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准确的诊断PCA有很大的必要性。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各种炎症都会导致PSA不同程度的升高,本文对128例PSA在4~10μg/L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组织多肽抗原在前列腺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前列腺癌(PCA)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的数值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组织多肽抗原(TPS)对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5例经穿刺活检确诊PCA患者,BPH患者53例,采用Roch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两种成分,T-PSA和F-PSA,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CA患者PSA显著增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明显增高,PCA和BP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75.38%、特异性是81.29%。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72.32%、特异性是79.13%。F-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72.23%,特异性是67.45%。  相似文献   

3.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2 3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96至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逐年升高。(2)年龄≥80岁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高达46.73%(143/306);年龄〈50岁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较低,仅为16.22%(12/74)。(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4、4~、10~、20~、50~、〉100μg/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6.12%(49/304)、26.01%(129/496)、33.80%(195/577)、47.15%(174/369)、78.23%(97/124)、95.06%(154/162)。随着患者PSA浓度的上升,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增高。(4)前列腺体积≤2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14%(55/147);前列腺体积为20~3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8.06%(173/360);前列腺体积为30~4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为50.84%(181/356);而后随着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降低。(5)前列腺癌患者(n=285)游离PSA/总PSA(f/t PSA)低于非前列腺癌患者(n=431)(0.14±0.11 vs 0.19±0.11),而PSA密度(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0.70±0.68 vs 0.25±0.3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9、7.219,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可受多种因素如年龄、PSA浓度、前列腺体积、f/t-PSA与PSAD的影响,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致死牢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使大量早期前列腺癌得到根治。然而,PSA虽然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差,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尿潴留等均可导致PSA升高,加上前列腺癌发病缓慢而且隐匿,所以不能单凭PSA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新的前列腺癌检测方法,即检测尿中前列腺癌基因3(PCA3)的水平,有助于那些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但活检阴性病人的诊断,并能省去这类病人不必要的重复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及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r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of transition zone,PSAD-TZ)用于前列腺癌筛选时前列腺体积和患者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疑诊前列腺癌而进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29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结果分为BPH组(193例)和前列腺癌组(102例),比较2组中不同前列腺体积以及不同年龄段的PSA、PSAD及PSAD-TZ水平。结果: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BPH组的PSA、PSAD及PSAD-TZ值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2组的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的PSA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为P〈0.01)。在50-59岁者和60-6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70~7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T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检测PSA、PSAD及PSAD-TZ值对前列腺癌的筛选有重要意义,而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需结合PSAD、PSAD-TZ值以及患者的年龄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813例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筛查,探讨其对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SA。结果1813例通过血清PSA筛查,发现前列腺癌9例(0.50%),前列腺增生68例(3.75%),前列腺炎65例(3.59%)。结论PSA不仅是诊断前列腺癌有较高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而且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该法检测PSA简便、易行、有效,可作为中老年男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前列腺癌(PCa)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然是PCa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它是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抗原,除了PCa,其他的一些前列腺疾病血清PSA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另外血清中存在少量的游离PSA,计算F—PSA/T—PSA,进一步探讨了F—PSA/TPSA检测PCa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1eptin)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瘦素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血清瘦素、PSA均高于正常人组。前列腺癌组血清瘦素、PSA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结论]瘦素与前列腺癌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用于分析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检测7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利用经直肠B超测定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根据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计算出PSAD,依据PSAD值将其分为:0.01~0.15,0.16~0.20,0.21~0.5 和大于0.51 ng/(mL·cm3)四组.根据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将以上70例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分别分析PSAD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SAD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随着PSAD的升高,前列腺癌的危险度也相应升高(P〈0.05);同时,PSAD值升高,其骨显像阳性率也相应升高.[结论]PSAD可作为临床参考指标用于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用于判断前列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因敏感性较高,近年来常用于早期筛选.然而,正常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也表达PSA,因此PSA不是完全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特别在血清PSA轻度增高(4.0~10.0 ng/ml)的病例中,难以将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鉴别.近年来PSA派生出一些新指标,提高了它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其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为血清PSA值/前列腺总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移行带密度(PSAT)为血清PSA值/前列腺移行带体积.本研究对103名血清PSA轻度增高的病例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测,并将PSAT和PSAD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PSA密度(PSAD)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48例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术,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并对各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F—PSA及PSAD值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组,比较不同T—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T—PSA〉10ng/ml时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ng/ml〈T—PSA及4ng/ml〈T—PSA〈10ng/ml组,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组间无显著差异。F/T—PSA比值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T—PSA与F—PSA值在高危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具有极大实用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87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及fPSA水平,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fPSA含量以及F/T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PSA和fPSA能够较好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5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血清PSA水平,同时利用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运用ROC曲线对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在不同PSA区段和不同PSAD区段的分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95%CI:0.907—0.989)和0.971(95%CI:0.944~0.999)。当PSA和PSADI临界值分别为4ng/ml和0.15时,敏感性分别为98.5%和96.9%,特异性分别为24.1%和63.8%;而当PSA和PSAD临界值分别为10ng/ml和0.20时,敏感性分别为95.4%和93.8%,特异性分别为67.2%和82.8%。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更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PC)是老年男性的主要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对前列腺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虽然PSA水平在前列腺癌明显增加,但在前列腺其他良性疾病也会增高,所以单凭血清PSA水平变化对P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定是不够理想的。近年来的研究犤1、2犦认为,PSA在血清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主要与蛋白酶抑制物形成复合物,但还有少量未结合的PSA即游离PSA(fP-SA),其比值对区分前列腺增生(BPH)和PC有非常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对153份血清标本进行了血清fPSA,PSA测定并求出比值…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前后血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PSA。【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SA下降明显。治疗后6个月达到PSA谷值。【结论】血清PSA可作为判断PCa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标准,血清PSA再次升高(〉4 ng/mL)提示肿瘤发展为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是预测生存率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一直作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广泛使用,但是,PS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成反比,因此在鉴别低分化前列腺癌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pro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可以特异性标示前列腺和前列腺癌,而且不同分化的癌组织表达较一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proPSA、PSA和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把74例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至骨和软组织40例,转移至淋巴结34例;所有转移性前列腺癌均为低分化腺癌)制成组织芯片,应用鼠抗人[-5/-7]pPSA、[-2]pPSA、PSA和PAP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3例(年龄72~82岁)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14个月~5年(平均2.8年)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3例,前列腺结节2例。3例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结果随访4个月~5年,死亡1例,病变稳定2例。结论前列腺增生摘除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血清PSA检测、直肠指检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比较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前列腺跨膜上皮抗原(STEA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PSA、PSMA、STEAP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三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A、STEAP和PSA单克隆抗体对42例前列腺癌(PCA),1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结果:STEAP、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SA则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组织PSMA、STE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SA。结论:STEAP、PSMA是较PSA更具有特异性的前列腺癌瘤标,可望取代PSA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瘤标,STEAP、PSMA二者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尤其是STEAP,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1979年Wang首次成功地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出分子量为35000的糖蛋白并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的肿瘤标记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SA还存在多种分子亚型。而且这些分子亚型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更为敏感和特异。从而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 prostic hyperplasia)的鉴别以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