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引起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症(ALI/ARD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因严重创伤引起的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患者均早期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痊愈37例,痊愈率为68.5%(37/54),通过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及其他综合治疗成功者34例,占63%,另外有20例因无创机械通气失败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人痊愈.54例患者中17人死亡,死亡率为31.5%,死亡原因均为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提高创伤后引起A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正机械通气作为重症患者生命维持的必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维持生命的同时,也可能引起进一步肺损伤,即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VILI这一概念最初被解释为机械通气时肺泡过度扩张出现的肉眼可见的损伤,但如今已被描述为机械通气压力诱导的损伤,进而导致肺组织渗透性增加,出现液体积蓄、肺萎陷伤和炎症反应~([1])。机械通气可通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随着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该类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显著下降[1].在临床上,使用呼吸机及药物治疗不恰当常并发碱中毒.笔者对本科近年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碱中毒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适应证   总被引:49,自引:17,他引:32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传统的机械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造成一定的痛苦,亦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研究发现,经面罩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NIPPV)具有损伤小、安装方便、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近十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以下几种情况中NIPPV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2)肺内感染、哮喘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3)肺水肿;(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撤离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现就近年来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年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 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前者为I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老年人发生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极高.尽早应用机械通气是救治老年病人呼吸衰竭的关键手段.现对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肺氧合功能、呼吸机机械通气参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儿血PaO2和pH值升高值、PaCO2下降值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并发症,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它的病死率高,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可见已成为临床上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危重病医学系列42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蕾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435-437
无创性机械通气(MV)包括经面(鼻)罩正压机械通气(FMMV)和负压通气,其中前者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机械通气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特别是近10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成功地应用于呼吸内科、危重监护医学、急诊医学、家庭辅助通气等领域[1-2].在应用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时,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还可通过有创-无创的序贯方式,有效促进早期撤机和拔除气管插管[2].使其成为当前机械通气临床应用中最重要的进展及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英琳 《微创医学》2005,24(5):839-841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一种不经气管播管和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自1989年Meduri等[1]报道NPPV治疗呼衰后,引起极大关注,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亦是近年来机械通气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非ALI/ARDS的患者是否也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意见并不一致.现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包括机械通气后氧合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对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有利于避免非ALI/ARDS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尚无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前白蛋白(Pre-Alb)水平对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影响,以利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控制不利因素,尽早使患者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3.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引起Ⅱ型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确诊为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对照组(常规通气),每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呼吸机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1次成功脱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采取PHC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师对机械通气的认识和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的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2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6例患者均一次拔管成功,转出ICU.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急性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左心衰的患者18例,并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8.27±12.33)mmHg、动脉氧分压(88.08±10.86)mmHg以及pH指标数值(7.43±0.09),均趋近于正常值,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观察:① 通气前及通气后1 h、1 d、3 d、7 d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② 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 22例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后,机体的缺氧情况有效改善,SPO2、PaO2通气后1 h即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HR通气后明显下降(P<0.05);通气前过度通气致PaCO2低于正常,保护性机械通气后PaCO2略高于正常,但CVP在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② 22例患者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后缺氧情况改善,因经济原因好转后出院2例,后期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其余1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好转率90.91%;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缺氧,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师对机械通气的认识和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24例患者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严重泵衰竭,家属放弃治疗.21例患者均一次拔管成功,转出ICU.抢救成功率87.5%.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急性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 sTRE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42例肺部感染并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住院患者,观察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第1、3、6、9、12天的临床指标变化;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sTREM-1、TNF-α、IL-6、IL-1β水平.另以健康同龄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血中sTREM-1、TNF-α、IL-6、IL-1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上述指标在肺部感染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前后24 h sTRE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1β有所升高(P<0.05).在预后不良者中临床指标好转不明显或有所恶化,且sTREM-1、TNF-α、IL-6、IL-1β有明显上升趋势 (P<0.01);在预后良好者中临床指标明显好转,sTREM-1水平稳定或轻度下降,TNF-α、IL-6、IL-1β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 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可引起TNF-α、IL-6、IL-1β升高,但 sTREM-1受肺部感染的影响,机械通气对其无影响.上述炎症介质水平对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有相对独立的预后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几年我国危重病人呼吸衰竭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在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有营养耗竭证据且需机械通气或营养支持的患者高达74%以上),所以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及其相关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机械通气不同于正常生理的正压通气,它主要对病人的胃肠道运动和能量需求产生影响,对病人的氧合障碍起着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丽华  唐瑜  杜春秀  吴莉 《西部医学》2019,31(10):1621-1624+162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专科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 ARD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及时机械通气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每组各53例。及时机械 通气组在入院时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后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并给予NICU专科护理措施,延迟机械通气组 在入院前已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合并ARDS 24小时后进行机械通气,给予相同的NICU 专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撤机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及时机械通气组机 械通气后PaO2.SaO2指标均高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高于延迟机械 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撤机时间短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GOS评分情况明显优 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患者及早给予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积极正确的 NICU专科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