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0岁,头痛3月余,加重2周伴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T1WI等信号、T2WI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颅中窝,体积较大,血供丰富,无包膜。组织形态学,肿瘤细胞密集,界限不清,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4/10个高倍视野);厚壁血管和血窦丰富,部分血管腔隙呈"鹿角"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和波形蛋白,局灶性表达上皮膜抗原,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7%~20%。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20个月,肿瘤未复发。结论脑膜血管周细胞瘤极易误诊为脑膜瘤,但二者预后相差较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基底样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进展及预后.方法 对4例乳腺基底样ILC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Max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cadherin、p120 caten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63、p53、Ki-67染色,对其进行随访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4例乳腺基底样ILC,1例为混合型,3例为多形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3例E-cadherin阴性,1例少部分胞膜阳性;p120 catenin 均为胞质阳性,l例少部分除细胞质阳性外有少部分细胞膜阳性;ER、PR及HER2均呈“三阴性”;CK5/6和EGFR均呈不同程度阳性;p63 2例阳性;p53阳性或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30% ~ 75%.2例有腋窝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3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发生胸壁转移,1例同时发生肝转移和腹部转移.结论 乳腺基底样ILC癌细胞异型性大、核级高、核分裂象多,免疫表型ER、PR及HER2“三阴性”,CK5/6和EGFR阳性,符合基底样亚型,易发生邻近部位和远处组织或器宫转移,对化疗反应差,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12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鉴定食管癌细胞系KYSE450的染色体畸变.方法:采用DOP-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混合标记两组多色painting探针,先后两次杂交到相同的KYSE450染色体片,结合反相DAPI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一种重复的12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鉴定出KYSE450中存在的畸变染色体.该细胞系共有54条染色体,只有13, 21和X号染色体是正常的,其余21条染色体均表现异常.1,2,3,5,6,8,9,14,15,16和17号染色体部分区带增益,4和18号染色体部分区带缺失.7,11,12和19号染色体同时存在区带增益和其它部分区带缺失.1,2,3,4,5,6,7,8,9, 11,12,14,15,16,17,18和19号染色体显示有易位.22号染色体丢失1条,未检测到10,20,Y 染色体成分.结论:12色荧光原位杂交可用于鉴定肿瘤中复杂的染色体异常.KYSE450存在较多与原发性食管鳞癌一致的染色体改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3 2岁。头痛、视力障碍伴性功能减退 1月余。查体 :面部皮肤油脂分泌较多 ,多处痤疮 ;视神经检查 ,视野变小 ,双颞侧偏盲。头颅CT示蝶鞍扩大 ,鞍区见 2 91mm×2 76mm类圆形、密度不均匀块影 ,左前方见结节状高密度影 ,肿块向下延伸 ,蝶窦内及相邻后组筛窦内见软组织块影。MRI示鞍区可见一柱状混杂信号影 ,边缘较规整 ,边界尚清 ,横径 2 6cm ,高 40cm ,左下部呈等信号 ,累及左侧海绵窦 ;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临床诊断 :垂体腺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灰红色碎组织 1堆 ,体积为3 5cm× 2cm× 0 6cm。镜检 :瘤…  相似文献   
5.
杨光之  李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62-364,i0013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在淋巴结非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以阐明用角蛋白染色检测微转移的特异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AE1、AE3和CK8在肠梗阻和Crohn病患者肠系膜淋巴结的表达。结果AE3和CK8染色中分别有29枚(45.3%)和64枚(100%)淋巴结出现阳性细胞,AE1/AE3和AE1染色中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同时CK8染色中血管内皮细胞也出现阳性表达。结论淋巴结的纤维型网状细胞也可出现细胞角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时AE1/AE3是可选择的抗体,但同时需结合细胞的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莱昔布对化学诱导大鼠乳腺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病理分级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予二甲基苯并蒽(DMBA)1次性灌胃诱发乳腺肿瘤过程中,给予不同剂量塞莱昔布,观察肿瘤发生率、数量和体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塞莱昔布100和150 mg/kg两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和肿瘤数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但各组间肿瘤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莱昔布显著降低大鼠乳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100 mg/kg,P=0.021;150 mg/kg,P=0.036),显著降低DMBA导致的乳腺小叶和腺泡的病变程度(100 mg/kg,P=0.004)。结论:预防性应用塞莱昔布具有降低乳腺肿瘤的病理分级,保护正常乳腺组织的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4例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或EnVision二步法染色观察.结果 44例均发生在女性,年龄17~54岁(平均40.3岁).31例会诊者中13例误诊为癌.镜下病变呈放射状,中央为纤维瘢痕区,其内常有受压变形的腺管,周围有放射状分布的扩张腺管及不同程度增生的导管和小叶,可伴大汗腺、柱状细胞化生增生,其中14例见坏死,8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纤维瘢痕组织内假浸润的变形腺管周围有肌上皮,旺炽性增生的上皮呈CK5/6阳性.结论 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有特殊的形态特点,易误诊为癌,需与导管内癌、小叶性肿瘤、小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3例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主要由密集的成熟淋巴细胞组成,有时有纤维条索分隔;癌细胞单个或排列呈小簇状、巢状、条索状,散布于淋巴细胞中。癌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或略呈嗜酸性,圆形泡状核,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示癌细胞CK(+),CD30(-);病毒检测EBV与HPV均(-)。结论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而形态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形态与发生于其他器官的淋巴上皮瘤样癌类似,常与淋巴瘤、髓样癌等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预防及治疗绝经后阴道萎缩、萎缩性阴道炎及骨质疏松症及更年期症状,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的量化和分级进行探讨。方法筛选出1340例绝经后妇女宫颈细胞学标本,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制成超薄片及巴氏染色,应用阴道鳞状上皮成熟指标(MI)及成熟值(MV),得出不同级别细胞萎缩的参考值范围。结果萎缩病例968例,其中轻度萎缩68例,中度萎缩338例,重度萎缩562例。MV低于50为诊断萎缩性细胞改变的标准。轻度萎缩:40≤MV≤49,中度萎缩:15≤MV≤39,重度萎缩:MV≤14。炎症在不同程度萎缩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结论基于宫颈液基细胞薄片,根据MV数值对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进行量化,据此将萎缩的鳞状上皮分为轻、中、重3级,为临床提供了绝经后女性宫颈鳞状上皮萎缩程度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