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阴瑞 《实用医技杂志》2001,8(9):700-700
<正> 侧脑室腹膜腔脑脊液分流术(V~P分流术)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自1995.6~2001.6我院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分压管行侧脑室-腹膜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65岁.平均36岁。脑积水原因: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12例.脑肿瘤术后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相似文献   

2.
王博   《中国医学工程》2014,(8):73-73
目的探讨脑积水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相关高危因素及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住的脑积水患者60例,都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住院天数为(10.25±2.41)d。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3.3%,其中出血3例,感染2例,分流管堵塞2例,神经损伤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家族史、饮酒、年龄与积水位置为影响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后脑积水30例临床分析胡永柱孙建新(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21006)关键词脑外伤脑积水高压氧中图法分类号R651.15脑外伤后脑积水是脑外伤后长期昏迷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91年1月~1995年10月共收治外伤后脑积水30例。现就其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对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积水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0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腰大池引流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腰大池引流组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及术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情况。分析影响腰大池引流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腰大池引流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大池引流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腰大池引流组术后6月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年龄≥60岁、动脉瘤偏大、Hunt-Hess分级Ⅲ~Ⅴ级、术后脑积水、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更高(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术后脑积水、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CT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至199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大小、SAH次数、Hunt-Hess分级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良好14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以脑室外引流治疗最为有效,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为宜  相似文献   

6.
田健 《中外医疗》2012,31(30):44-45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5例脑积水分流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的病例。结果低颅压综合征52例;去骨瓣减压窗严重塌陷并伴有剧烈头痛26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19例,其中双侧者16例,单侧者3例;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塞3例,其中1例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2例无临床症状;缝隙脑室综合征3例;颅缝早闭2例,首次分流年龄均在4个月以内。经二次手术等相应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脑脊液过度引流是脑积水V-P分流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格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分流装置,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早期发现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是防治该并发症的关键。皮下分流管适当结扎是治疗该并发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结扎程度难以量化,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开颅术后脑积水原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脑积水的原因和介绍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13例开颅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并发症的原因有脑脊液通道粘连闭塞,颅内血肿,水肿等。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并针对其病因和积水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侧脑室外引流,病因治疗或行内分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4年来采用腹腔镜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治疗36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置管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00~1000ml,平均(420±67.2)ml。外引流管完全拔管时间3~10d,平均(5.2±4.6)d。术后1周全部病例均行颅脑CT复查,结果提示:脑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8例(77.8%),较术前稍缩小7例(19.4%),无明显变化1例(2.8%)。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35例,有效率达97.2%。术后出现分流术相关并发症4例。结论腹腔镜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治疗脑积水可避免术后早期因腹腔内压变化影响分流效果。该术式引流确切,置管准确,观察直接,而且操作便捷,为脑积水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36例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有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先进行脑室外引流,观察患者脑脊液清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他29例患者及时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所有患者经过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患者的智力方面、精神状态、四肢活动功能以及大小便失禁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分流手术对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致死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安州 《河北医学》1999,5(7):22-23
目的 分析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 统计本院5年来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例数,发病率,主要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轻度脑积水26例,保守治疗1-3个月治愈18例,8例积水加重,中~重度脑积水51例,2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49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37例,好转12例,死亡2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CT检查及妥善处理,可降低重型脑外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研究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及并发症。②方法 脑室-腹腔(V-P)分流术24例,脑室-心房(V-A)分流术18例,脑室-矢状窦(V-S)分流术6例。③结果 治愈(脑积水改善)41例,其临床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效果不明显,1例死于全身衰竭。④结论 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急性型多是急性期颅内压(ICP)增高的因素之一,急性型临床少见,多属慢性型;均经脑脊液(CSF)分流术治疗,效果满意。颅脑外伤后宜行ICP监护,当压力>15mmHg时,应作持续脑室外引流排出血性CSF,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脑外伤并发症的防治在预防脑积水形成中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外伤后脑积水的原因和介绍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35例颅脑外伤后出现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并发症的原因有脑脊液通道粘连闭塞,颅内血肿,水肿等。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并针对其病因和积水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侧脑室外引流,病因治疗或行内分流术。  相似文献   

13.
脑积水分流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伟  侯凯 《安徽医学》2013,34(1):33-35
目的探讨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的28例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48%,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25%,肠道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1%、14%和4%。颅内肿瘤、脑出血进行脑积水分流术术后更易发生感染。结论脑积水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对高危人群严密监测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广西医学》2003,25(10):2048-2049
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 ( v- p分流术 )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脑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因腹膜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 ,通过分流 ,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分流至腹腔吸收 ,从而建立新的脑脊液循环 ,防止体内蛋白质和水电解质失调 (1)。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行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 1 8例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1 8例 ,其中男 1 2例 ,女 6例。年龄2 0~ 70岁 ,平均 49.5岁。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1 0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积水 4例 ,不明原因脑积水 4例 ,全部为梗阻性脑积水 ,均采用右侧…  相似文献   

15.
对13例脑积水患者施行了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6~67岁,交通性脑积水2例,梗阻性脑积水11例,均收到满意疗效,并对该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评价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童建国  卞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5):656-658,661
目的:探讨三维CTA(3D-CTA)辅助下经枕小脑幕上入路(Poppen入路)治疗松果体瘤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04年5月~2011年5月采用Poppen入路治疗的松果体瘤患者9例,术前均行MRI及3D-CTA检查,评价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及静脉复合体(VC)移位情况,应用KPS评分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3D-CTA清晰显示肿瘤染色、肿瘤供血动脉及VC移位情况;9例中5例肿瘤完全切除,4例局部切除,对VC均无损伤;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0.5~2年,合并脑积水5例患者中,4例术后脑积水改善,仅1例脑积水加重进行了脑室腹腔引流术;MRI示1例肿瘤复发;生存质量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辅助下经Pop-pen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瘤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4例后颅凹肿瘤伴有脑积水患者采用坐位手术时,于术前2-3d行脑室外引流的作用与方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此类患者围手术期颅内高压问题,并对术后张力性气颅具有防治作用。24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发生张力性气颅,3例术后需行V-P分流术,其余20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勇  江普查  马超  易光辉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4):308-308,310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正确处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脑积水6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4例后颅凹肿瘤伴有脑积水患者采用坐位手术时,于术前2~3d行脑室外引流的作用与方法。认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此类患者围手术期颅内高压问题,并对术后张力性气颅具有防治作用。24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发生张力性气颅,3例术后需行V-P分流水,其余20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可调压腰大池-腹腔(L-P)分流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体外可调压L-P分流术,评价此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结果 随访3~24个月,14例治疗效果明显,经CT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大小,无分流过度或不足表现,并发症少.结论 体外可调压L-P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确切,并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