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氧化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B组胰腺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6,12,24h.B组再灌注前使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A组仅给与生理盐水.C组仅行假手术.进行大鼠血清中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检测,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再灌注4 h后,A组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B组无表达.此时A组NO水平达到高峰,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均高于B组(P<0.01).再灌注6 h后,A组显微镜下观察到胰腺损伤的表现,B组未见.C组无iNOS表达,血清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有害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运用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MDA、NO、iNOS和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肠黏膜损伤程度与MDA、NO及D乳酸呈正相关。结论:运用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NO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1,12-环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5组:11,12-EET缺血/再灌注组(包括EET1、EET2、EET3)组,EET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观察缺血60min及再灌注30min两个时段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采用化学比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缺血60min及再灌注30 min两个时段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EET1、EET2及EET3组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心肌cNOS低于假手术组(P<0.01),EET1、EET2及EET3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及缺血/再灌注组(P<0.01),EET2组高于EET对照组(P<0.01).假手术组iNOS高于EET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EET1、EET2及EET3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外源性11,12-EET改善缺血/再灌注心功能损伤同时出现cNOS增加及iNOS减少,提示11,12-EET拮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NOS同功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入IR+NS组、IR+SF组和C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分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SF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肠组织的病理损害(P<0.01).在IR+NS组,肠组织NF-kB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在IR+SF组,肠组织NF-kB的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SF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及iNOS的表达,减轻肠粘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肠粘膜NF-kB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②方法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分钟后松夹再灌注。实验大鼠按鼠龄分为4组:青年大鼠对照组、青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组、老年大鼠对照组、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为6只。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含量,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iNOS水平。③结果青、老年IRI组大鼠HSP-7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较多的棕黄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肾小球未观察到明显棕黄色颗粒。青、老年IR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NO含量升高而诱导型NO合酶(iNOS)含量下降。④结论HSP-70和NO保护肾脏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HSP-70可能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由原生型NO合酶(cNOS)诱导的具有保护作用的NO表达。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NO及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PGE1保护心肌的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织和PGE1组,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室支30min后再灌注生理盐水60min作为缺血再灌注组,灌注PGE1 12.5μg/kg为实验组,用RT-PCR方法检测心尖心肌组织eNOSmRNA和iNOSmRNA的变化,通过凝胶图象分析系统对RT-PCR产物电泳条带进行密度分析,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注后iNOS升高,eNOS,NO下降,而PGE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NOS明显升高,iNOS变化无显著差异,NO上升。结论PGE1通过提高eNOS活性水平而达到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褪黑素(MT)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T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改变。MT组再灌注2 h、4 h血清ALT、LDH、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MT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基产生过多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期的主要原因,给予MT预处理可通过调节iNOS和SOD来降低MDA、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氢杨梅素(DMY)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双氢杨梅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五组:①正常对照组;②肠缺血再灌注(IIR)组;③~⑤低、中、高剂量双氢杨梅素(DMY50,100,200mg/kg)+肠缺血再灌注组。采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肠系膜血管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血浆和小肠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DMY处理后,小肠微循环明显改善,血浆、小肠NO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三个剂量组NO值均高于IIR组(P<0.05)。结论:双氢杨梅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1h组(I/R1h)、缺血30min再灌注后2h组(I/R2h)、缺血30min再灌注后4h组(I/R4h),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谷丙转氨酶(GTP)、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含量及观察肝脏组织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iNOS在肝组织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结果肝脏I/R过程导致了肝脏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肝血清酶升高(P<0.01),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细胞坏死。病理组织学变化与GTP变化一致。肝组织iNOS在I/R组即有表达增高(P<0.01),I/R组与I组、I/R1h组与I/R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凋亡指数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I/R组与I组,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iNOS与肝细胞凋亡指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2),P<0.01)。结论肝脏I/R损伤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及肝细胞凋亡,肝细胞的凋亡与iNOS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70%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2),IPO组于再灌注恢复血流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处理。再灌注3h后,比较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组织内皮型NOS(eNOS)mRNA、诱导型NOS(iNOS)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eNOS、iNOS蛋白表达,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其余两组血清ALT、AST、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组织eNOS、iNOS表达均明显增强。与IR组相比,IPO组ALT、AST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eNOS、iNOS表达增强。光镜下,IR组、IPO组呈现典型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灶性脑缺血45min,再灌注后24h后,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TTC法评估脑梗死体积,bcl-2、Bax、TNF-α、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非NAC处理组大鼠相比,NA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49.7%(P<0.01),神经学评分减少50%(P<0.01)TNF-α、Bax和iNOS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AC能通过抑制TNF-α、Bax和iN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将18只SD大自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一再灌组及卡托普利组;观察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肌酸激酶(CK)含量和冠状静脉流出液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iN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iNOS活性增高(P〈0.001);卡托普利组再灌注30min,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心肌MDA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P〈0.05),而心肌SOD活性(P〈0.01)和CK含量(P〈0.05)高于缺血-再灌组,再灌注期间冠状静脉流出液NO含量高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iNOS基因表达上调,心肌iNOS活性增高;影响心肌iNOS mRNA表达、调节心肌iNOS活性可能是卡托普利抗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以及红花注射液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红花干预组(SI组).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比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定量评价指标(IQA);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IR组W/D、IQA、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1).SI组上述各指标明显低于IR组(P<0.01或P<0.05).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W/D、IQA及caspase-3mRNA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920,0.925,0.927;P均<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红花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组.分别在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检测肾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含量在再灌注1h显著下降(P<0.05)、24h显著升高(P<0.01);黄芪组NO含量在缺血1h和再灌注1h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24h则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组各时间点SOD活力均下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黄芪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黄芪可能通过减轻NO含量过低或过高的变化及减少氧自由基积聚造成的损伤而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MgSO4)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再灌注组、MgSO4 90 mg/kg组、MgSO4 180 mg/kg组、MgSO4 360 mg/kg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监测脑电图变化,观察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MgSO4各治疗组与再灌注组比较,脑组织中NO含量减少(P<0.01),NOS和iNOS活性降低(P<0.01),脑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溶酶组、ASA 100 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匀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与模型 溶酶组相比,ASA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中iNOS活性、NO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A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组织中iNOS活性,降低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I/ R)过程中复方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SMA)夹闭 1h后松夹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动物模型。将 4 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假手术组分离 SMA但不夹闭。余各组分别于缺血即刻、缺血 1h和再灌注1h3个时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 ICAM- 1表达 ,同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组织水含量等指标 ,并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ICAM- 1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肠缺血 1h及再灌注 1h组较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治疗组增多 (P<0 .0 5 ) ,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升高 (P<0 .0 5 )。HE染色显示 ,I/ R损伤后 ,复方丹参治疗组肠屏障功能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时肠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表达增加 ,由此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肠粘膜上皮损伤和肠通透性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复方丹参通过抑制 ICAM- 1的表达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