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我国历版《针灸学》中的针刺行针手法,研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对临床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查阅历版《针灸学》教材及针刺行针手法相关的文献,对比研究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等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发展和变化。 [结果] 针刺行针手法的定义、种类变化与针刺行针手法的实际内涵未具体明确有关,在《针灸学》教材编著过程中,针灸专业领域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应用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与编写者的学术思想以及教材内容设置的需要等也是密切相关的。[结论] 针刺行针手法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对针刺行针手法的内涵理解和操作要求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强调针刺行针手法的可量化评价,以更贴近临床实际。针刺行针手法操作的规范化,也有利于针灸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内经》补泻手法中相关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针灸理论的源头,针刺手法的真正形成始见于《内经》,在《灵枢》《素问》约30万字的医理中有将近一半的篇幅记载着与针灸相关的内容,从针灸工具、针刺原理到针刺深浅、补泻、禁忌等等,这些详尽而完备的论述形成了后代各家针刺手法的理论基础。所以,对《内经》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技术,其各类针刺手法、针刺频率及针刺强度都对人体有影响,直接决定了疾病的预后转归,所以针刺手法的研究应该成为针灸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SD)、维普网(VIP)等中检索"针刺手法"(时间限定为2014年至今),从针刺手法的理论研究,仪器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的针刺手法、针刺频率、针刺强度作用于相同的穴位对于机体的机电信号、经穴皮肤下电阻抗值、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及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针灸家的学术思想的研究,总结出各医家的学术特点,即注重针灸医学的教育、注重针灸医学的研究、注重针刺手法的研究、注重经络腧穴穴理的研究、注重灸法运用的研究、注重针灸辨证论治的研究、重视针灸学科的建设,使后人对这段时期针灸的发展有了鲜明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起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结合针灸、推拿、药浴、敷贴等多种中医外治技术的极具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流派,善于使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诊疗疾病。一代宗师刘冠军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以"外通经络、内调脏腑"为主要的学术思想,形成了流派的理论基础;纪青山教授等推陈出新,完善理论,促进了流派的发展与传承;王之虹教授等拓展手法内涵,丰富诊疗体系,开展机制研究,使流派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的量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魁山教授继承家传针灸技术,并结合传统手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针刺手法。《郑魁山教授传统针刺手法》电视录像片分三集真实地纪录了郑魁山67种传统针刺手法操作,已在针灸教学中使用,为针灸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视听教材。现将本片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薛崇成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神经精神科、神经外科和针灸学专家.他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关于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可调节的事实,结合《内经》对徐疾、捻转、提插补泻等手法的论述,以及自己的临床实践,形成独特的针灸手法.笔者1981年在北京针灸研究所有幸随薛师学习后,对其手法的渊源和操作受益颇多,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显著,故笔者称之为薛氏针刺手法.并运用薛氏针刺手法治疗脑血管后遗症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房玉芬  白如冰 《中外医疗》2009,28(35):183-183
把针刀手法和针刺手法融为一体,其意义不仅仅是古代九针的现代应用,而是对针灸的阿是穴理论,运动学、生物力学、软组织损伤病理学等的高度认识,从理论上有创新和发展,为研究针灸学提示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也对现代医学中一些认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临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内容主要检索了各种针刺手法及针灸结合电针、头针、温针灸、芒针等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分析其相关数据,综合分析针灸治疗此病有效性的机制,总结了针刺痉挛瘫的取穴规律、针刺手法,发挥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优势,同时,指出其研究方法的不足和今后针刺治疗此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湖湘岳阳张氏正骨是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岳阳张氏正骨第四代传人黄会保先生将岳阳张氏正骨前人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归纳总结为以"和"为核心,强调"去瘀生新,气血相和"筋骨并重、内外调和"正骨理筋,君臣相和",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强调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并独创君臣佐使的正骨理筋手法使用原则,构建了岳阳张氏正骨独特的湖湘中医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归纳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根据陈意教授的临证经验,结合临床验案,以经典医籍作释,总结陈意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意教授的治疗思想可归纳为临诊贵辨证、遣方喜调气、神治重情志、八法以和统、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等六个方面。[结论]陈意教授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妊娠腰痛是指妇女妊娠期间,出现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1],分为下腰痛和骨盆带疼痛[2]。近年来妊娠腰痛发病率显著增长,高达50%~80%,在妊娠期诸多并发症中排首位[3],可能导致孕妇躯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严重干扰孕妇日常活动,甚至增加产后并发症以及剖宫产的发生概率[4-5]。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妊娠腰痛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6]。金亚蓓教授基于操作简单、取穴少而精、疗效显著且安全的角度,采用易医脐针选取单一神阙穴治疗妊娠腰痛。易医脐针由齐永教授发明,能够激发人体蛰于脐中的先天之气,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先生为近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对近代中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生的弟子们继承并发扬了其学术思想。文章重点从5个方面概要介绍了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分别为:1)药必亲尝,以辨真伪;博览善悟,以求新解。2)读经典,师古义;重实效,创新方。3)注重调养,主张食疗。4)创"大气"理论,并发扬其说。5)主张中西汇通。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不可逆的认知功能衰退、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潘智敏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国医名师,第四、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长期从事老年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本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对潘教授治疗AD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渡舟教授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 ,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 ,上溯歧黄之道 ,下逮诸家之说 ,力倡仲景之学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六经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火热论、水气论、肝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刘渡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隧的学术思想内涵 ,以及对伤寒论学说的发展和延伸。刘渡舟教授治学严谨 ,学术上光明坦荡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医德高尚 ,济世救人 ,不分贵贱贫富 ,一律仁心相待。著书立说 ,笔耕不辍 ,倾囊而授 ,成绩翡然 ,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刘渡舟教授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 ,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 ,上溯歧黄之道 ,下逮诸家之说 ,力倡仲景之学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六经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火热论、水气论、肝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刘渡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隧的学术思想内涵 ,以及对伤寒论学说的发展和延伸。刘渡舟教授治学严谨 ,学术上光明坦荡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医德高尚 ,济世救人 ,不分贵贱贫富 ,一律仁心相待。著书立说 ,笔耕不辍 ,倾囊而授 ,成绩翡然 ,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8.
刘渡舟教授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 ,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 ,上溯歧黄之道 ,下逮诸家之说 ,力倡仲景之学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六经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火热论、水气论、肝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刘渡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隧的学术思想内涵 ,以及对伤寒论学说的发展和延伸。刘渡舟教授治学严谨 ,学术上光明坦荡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医德高尚 ,济世救人 ,不分贵贱贫富 ,一律仁心相待。著书立说 ,笔耕不辍 ,倾囊而授 ,成绩翡然 ,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等病邪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痰瘀为病理产物;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少阳三焦衰弱,因此临证必须紧抓少阳三焦衰弱这个根本病机。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从益气健脾和补益肝肾入手;祛邪则根据风寒湿热以及痰瘀等的夹杂灵活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以及通络等治法。范教授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强调适时祛邪以及不忘宣利肺气,所列举医案充分佐证了范教授临床灵活应用扶正祛邪的这一治疗原则。[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审因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味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