,P=0.000),焦虑(0.171±0.022 vs.0.231±0.031,t=9.115,P=0.000),人际关系(0.101±0.011 vs.0.321±0.021,t=7.349,P=0.000);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评分差值比较(4.71±0.54 vs.6.52±0.71,t=11.114,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值比较(18.13±4.86 vs.22.17±5.12,t=3.135,P=0.003)。②治疗后1年随访中,药物加电针组有8例复饮,复饮率26.67%,单纯药物组有11例复饮,复饮率36.67%,两组患者复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电针穴位刺激厌恶治疗可有助于减少饮酒行为,使复饮率倾向于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西南医院眼科参加临床实习的50名护生按照专科生、本科生数目对等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眼科护理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的方法实施护理带教。实习结束后对2组护生采用问卷评分和出科考试评价实施效果。采用Excel 2003软件整理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问卷评分进行χ2检验;以≥60分的人数作为有效的指标,对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问卷评分60以上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 P=0.018)。对照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67.12±11.53)分,实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4.96±9.27)分;对照组实践操作考试平均成绩(65.68±8.0)分,实验组实践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0.28±10.6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结论眼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使护生在眼科护理实习期间学会思考,善于查阅文献,敢于用批判的思维提出问题,能够以科学研究结果及亲身经验作为依据,掌握专业、科学的眼科护理,从而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编写病理学校本教材,并应用于高职高专教学,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校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班级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实验组(1班,58人)和对照组(2班,60人).两组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验组使用校本教材,对照组使用统编教材.应用SPSS 13.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教材使用满意度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行秩和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课前预习得分(84.4±6.2)高于对照组(7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01);实验组学生的案例分析得分(78.6±6.6)亦高于对照组(72.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02);但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材难易度、促进阅读兴趣、是否重点突出、对自学效果的影响方面,实验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听课效果评价方面(实验组,满意38人,一般20人,不满意0人;对照组,满意36人,一般23人,不满意1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7).结论 本校编撰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口腔修复学》课程中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的教学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将40名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组实施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教学,在课堂上按3:1的学时比例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病例讨论时间,课后进行网络互动式授课。理论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接受统一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80题)、判断题(20题)、病例分析题(5题),满分150。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难度的认知。对两组考试成绩行两样本t检验(a=0.05),问卷调查结果行Mann—WhitneyU检验(a=0.05)。结果对照组考核平均成绩为(109.22±8.22)分,实验组平均成绩为(126.28±8.72)分,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1254,P=0.000)。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Z=-2.869,P=0.004)及对学习难度认知(Z=-2.711,P=0.007)存在差异。结论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及独立思考能力,其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医护心理学》为教材,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高职护理班学生共10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实验组采用启发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用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自制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87.48±3.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43±4.89)分,P=0.016;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互动网络教学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1级护理系本科5个班级2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人。实验组在基础网络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视频互动等通讯工具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单纯网络教学,应用调查问卷及考试评估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考试成绩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网络教学总体认可度为93.08%(121/130),高于对照组的63.08%(82/130)(χ2=10.140,P=0.000);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生动度、同步引导性、教学资源共享度、实时解惑性、注意力集中、教学内容的记忆性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为(89.47±5.61)分,对照组为(85.25±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0)。结论采用视频互动的网络教学生动有趣、利于记忆、具备同步引导性、实时解惑性、教学资源共享性,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293名随机分成实验组(亚专科联合带教组,n=153)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n=140).两组学生各分为14~16人的学习小组;针对实验组各小组学生,将该学期诊断学见习课所有教学内容(全身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进行分解,并由不同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针对对照组各小组学生,由一位内科教师全程带教.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并行u检验;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分数(75.2±8.9)和操作考核分数(88.5±6.2)高于对照组[(70.9±10.7)和(8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1).问卷结果显示,92.8%(142/153)的实验组学生认为自身临床技能水平得到提高,86.9%(133/153)对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表示满意.结论 诊断学见习中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可以提高学生的诊断学理论和操作水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2.56±0.74)、(1.41±0.56)分]、焦虑[(2.80±0.36)、(1.31±0.60)分]、抑郁[(2.36±0.46)、(1.52±0.61)分]、精神病性[(2.46±0.56)、(1.35±0.56)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1.76±0.73)、(1.71±0.59)分]、人际关系[(1.69±0.31)、(1.64±0.64)分]、敌对[(1.54±0.83)、(1.50±0.38)分]、恐怖[(1.51±0.35)、(1.37±0.61)分]、偏执[(1.56±0.61)、(1.36±0.48)分]稍有改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1.41±0.56)、(2.54±0.66)分]、焦虑[(1.31±0.60)、(2.54±0.35)分]、抑郁[(1.52±0.61)、(2.28±0.54)分]、精神病性[(1.35±0.56)、(2.42±0.53)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迫[(1.71±0.59)、(1.75±0.79)分]、人际关系[(1.64±0.64)、(1.65±0.36)分]、敌对[(1.50±0.38)、(1.50±0.68)分]、恐怖[(1.37±0.61)、(1.46±0.44)分]、偏执[(1.36±0.48)、(1.57±0.58)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WHOQOL-BRIEF量表中各项因素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主观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鼻内镜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1、8.523,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术后3个月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x2=5.842,P<0.05),两组鼻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主观症状分别为(5.12±1.21)、(5.31±1.03)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分别为(0.34±0.16)分,低于对照组[(0.94±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205,P=0.000).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真菌团块,鼻内镜联合尖牙窝小视窗双径路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效果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临床应重视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适应于培养高级眼视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方法,分析项目完成综合教学在眼视光特检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3班30人为实验班,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4班30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同一标准考核两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并于两组学生在相同眼科视光门诊特检岗位实习半年后,搜集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相关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46、0.000、0.009、0.000、0.000)。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实验班学生的检查操作规范性、实际应用能力、报告解读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的打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透彻理解知识;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