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鼾症的辨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 362例儿童鼾症(年龄1~1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梳理该病的证型特点。【结果】(1)1 362例儿童鼾症患者中,男性(70.12%)多于女性(29.88%),年龄主要集中在幼童(3~6岁)(53.60%),就诊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38.25%)和冬季(31.35%);就诊年份方面,除2020年外,其分布频数大致呈逐年升高趋势;1 023例(75.11%)患儿伴有腺样体肥大,801例(58.81%)患儿伴有扁桃体肥大,两者均以幼童(3~6岁)较高发,分别为41.19%(561/1 362)、32.75%(446/1 362)。(2)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58.37%)>痰湿内阻(36.49%)>脾胃虚弱(2.35%)>痰瘀互结(1.76%)>其他证型(1.0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许杰英  李蓓  覃大洋 《广西医学》2012,34(7):909-910
目的 探讨扁桃体切除及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方法 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的儿童鼾症患者62例,行双扁桃体切除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现象均消失60例;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明显减轻、睡眠呼吸暂停消失2例,临床治愈率96.8%.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者亦改善或治愈.结论 扁桃体切除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鼾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与扁桃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关系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07例儿童鼾症患者,经检查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肥大和(或)腺样体肥大,在局麻或全麻下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对儿童鼾症的近期疗效可达100%,术后打鼾现象基本消失,张口呼吸、夜惊等症状消失。随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伴发的13例分泌性中耳炎基本治愈;26例鼻窦炎大部症状消失和缓解。大部分低体重儿童体重增加,家长反映术后患儿的精神状态和智力明显改善。结论及时的诊断和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是治疗儿童鼾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打鼾,这一症状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古文献中有关鼾症的记载发现,虽然鼾症未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症给予系统、完整的阐述,但却对其病因病机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后世学者对鼾证的研究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清代柯琴著《伤寒论翼病·制方大法》:"于症中审病机察病情者,良工也。仲景制方,不拘之命名,惟求症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故审察病机,方能立法、制方、遣药,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5.
儿童鼾症与扁桃体肥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显康 《安徽医学》2000,21(6):21-22
目的 :探讨扁桃体肥大与儿童鼾症的关系。方法 :收治 9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 ,其中儿童鼾症 5 8例 ,均行扁桃体高频电刀挤切术治疗 ,其中有 5 5例行双侧扁桃体挤切术 ,3例行单侧扁桃体挤切术。结果 :5 5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 ,术后鼾声完全消失 ,3例行单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 ,术后鼾声响度减轻 (<6 0dB)。手术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9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 ,其中 43例扁桃体Ⅱ度肥大者 ,有 3例打鼾 ,鼾症发生率 7% ,5 5例扁桃体Ⅲ度肥大者 ,鼾声响度均超过 6 0dB以上 ,鼾症发生率 10 0 %。由此表明 ,扁桃体肥大程度越重 ,鼾症发生率越高 (χ2 =82 6 4,P <0 0 0 1)。  相似文献   

6.
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手术解除儿童上呼吸道阻塞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杰 《华夏医学》2001,14(6):901-902
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主要原因。国内孙济治曾对小儿鼾症作过报告 ,但此症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998~ 2 0 0 0年 ,我科经治 85例慢性扁桃体炎患儿 ,其中 2 5例患儿有鼾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5例中 ,男 5 2例 ,女 33例 ,年龄 2~ 15岁。其中以 3~ 9岁占多数 ,发生鼾症 2 5例 ,病史 6个月至 5年。扁桃体肥大 度 36例、发生鼾症 7例 ,扁桃体肥大 度 49例 ,发生鼾症 18例 ,并腺样体肥大 2 5例 ,发生鼾症 2 5例。表现为睡眠时鼾声过响、张口呼吸或喜俯卧睡 2 5例、易憋醒 8例、肥胖者 6…  相似文献   

7.
小儿鼾症的临床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30041)李桂芝辛丁黄凤霞【关键词】鼾症儿童淋巴体质腭扁桃体肥大鼾症(Snoringdisease)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但儿童期鼾症亦不少见,其特点是睡眠时鼾声,严重憋气,亦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相似文献   

8.
曲玉国  高德义 《中外医疗》2010,29(33):92-92
目的探讨儿童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发鼾症的临床症状,进而找到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及防治儿童鼾症的措施。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根据60例鼾症患儿症状、体征做疾病病程分析,并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同时摘除扁桃体。结果由于儿童在呼吸生理、生长代谢、睡眠觉醒节律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儿童鼾症在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手术治疗等方面亦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心、脑、肺功能影响较大,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9.
鼾症俗称打呼噜,儿童鼾症绝大多数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所致。儿童打鼾可能导致大脑供氧血不足而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性格变异,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为此笔者在2004年至今探索运用氮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儿童鼾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手中20例为数不多的资料看,是经济方便行之有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扁桃体肥大与鼾症15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桃体肥大在儿童4岁~13岁之间比较常见,可造成上呼吸道狭窄影响睡眠,打鼾并不是正常现象,小儿鼾症即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已被临床医生所重视。鼾症会使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发生脑部缺氧,影响智力发育。我科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肥大者22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56例伴有鼾症,占收治慢性扁桃体炎总数的68%,现就156例鼾症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缙教授从医60余载,从实践到理论,完善了针灸手法的基本功训练、单式手法、复式手法、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等理论,并通过实验反复验证,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在全国范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缙教授先后参与国家古籍校释工作,研究古代针刺手法,组织经络科研工作,开展针灸进修教育,将其毕生心血投入到针灸学术事业中。笔者有幸跟随张缙教授多年,对张缙教授的学术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探求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起源,把其学术思想传承发扬,在张缙教授的指导下,结合检索相关文献,搜集本人口述等方法,了解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仍为临床一大难题。本文总结张鸣鹤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经验。 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3月跟随张鸣鹤教授临证侍诊,收集相关医案,并整理张鸣鹤教授处方及诊间评语,附以临床诊治完整病案1例。查阅相关文献,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同证型患者的处方特点,挖掘张鸣鹤教授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及特色疗法的临证经验。 结果 张鸣鹤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有热痹为多、辨证治疗、药物运用以及关节变形防治等4个方面。其中辨证临床以热痹为多,前期应注重风湿热邪的轻重比较,佐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后期以扶正为主,补益肝肾、清解余毒。张鸣鹤教授在药物运用中注重其归经和特殊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药物选用有其独到的见解。植物类药物运用较为频繁,强调不同的药物可用于相对应的症状及发病部位。虫类药物使用较少,但在通络治疗上有点睛作用。同时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防治结合,规范用药;对关节变形但骨质尚未融合的患者提出牵拉矫形的治疗方法,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 运用中医理论体系宏观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经验,热痹理论以及用药规律在临床辨证治疗过程中取得显著疗效,对比其他名中医治疗经验,体现出中医“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的思想,以期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庆文教授治疗继发性闭经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尤重补肾,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养血与活血结合,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心理疏导和饮食调节,强调张弛有度,临床治疗继发性闭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癌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难度大。张培彤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并分析了张培彤教授治疗化疗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经验。张培彤教授认为积聚病本就存在正气亏虚、癌毒内陷,加之化疗作为外来“毒邪”侵袭,加重了患者正气虚损,导致气血亏虚、脾肾失养。因此,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治疗思路重在益气养血、健脾益肾、祛瘀化痰、减毒增敏。张教授在此治则基础上灵活用药,随证化裁,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味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升陷汤出自清末民初著名中西汇通派医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五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大气下陷之证。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从中可以体会如能够把握病机,升陷汤在内科疑难杂病中能够使患者病情缓解,扭转病势,由逆转顺。  相似文献   

17.
麻杏苡甘汤由汉代张仲景首次创造并应用于风湿所致周身疼痛。后世医家多遵循之,现代临床中也多被应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张燕萍教授另辟蹊径,将麻杏苡甘汤应用于慢性咳嗽、便秘、支气管哮喘合并湿疹等不同疾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多效性。从另一方面可看出,麻杏苡甘汤具有健脾化湿祛痰、开宣肺气的功效,扩大了麻杏苡甘汤的治疗范围,为临床高效诊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亚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张亚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治疗规律。方法:将张亚强教授诊治的CP患者共90例558诊次的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数据库,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张亚强教授应用频次高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补肾法、理气法等;应用频次高的基本方:桃红四物汤、丹参饮、龙胆泻肝汤、八正散、茵陈蒿汤、六味地黄汤;应用频次高的药物有丹参、败酱草、蒲公英、甘草、赤芍、地丁、薏苡仁、红藤、红花、桃仁、皂刺、白芷、泽兰、川牛膝、冬葵子、川芎、莪术、生地黄、白芍、栀子、王不留行、枸杞子等45味药;应用药物种类最多的是活血药,其次为清热、利湿、补肾药。结论:张亚强教授治疗CP强调活血化瘀,在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热、利湿、补肾,同时倡导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总结章勤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病例和数据,总结章勤教授的临床经验及用药思路,举病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章勤教授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重视“预培其损”的思想,孕前调理冲任以使气血充盛和调,则血海按期满盈,胞宫定时藏泻,使先天之精肾气充盛,后天之本脾气充实,可提高胚胎质量,以改善孕妇屡孕屡堕的妊娠结局。[结论]章勤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提倡“预培其损”,以治未病为重要原则,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士卿教授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两则病案,介绍张士卿教授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张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总以邪热瘀阻血脉为主,犀角地黄汤有凉血散血、清热养阴之功效,张教授运用此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